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45章 封仓锁粮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145章 封仓锁粮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145章 封仓锁粮

在刘葆晟的眼里,苏轼和章惇没什么两样。

或许章惇曾经的地位更高一些,脾气更加暴躁一些。

苏轼或许会好很多。

但他们两个人都有一样的身份,文臣,高级文臣。章惇就不用说了,十年的副相,从三司使,一路做到参知政事,最后到枢密使。他在朝堂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是一个文臣能够走到的尽头了。唯独少了一份宰相殊荣而已。

苏轼虽然要比章惇差很多。

但他在武将面前的地位都是一样的。

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足以把刘葆晟吓破胆。

刘葆晟虽有女儿入宫,多年的丫鬟,眼瞅着要被抬举成妾,少说也是妃子的前程。可他根本就没有皇亲国戚的那份目中无人的桀骜。还是把自己放在武将的位置上,面对文官的时候,矮人家一头。这也是他对马上要开始的一场会面,心中忐忑不已。

苏轼啊!他一个文官要见我,不会是来找某的晦气吧?

刘葆晟真的想多了。

当他看到苏轼竟然在衙门的二堂降阶站在堂前的那一刻,他的膝盖骨都有发软。直学士竟然会在二堂堂前迎接自己?

这不会是做梦吧?

官场规矩,迎接上官,出衙门大堂,开中门,以示上下尊卑之位。二堂迎接,是对同等级别的官员的尊重。不管是那种规格,刘葆晟都不认为自己有资格享受。

他吓得脸都惨白起来,迈着大步跑到苏轼面前,陪着小心道:“使不得,学士,这可使不得,折煞刘某人了。”

“刘将军,轼是有求于人,哪敢托大。还请刘将军来堂上坐,请上座!”

如果贵宾一般,刘葆晟被簇拥着进入了主家。落座之后,刘葆晟当即表示:“学士,在下是粗人,有事,还请学士坦言告知。不过学士放心,但凡刘某能做到之事,绝无推脱。”

别看被苏轼捧上了上座,下首还陪着章惇的儿子章授,要知道,在船上,章授坐着的时候,他都是在下首小心翼翼的陪客。这会儿功夫,俩人的位子调换了过来,让刘葆晟非常难受。有种周遭凉飕飕的后怕,万一这小子秋后算账,岂不是要倒霉?

于是,刘葆晟把话说透,就等苏轼开口。

苏轼眉宇间的困扰下去了一些,开口道:“我颖州有两个常平仓出了问题,但是州府衙门中又难以凑足足够的人手去调换。不得已,听闻刘将军来颖州,轼厚颜向刘将军讨要一些亲卫,好解我燃眉之急。”

刘葆晟这才坦然,心说:原来是要亲卫。

你派个人来告知不就行了吗?

非要劳师动众的吓唬人。一个将军,还是一个品级不高的五品宁远将军,让一个学士降阶迎接,这真要是传出去,还得了?

御史们恐怕也不会轻饶了他。

其实,大宋对将门是非常优待的,从薪俸上来说,将官的薪俸同品同级的情况下,将军校尉要比文官多一个等级。比如说致果校尉的薪俸是80贯,职俸不算,比同等级的县令要高20贯。这恰恰是州推官可以拿到的加衔薪俸。

而且,对军队将领的错误也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是私德有亏,也不会揪住不放。

反倒是对御史对文官,恨不得所有的文官都是道德君子,稍微有点小错,就集体讨伐,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可唯独有一样,将门政治地位,绝不能触动文官敏感的神经。

就像是狄青,他做将军也好,做宣抚使也罢,甚至太尉,都不会让文官觉得不妥。毕竟他的功绩放在那里,有目共睹,给一份足够的殊荣也能彰显朝廷的恩典。可仁宗皇帝任命狄青为枢密使,这就是把狄青放在火上烤了。这必然会引起所有文官的敌对情绪,攻击,陷害,甚至诋毁都会出现。

因为枢密使是文官才能做的,武将做了枢密使,就是大逆不道,挖文官的祖坟了。

所以,面对苏轼高规格的接待,刘葆晟浑身不舒服也就情有可原了。更何况,他下首作陪的还是个进士老爷,更可怕的是他爹叫章惇。

刘葆晟当即表示:“学士大可放心,我带来的亲卫有二百余人,借二百人给学士驱使不成问题,我二女婿也有些粗浅的拳脚功夫,可为学士做马前卒。”

章授只是微微点头,就让刘葆晟松了一口气。显然,他还算有眼力,没有在这件事上讨价还价。不过程知节就不要来了,身份不合适:“程知节就算了,毕竟你身边也需要人。”

“年前是致果校尉,如今是振武校尉,能为学士驱使是他的福分,不算委屈。”刘葆晟极力巴结道。

章授微微蹙眉,他脾气也不怎么好,可是和他爹相比,简直就是个好好先生。只不过他是文人,文人有文人的习惯,就算是拒绝人,也不会当面说。委婉的说出拒绝的话,这才是文人的习惯。没想到刘葆晟料错了他的意思,心中暗道:粗鲁的军汉。

再次开口不免有些不悦:“刘将军,你那女婿是淮阳军校尉,应该是六品武官。而淮阳军隶属于京东东路宣抚司,在京西路出现替我世叔办事,难免惹人闲话。”

“章官人说的极是,老朽刚才失言了,还请公子,学士恕罪。”刘葆晟根本就不敢多待,匆忙找了个借口:“学士,少卿让李逵去我那里将人带来,在下刚来颖州,少不了安顿一些俗物,还请学士恕罪。”

“我送送将军!”

苏轼将姿态放得很低,刘葆晟的到来,帮了他的大忙。苏轼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同时也没有多少架子,更没有门户文武高低贵贱的想法。

可刘葆晟哪里敢让苏轼送?

弓着腰,一步步往外退,一边作揖不已:“学士留步,还请留步。”

苏轼这才无奈,目送刘葆晟离开。

等到刘葆晟离开之后,苏轼立刻让高俅去唤推官徐让。之前的事苏轼故意装糊涂,为此,徐让还老大不愉快,就算是上司派人来请他,他也是老大不乐意的情绪。

从官署来到后衙,发现还多了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州里来同僚了,不认识啊!

苏轼没等徐让问,就先开口道:“徐兄,按照往年的规律,不足半月,颖州的粮价就要暴涨,不知徐推官有和良策?”

徐让一辆懵懂,他狐疑的看向苏轼,按照他对苏轼的熟知,上司苏轼是个不管事的甩手掌柜,这时候问粮价,估计是怕到时候出乱子,被御史弹劾吧?

心中冷笑不已,徐让阴恻恻的看向了章授,还以为是苏轼新请来的幕僚,推辞道:“不知这位是?”

“后学章授,辛未科侥幸中了二榜三十五名,如今是闲散人一个。”

和他老爹章惇一个德行,章授也有看不起人的毛病,说好听点是自负,说难听点是目中无人。他虽说自己是后学,却故意将二榜说的铮铮响,好让徐让知道,他不是徐让可以拿捏的小人物。

苏轼也不在意。

反倒是徐让闹了个大红脸,他这个快三百名的同进士,在章授面前一点优越感都没有。仿佛啪啪啪被抽了一通耳光。

不过章授的自我介绍还是透露了不少信息。大宋官员中进士,而拒绝做官的人虽然不少,但也不太多。毕竟考中进士都不容易,而姓章,就让徐让想到那家人,章惇。

很少有一家子爷五个都考中进士的官宦人家,章惇一家子无疑是最让人吃惊的一家子。

一门五进士,要不是章惇死活不让三个儿子出仕,章家可能成为大宋最为耀眼的一个家族。徐让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对方拿鼻孔看人,果然是有过人的本事。如果真是章惇的儿子,他真没有地方可以轻视对方的资本。

于是,徐让拱手问:“可是章学士家的公子?”

“排行老三。”

“久仰,久仰!”

章授也是一肚子气,谁让自己摊上了这么一个爹?老大,老二,老三都中了进士,轮到老四,章惇还是想要养在家里。这下子,连自家夫人都看不下去了,才让章惇勉强同意小儿子出仕。

自己堂堂进士出身,却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混上,专做跑腿的活,说出来都是一把泪。

徐让这才放下了轻慢之心,对苏轼拱手道:“想要平定粮价,首要就是控制颖州境内的常平仓。不过常平仓另外两个仓监都和贾道全关系莫逆,很难保证他们是否有所交易。”

“其次恳请学士上报提举常平司,恳请周围州府调粮。”

“还有控制米铺,限制每人每日购粮,防止有人囤积获利。”

……

苏轼叹了一口气,无奈道:“提举常平司不可能了,我十日前上报的请求被否。奏请京城时间上来不及,至于限制购粮,不过是舍本逐末之法,也是被动之举。如今,州府手中没有控制粮食,之前本官虽有将常平义仓控制的想法,但是考虑到衙役一来人手不足;二来,衙役都是本乡本土之人,难免会和贾道全等人有私下往来。如今我已经借到了人手,放心,比衙役好用,人数在两百人上下。控制两个粮仓应该错错有余。”

“学士的意思是?”徐让听到这里,哪里不知道苏轼的意图。

苏轼恶狠狠的咬牙道:“子曰:见义不为,不勇也。轼虽是一介书生,但自问从不怯懦,本官决心和这些恶人斗一斗。”

徐让闻之大喜,躬身道:“但请学士驱使……”

“好,就等徐兄这句话了。”苏轼大喝道:“你带齐人马,将颖水,汝阴,两处常平义仓控制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