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17章 这是信不过老夫啊!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617章 这是信不过老夫啊!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617章 这是信不过老夫啊!

“枢相!”

“走开,老夫无事!”

李清臣一把推过属下,这时候来关心,刚才老夫差点被章惇这个奸贼祸害,你们人在哪儿呢?他靠着大殿的楠木柱子,惊魂未定的喘着粗气,暗暗恼怒:“老夫差点死了!”

散朝之后,章惇负气而走,李清臣捂着胸口一脸后怕。

好在章惇也不敢在朝堂上大打出手,要不然,他这个宰相就落下了个行止不端的臭名声。可是,生死之间有大恐怖,李清臣就在之前,确切的感受到了恐怖如同摧城般袭来的绝望。

老夫的金牌护卫哪儿去了!

要不是安焘不在,安能让章惇如此嚣张?

打是不可能打起来的,但李清臣也被章惇吓地够呛。要是安焘在,根本就不用李清臣挺身,安焘就会站在章惇面前,用睥睨天下的眼神藐视章惇,仿佛在说:“来啊!来杀我啊!老夫死给你看!”

动手安焘肯定不是章惇的对手,但是安焘敢死,就问章惇怕不怕!

安焘是御史台出来的狠人,这地方出小人,但是量产最多的是愣头青,根本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安焘就是这样的性格。性如烈火,但武力弱的跟只鸡似的,要是被他赖上,不脱层皮,休想脱身。

李清臣和安焘相比差很多,他气势上不如安焘,加上章惇来的突然,他心态崩了。

要不然,也不会在朝堂上丢了个大脸。

当然,章惇也不好受,李清臣打架不是对手,指桑骂槐的本事章惇也要差很远。俩人算是平分秋色。尤其是这老匹夫写文章骂人的手段着实高明,纵观变法派之内文采最好的蔡卞几个,也不是人家老李的对手。

皇城,都事堂。

杨畏跟在章惇身后,苦笑道:“相爷,之前您冲动了。”

“老夫也是被气疯了,没想到李清臣这厮如此可恶,为了自保,不惜拉来了吕大防。”章惇愤愤不平道,随即摇头狐疑:“不对,这事官家也应该知道,他们应该达成了默契。”

“相爷,你是说皇城司和职方司都获得了从青塘送来的飞鸽快报?然后故意压着不说,好让我等一头撞上去?”杨畏惊诧不已,要说李清臣这样做,完全可能。

章惇长叹道:“官家对权力分配不满了。”

杨畏紧蹙眉头,心中难掩不安:“这样一来,变法推行就要出问题了。”他虽然这样说,可心里想的更多,皇帝是否对章惇已经不慢了?

“不碍事,吕大防还算是个懂进退的人。他能在王公面前隐忍,自然也能在老夫面前隐忍。只要老夫做的比他好就行了。再说了,如今变法各项都已经实施,就吕大防,掀不起风狼来。”章惇语气颇为不屑,他看不起人的毛病又犯了。滋长他的脾气暴涨的原因,还有大宋对西夏和河湟之地接连的大胜,让章惇短期内不会因为小过失,而被弹劾。

可是章惇看轻吕大防的反应,让杨畏颇有怨言。

这让杨畏很担心,人家吕大防比您早当宰相,你凭什么看不起人家?

可这话只能埋在心里,老奸巨猾的杨畏可不是冲动的邢恕,动不动就往前蹦哒。他夹在变法派和保守派中间,两头示好,却还屡屡升官,本来就是个芦苇派,也不知道保守派强势的时候,还能不能回的去?

唯一让章惇难受的是,他的宰相政绩似乎不太好看。除了对西夏和河湟之地的用兵成功,他毫无建树。

一旦西军解除了西夏和青塘两个大麻烦,占用赋税四成左右的西北将彻底不需要大量军费和物资。朝政自然被释放出来,到时候朝廷根本就不用变法,因为赋税根本就用不掉。到时候保守派就有了和变法派正面对抗的底气。

大宋的财政危机解决了,用不到变法派了。

除非到时候大宋遇到了更大的危机。除去了西夏和青塘,能够称得上大宋对手的就只能是辽国了。可问题是,和辽国交战,大宋有胜的机会吗?到时候章惇是否能够控制朝政已经不重要,不要成为替罪羊已经很不错了。

再说,和辽国交恶,皇帝愿意吗?

比手段,李清臣不比章惇差多少,可是皇帝就不一样了。

吕大防想要回朝,自然没有阻碍的理由。毕竟吕大防离开朝堂,是护送宣仁太后的灵柩下葬,按道理,大丧之后,就该回到朝堂。

可他回朝的事被章惇故意压了下来,要不然,当时范纯仁、苏辙、吕大防都在,新党怎么搬到保守派?

而刚刚亲政的皇帝,当时对吕大防非常不喜。因为吕大防虽然没有慢待过皇帝,但他是宣仁太后的亲信,皇帝和太皇太后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吕大防自然不会被皇帝喜欢。

可此一时彼一时,皇帝在亲政之后,越来越想要控制朝堂。但这时候已经晚了,尚书省有蔡卞掌控,六部都是变法派的人。都事堂自然是章惇的一言堂,加上李清臣也是变法派的重要人物,自然不会允许保守派大佬重回朝堂。

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要不是这次李清臣觉察到了不妙,也不会和皇帝同气连枝,一旦吕大防回到了朝堂,章惇又要头痛了。

他也知道,皇帝不满了。

不满的原因是,皇帝对自己的话语权觉得不够。

可架空皇帝,正是章惇等人的想法。倒不是想他独断乾坤,章惇从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他有读书人的骄傲。同时他也读书人想要名垂千古的名声。这就不得不让他和皇权之间有一场博弈。这场博弈并非是将赵煦打压下去,而是让赵煦能够按照章惇的想法来管理大宋。

加上,大宋的官场制度已经很成熟,皇帝上不上朝都影响不大。这种情况下,文官自然想让皇帝消停一点,可赵煦是皇帝,是天下共主,他怎么能忍受自己活成了祥瑞?

可皇帝赵煦并不愿意这么做。

历史上,章惇真的差点成功了。皇帝赵煦完全按照了变法派的想法去统治大宋。可惜,赵煦短命,没几年就死了。而章惇如此显赫的威望,却输给了一个女人,向太后。

失败后的章惇,留下个奸佞的名声,直到两宋结束,也没有被平反。甚至他一家子都受到了拖累。

如今的局势来看,章惇想要做到他期望的那种程度,肯定不现实了。

吕大防还没有回京,但是变法派已经哀鸿一片。这并不包括李清臣等人。在章惇和李清臣之间因为市易法等实施中出现争论,他们之间的同盟就已经破裂了。

之后两人更是互不退让,以至于势同水火。

有人哀愁,当然就有人欢喜。

刘世安和苏辙就在一起喝小酒,他们说什么也想不到,作为皇帝曾经的眼中钉,不仅在朝堂风云变幻之中站稳了下来,就算是范纯仁离开了中枢,对保守派的影响很大。但是吕大防回来,绝对是意外之喜。

“子由兄,这次吕公能顺利回朝,子瞻兄的徒孙可帮了不小的忙。”刘安世放下了酒盏,琢磨着以前对李逵太苛刻,忽然间发现自己狭隘了。有本事的人,凭什么他看不上?即便李逵的施政水平他看不到,但是打仗的水平,大宋谁比得上?

刘安世由衷道:“我得对他关照一点。”

殿上虎要关照人,让苏辙非常诧异。一般来说,刘安世这家伙要关照人,基本上是往死里怼。

可李逵不一样,章惇在殿上不敢动手打人,但李逵就保不齐了。苏辙担忧道:“不知李逵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弟?”

刘安世觉得苏辙对他有偏见,憋屈道:“我是好心!”

“勘磨他?”

“不是,我要举荐李逵。”

刘安世对苏辙的反应很不满,梗着脖子道:“曾经我以为李逵太势利,而且还是帝党一派的人,还有可能陷入后宫的争夺之中。这样的人小弟自然是看不上的。可最近小弟也在省察自身,发现自己除了一腔浩然正气之外,对军政的了解实在太少。就像是安焘,他之前在枢密院,不可一世,可是他是同知枢密院,对兵事却一知半解都不知。”

“要是小弟以后也步了安焘的后尘,要是没个人帮衬,说不定就要栽了!”

“此话不假。”

苏辙想起他在延安府的短暂军事生涯,要不是李逵只身去了西夏,将整个西夏内部都搅和的天翻地覆,他在鄜延路就会搞的灰头土脸。更不要说,之后西军北线大胜之后,因为李逵的功劳没有立刻赏赐,连带着他也沾光了不少。

可苏辙很不解,刘安世在朝堂上,官职是御史中丞,管理的是御史台。他要举荐李逵,能去哪里?

就他对李逵的了解,这家伙对官职很挑剔。部堂的郎官他看不上,也不喜欢做,真要是和之前一样养在皇城里,他更是惫懒的不行。整日在皇城里闲逛,然后琢磨着做一场大事情,比如说拆掉天章阁之类的,让人头痛不已。

“器之,你说要举荐李逵,难不成想要让李逵宣抚秦凤路?”

“小看我?”

别看宣抚使之类的官职,有点封疆大吏的意思。但是在大宋,由于官职之间设置了诸多的障碍,宣抚使只有在战区,或者边境战争频发的地区才有面。当然,秦凤路的宣抚使很重要,刚打下来的青塘需要安抚,地方需要镇压,这个官职也算是实权满满。

可是对于大宋京官来看,地方上的官职都是渣渣。除非像是范纯仁这样,顶着宰相的待遇,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总管边境一路,才算是一方大佬。

但论影响力,和京官差远了。

刘安世笑道:“我准备将他拉倒御史台,李逵爱惹事就让他惹,御史台我的话还是能管用的,他惹出天大的麻烦我都给他兜着。”

刘安世对自己很自信,认为李逵这样的官场新人,惹些小麻烦,对他来说都不是个事。

苏辙犹豫了片刻,迟疑道:“器之,我建议你还多考虑,这事不简单。”

他总不能说在延安府,自己都降不住李逵吧?

要是这话说出来,他堂堂副相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可刘安世头铁,还以为苏辙的话里有话:“子由兄,你总不该和我抢吧?”

“不会!”

苏辙掩饰着尴尬,连忙将自己撇清。他门下省不要李逵这样的人才,怕大门都被拆了。

刘安世脑补了一阵,觉得会有人和他要抢李逵,决心先下手为强。

不过这话他不能对苏辙说,万一……

苏辙也有这个想法,他抢不过人家。毕竟,李逵算起来也是苏门弟子,真要是比人情,苏辙可要比他有优势的多。刘安世觉得自己得偷偷的行动,别让人看出来了。

~~~~~~~~~~~~~~~~~

渭州。

游师雄紧赶慢赶,终于看到了渭州的城墙。

浑身酸痛的敲着后背,有种身子骨要散架似的,辛劳。

“打旗,骑兵净街!”

这是要入城了,游师雄大小也是个知州,如今带兵打仗,还是大胜而还。虽说打胜仗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军中代表。

旗帜刚打出来,城门就有大队的骑兵冲出来,一水的黑盔黑甲,战马踢踏在坚硬的弹石路面上,发出鼓点般的萧杀之意。

“大人,好像是大学士的车架出来了。”

“不可能吧?”

游师雄说话间撩开了车帘子,定睛一瞧,还真是。整个秦凤路,除了安焘之外,没有人会打出三品大员以上的车驾。

刘延年虽然也是三品官,但他是将门,平日出行骑兵护卫就够了,不像文官出行,动不动就摆开整套的仪仗。尤其是安焘这次来秦凤路,是有开府权的,也就是说,他要是不管不顾,可以打一品大员的仪仗。

只不过,安焘是文官,懂得韬光养晦,不会做的太过。

“辛苦,众将士辛苦了!”

“安大人辛苦!”

“为大宋贺!”

“万胜!”

面对凯旋之士,安焘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合拢过。等到游师雄将军中厚厚的军报递给安焘之后,他这才仿佛松懈了下来。

拉着游师雄轻声问道:“人杰呢?”

“他没来,人在青塘。城内还没有安定,青塘各部也多有仇恨,他要是离开,恐青塘有变。”

安焘颔首道:“可惜了!”

游师雄之前还以为自己在李逵心目中很重要,在路上小半个月,他天天如同铁蚕豆在锅里那般被车板颠了个七荤八素。最后还真让他颠出了个道理:“因为他最没用,才被派遣来了秦州。”

李逵是走不开,但是种建中呢?

他难道也走不开?

渭州去年就受过青塘的祸祸,如今百姓听到青塘城都破了,当即城内商贾组织起来热闹的庆功宴,百姓,士兵,商贾,无一雀跃欢庆大胜。

而安焘却迫不及待的将游师雄拉倒了官舍,询问青塘之战。

一边看着军报,一边询问战况。

游师雄虽经历的不多,没有经历过李逵拉拢各部落奴隶的过程,对于怎么就突然围了青塘城还是一知半解。

可安焘却听得颇为畅快,尤其是他还看过了曾经的青塘王阿里骨成了阶下囚,更是心中豪迈,但他看过军报之后,安焘抬起眼皮盯着游师雄良久,幽怨道:“这是信不过老夫啊!”

游师雄闻听,大为惊恐,却不知安焘为什么会这么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