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17章 和稀泥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217章 和稀泥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217章 和稀泥

“怠慢了,怠慢了!”

范纯仁老爷子远远的从自家宝驴背上爬下来,然后迈着小碎步,在一干颍州官员心惊胆战的目光下,小跑到了苏轼的面前。

“子瞻,何需这些靡费,让老夫羞煞矣!”

“老相公来颍州,我等地方官员来迎接是朝廷礼法,老相公莫要不安。”

苏轼迎着范纯仁,介绍起颍州的官员:“颍州通判,徐让,徐宝叔。”

“好,好,精干力强,国之干才。”

“颍州推官,王希。”

“好,好,年少有为,一表人才。

“颖州禁军统领,信阳军统领,赵慎。”

“好,好,英武豪迈,国之屏障。”

……

不到一刻,每一个被苏轼引荐的颍州官员都对范纯仁老爷子的感觉极好。有种想要投效门下的冲动。可惜,范纯仁是副相,身份高到颖州只有苏轼能够接待。

其他人就算有种肝脑涂地的感激之情,恨不得为范相效死的激荡,却只能远远的看着范纯仁在苏轼的陪伴下,上了马车。

在车上,苏轼就询问起了范纯仁:“尧夫兄,朝廷怎么派你来了?”

“不好吗?”

范纯仁觉得自己的光辉形象有受损的危险,笑呵呵道:“如今四海靖平,国库殷实,百姓安居乐业,文臣武将皆有所职,些许疥癣之疾,无关大雅,老夫来处理完全没有问题。”

用一句话来总结范纯仁的话,就是天下太平。

他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想的,这才是他的强大之处。作为保守派的中坚力量,范纯仁并不认为激进的朝廷会给大宋带来福祉。反而,大宋需要老成持重的稳健,用大宋的财富,大宋的创造力,大宋的强大财力,让大宋继续成为最为强大的存在。

苏轼原先也觉得这一套可行,但是当他离开朝堂之后,看到了邓州,禹州,颍州的情况,产生了怀疑。百姓吃糠咽菜的苦日子骗不了人,如果百姓对朝廷失去了信任,那么朝廷还是那个朝廷吗?

范纯仁是长者,也是德高望重的老臣。

他都持有这种想法了,其他人恐怕持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一旦大宋受到天灾**,百姓受到蛊惑,这样的朝堂如何能够平定天下百姓的怒火?

知道想要说服保守派很难,可是苏轼决定试一试,他张口道:“尧夫兄,子瞻愚钝,天下局势我不得而知,大宋是否四海靖平,我却有点想法。”

“这不重要。”范纯仁一反常态,面对苏轼,他没有装的必要。大家都是熟人,谁不知道谁啊!

他指了指街道两边观望朝廷钦差的百姓,对苏轼道:“百姓离开了土地,还有工可以做,都一样能够活下来。你我都明白,我大宋强大的原因不是因为土地广袤,更不是因为军队强大。而是因为大宋的商品是天下最好的商品,大宋的工匠是天下最能干的工匠,大宋的商人是天下最为有远见的商人,凭借这些,我大宋才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动摇王朝根基的粮食问题,大宋也没有。大宋这几年的粮食储备一直在增长,折腾,真的很没必要。”

“大宋的大户兼并土地,大都和官宦有关,如果要压制大户,就是压制官宦,你我都明白,官员都不满了,百姓满意有什么用?大宋幅员广袤,官员几十万计,百姓亿兆,如果让官员不满了,这天下的百姓谁去管理,靠着你我这些享受朝廷厚禄的高官吗?”

“到头来,还是一团糟。轻者动荡,重则损坏社稷之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说到这里,范纯仁双手一摊,苦笑道:“你做不到,我做不到。君实是个实在人,他也想做好事,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身上,可是你也应该听说过,他是被累死的。才两年都不到,就被累死了。所以,发现积弊,就像是看到了脓包,不要急着去挑破,万一挑破之后恶化而亡,还不如静静的看着,说不定哪天……好了呢?”

苏轼气地鼻子都歪了,可是想要说服范纯仁,还真的没多少办法。

他曾经也是保守派中的一员,虽然有点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但总没有改革派那么激进。

保守派的一套做法,苏轼这么聪明,能不明白?

太激进了,社会矛盾没出现,朝堂矛盾就出来了。大宋,太大了,一旦引起政局不稳的状况,百姓安居乐业又什么用?

唐朝是强大,但是强大的唐朝还不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中?

唐朝是死在了百姓的不满之上吗?

不是。

唐朝是死在了官员的不满之上。割据,不过是表象而已。

保守派是以史为鉴,并非是故意软弱无能。他们和靖康之耻的投降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是眼下,辽国打过来了,司马光等人也不会妥协,立刻会变成强硬派。

别说范纯仁了,苏轼当年连和司马光吵架都没有吵赢。就连能力卓绝的章惇,当年庭议的时候,屡次败北于保守派之下。最后一次御前辩论,章惇赌上了一切,却最终以惨败收场。最后改革派成为失败者,在朝堂一蹶不振,开始了被贬谪的经历。

别以为保守派一点本事都没有,他们都很聪明,而且说出的道理,让人无法辩驳。

大宋制度不好?

那么能不好成什么样?

大宋能坏成什么样,大家都清楚,至少不会亡国。

但是改革派的想法,就拿章惇为例,这位的想法,对内高压,对外尚武。听着似乎挺热血沸腾。可实际上,结局难料。对外,揍吐蕃,平定西南,吞并大理国,灭西夏,决战燕云十六州……

只要有一次大的溃败,大宋就要万劫不复。

这是改革派的软肋,也是无法忽略的战略部署。

所以,改革派丰盈国库,本来就不安好心。说是狼子野心也不过。而保守派呢?甘愿自在,维持现状,一百年都过来了,再过一百年难吗?

不难。

可要是折腾起来,再过二十年大宋就要风雨飘摇了。

范纯仁的话,坐在车架子上的李逵都听明白了,说不惊讶,是假的。里外里,听起来都是道理,琢磨一阵,似乎又感觉不太对劲,可是让人难以反驳。

他顿时对范纯仁为代表的旧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不是蠢,而是因为大宋表面的强大被捆住了双手。原因就是,大宋外部的威胁,小之又小。西夏已经不复仁宗时期的强势,辽国更是歌舞升平,没有草原部落的骁勇。

大宋的外部威胁近乎于没有,这时候折腾,恐怕真不能让大宋更强大。

李逵急忙摇了摇头,觉得范纯仁这老头有毒,说话的功夫,差点被这老头给蛊惑了。

别以为旧党保守,就做事拖拉,第二天,范纯仁就开始办公。

实际上,头天晚上,他就开始查看卷宗。

首先考察的是常平仓贪腐案,贾道全等人被提审。

被押解上堂的贾道全,看到范纯仁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他愣住了,这位高官的面相一点也不威严,看着还有点面善。

“案犯贾道全,可有家眷在押?”

徐让赶忙站起来答道:“启禀相爷,案犯家眷在逃,我等正在极力抓捕之中。”

“可悲啊!一人犯错,全家不幸,我看过卷宗,都是女眷,想必也多半是被拖累,徐通判是否有缓和的余地?”

徐让愣住了,他豁着大嘴,傻傻不明所以的看着范纯仁,范老爷子。心中怒吼不已:“您老的立场歪了,这是朝廷钦犯,是造反的头子,要诛灭三族的重罪,怎么可能如此糊涂,说放就放?”

可是范纯仁更本就不给徐让反驳的机会,反而脸上对着和蔼的柔和样貌,对贾道全道:“为私愤,引起了两个庄子的厮杀,死人无数,案犯贾道全,你可知罪?”

贾道全愣住了,他没有贿赂过上官,甚至连疏通关系都没有,怎么这位大老爷一开口就好像在替他说话?

造反,和因为私愤杀人,前者就不用说了,亲戚都要跟着倒霉。后者,只诛杀首恶。也就是说,范纯仁一句话,将他家眷的罪责都免除了,他虽然被折腾的够呛,腿也断了,身上更是伤痕累累。可是贾道全此时此刻,脸上竟然有了一丝感激和轻松,神色也坦然起来,埋头顿首道:“罪官知罪,愿以重刑明法典,请大人判罪官死罪。”

“好啊,好啊。悔悟从来都不晚,不过你虽然有悔悟之心,但是法理难容,死罪难逃,尔可明白?”

“罪官明白。”

“你该知道,不少百姓因你而死,查没所有家产,抚恤百姓,可以疑义?”

“没有。”

“还有要交代的吗?”

“只求速死!愧活于世。”

“可惜了!”

范纯仁捻着胡子,一脸的悲天悯人。

高孝立低头在堂上跪着,嘴皮子飞快的上下碰着,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来。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位是在咒骂不已。可惜面对范相,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连亳州主家的家主,恐怕面对范纯仁也没一点办法,不仅没有办法,还要供起来。

高孝立都快压不住胸口的怒气,心说:“这糊涂宰相,哪儿冒出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