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一零九章 一环扣一环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一零九章 一环扣一环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一零九章 一环扣一环

事主钱明逸自递了自请吵黜的折子,就不再来上朝了。

至于是看不过同僚的嘴脸,还是自己没脸来这待着,也就他自个清楚。

所以,汝南王赵允让,在这紫宸殿里,没法对着权知开封府的钱明逸哭诉,就直接把责任对着高遵度了。

没办法,虽然这事跟高遵度不挨边,可他儿子现在是军巡捕勾管。

赵曦很仔细的观察他这堂伯父,确实是声泪俱下,可赵曦感觉到这伯父好像并不沉痛,好像还有些轻松的感觉,甚至整个哭诉的目的,更倾向于要求赔偿,不是向朝廷讨要,像是向高家讨要。

这戏还有的看。

“莫要栽赃陷害,吾知晓昨晚实情。军巡捕反应及时,出动巡捕上百人,水车三十余辆,皆因道路障碍,不能抵至火场。”

“启奏陛下,各位相公,昨晚汝南世子别院大火所致人财之失,实非军巡捕之责。还望朝廷明察。”

高遵度说的也有道理,似乎这事最后还得把梆子打在开封府上。

对于武勋和宗亲的争吵,朝堂上的文官根本无意掺和,都只是就这么看着,都看戏。

至于最后的罪责还是会落到钱明逸这儿……已经成了定局,还真没人在意。

赵允让还翻来覆去的倒翻着人死了,院子也没了……

而高遵度也是翻来覆去的陈述昨晚的实情,一再强调是路障的原因。即便有路障,军巡捕在没水车的情况下,还是冲进去救火了。说的都感觉不该处罚,而应该奖励了。

对于早朝这样的状况,赵曦也麻木了。只要有点事儿,不管大小,非得吵半天……最后还是屁事都解决不了。

“臣包拯有奏……”

包拯一出列,不管是赵允让还是高遵度,全闭嘴了。

只是高遵度是一副悻悻然,而赵允让嘴角却抽动了两下……赵曦确信自己看清楚了,确定是抽动了两下。

“冷清惑众案犯中,有一涉案之花腿闲汉,在招供时曾言,其在太子殿下祭祖之前,曾持汝南王府四世子赵宗咏手信于贼人王则……”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赵曦只听到这,后面的话就没再进脑子。

他总算是把原本想不通的事想通了。

自己祭祖确实是整个汴梁城都知晓,但从汴梁到巩县的日程,也只有朝堂和张微知晓,而宗亲……也是可能知晓的。只是不可能提前太久而已。

他曾经对那晚的巧合疑虑过,也曾对那贼人从虎牢关一路畅通的到了贝州疑虑过,现在,都清楚了。

汝南王,这个堂伯,两代备胎,不可能与朝堂和武将没勾连,那怕是他全家都不想勾连,也有人靠上去。

放一路人马通关,真的不难!

“回陛下,因涉及反贼王则,又与宗亲涉入,吾等先遣人搜查该闲汉居所,并同时欲唤世子赵宗咏过堂。”

“待衙役赶往汝南王府,再转世子别院之间隔,世子别院便走水了……汝南王!汝之别院之火,可燃的恰当!”

这时候赵曦才觉得,包拯这样的臣子,确实是相当给力。

“包希仁,莫要血口喷人!走水之处并非吾赵允让别院,乃那个逆子之为。吾若知逆子有此作为,岂有脸于这朝堂哭诉?”

哼……你是没脸,可你有心。

赵曦只想自己能赶紧冠礼了,那样自己就可以于这朝堂上出言,也能跟这堂伯好好掰扯掰扯。

“汝南王,吾来问汝。汝可曾举荐高继安?汝之王府可曾有食客全大道?”

这口气已经是审问了。估计赵允让的无赖让包拯也上火了,根本忘记了这是朝堂,是紫宸殿。

“包希仁,汝到底何意?吾赵允让推荐何人,汝可查审官两院,至于吾王府养些个闲人,尚无须与汝包希仁报备。”

可以确定,这事还是会就这么没了。能让自己这堂伯如此理直气壮,也就是说,包拯所提及的两个人恐怕真不会牵连到这堂伯。

“启禀陛下,冷清乃由全大道引至汴梁,而高继安全程护卫冷清。而全大道原为汝南王府食客,于八年前出府。高继安曾被汝南王举荐,任职捧日军校尉,因于军中斗殴,八年前离开军营。”

包拯客观的将事实陈述了,并将供词以及调查结果一并呈与朝堂。

赵曦想看看老爹怎样处置此事。听闻涉及大统继承和谋反时,帝王都是不会仁慈的……

“启禀陛下,全大道因与吾之妾室混乱,被王府杖责后赶出王府。而高继安入职捧日军并非吾经手,因与其街市偶遇,见其武艺出众。吾为国朝计,方于审官西院为其举荐。还望陛下择人明察!”

推的挺干净,估计也肯定干净了,否则这堂伯也不会如此坦荡。

“退朝!包拯、赵概奏对。”

什么意思?怎么又退朝了?我的老爹,这事放在朝堂,要比私下里商议好呀。

在朝堂上,那怕你无中生有,随便有个说的过去的理由,将汝南王府一家全庶民了,也是光明正大。

而私下里,那怕你与相公们商量了,怎样处置,最后都难免被人非议。

说白了,就是以势压人,也应该摆在台面上。

……

“官家,开封府遣人奏报,全大道与高继安于牢中自缢!”

得!赵曦跟着老爹,陪着相公们以及赵概、包拯,这才刚进了文德殿的门,才准备好好归拢归拢,也让包拯他俩仔细说道说道,结果先听到这样的奏报了。

老陈琳原本死气沉沉的语调,在这个时候都有波动了。可想这现在得有多惊人。

本来奏对议事,就是为这冷清惑众案牵扯出来的,结果最为关键的人证没了。还议个屁事?

现在的开封府,实际上就是赵概和包拯在主持,都出这事了,还议什么事儿?

连相公们也走了……

这一手做的漂亮,连赵曦也不得不佩服。一环扣一环,环环不脱节。

从早朝哭诉,到后面的推诿,最后来一个人死事消,简直无懈可击。

赵曦觉得这帝王挺被动的,什么事儿都是听人说,真相只存在字里行间……

不过有一点赵曦还是疑惑,难道这个堂伯真的舍得弄死他儿子?虽然儿子挺多,但毕竟那是亲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