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一一八章 据理力争为出征

第一一八章 据理力争为出征

赵曦绝没有跟韩绛打招呼,这个没必要。

国朝自开国,还未有武臣做帅的先例,所以,韩绛此时反驳并不意外。即便韩绛沉默,其他的言官和朝臣也一样会驳斥庞籍提议。

可要说这时候让朝堂那个文官出征……怕是没人敢接茬。

就看看广南西路那些弃城而逃的文臣吧……

“陛下,狄汉臣于贱薄之身,因战功擢升,若配以文臣,令出不一,于广南之战局无益。”

这是事实,赵曦很赞同庞籍的说法。国朝文武是怎样的状态,大家都清楚。远征广南,文武同为帅……或许起初为改变乱局会有一时的和谐,可只要稍有改观,争端必将出现,也同样会导致前功尽弃。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国朝的现状必将导致的结果。

“武人专任,自太祖开国未尝有先例。陛下,如今广南糜烂,不可专信武人,一旦生变,恐一发不可收拾。”

这谁呀?跟狄青有仇吗?至于这般恶毒的揣度吗?不过赵曦好像就等这些话了。

老爹什么性子他清楚,最容易受臣工们影响,耳根软,谁说什么他都会听进去,这也就造成了他左右摇摆不定。

“吾愿协作狄帅远征广南!”

这……赵曦的这一声,不仅仅是那些还准备反驳庞籍的人愣了,连庞籍也愣了,赵祯更是呆的说不出话来。

太子欲出征?开什么玩笑!

“殿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庞籍还愣着,韩绛先阻止了。

“殿下,战事凶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汝千金之躯岂可涉战场险地?”

“曦儿……此事莫提!”

老爹也出声了,甚至不顾这是朝堂,直接喊家里人的称呼了。

“有何不可?为何不可?陛下,诸位臣工,曦出此言并非莽撞。不说太祖开国,太宗御驾亲征,灭北汉挫大辽也可不提。”

“自说祖父,因御驾亲征于澶渊,方换来北疆几十年和平,也方有当朝二十年不言兵事之现状。”

“然,国朝专心内治,不言战事,致东南宵小之辈猖狂。如今,朝堂委任狄汉臣为帅,又恐武人之乱。故,吾以为,吾随狄帅南下是为良策。”

对于大宋如今乃至将来的状况,赵曦很清楚,这些年在心底对于如何改变也有些想法。

从军备而言,他知道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可他的有对现时战场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去改变。

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战事,也好不容易在朝堂有了纷争,这机会,他是绝对要拿下的。

“殿下所言,太宗与先皇之举,皆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如今边陲小民,尚不到御驾亲征的地步。”

这国朝的朝堂还真是没忌讳,连所谓御驾亲征为形势所迫都敢说,就差直明是被逼的了。

“韩中丞所言极是,尚不到御驾亲征之地步,故,吾作为太子,此事出征恰如其分。”

赵曦很少当堂与人辩论过,或者说从懂事开始,就一直是温文尔雅的,文质彬彬的,很温和,很亲和的太子。

最起码在朝臣心里是这样的。

“殿下,汝之安危关乎国朝传承,乃国祚大事。此去广南,虽有狄汉臣为帅,凶险依然。”

“抛却战时凶险,广南自古为瘴疠之地,北人往彼,因时疫损命者数不胜数。殿下此举有失思虑,实乃冒失之举。”

“汝所言太宗、先皇征讨外虏者,皆是禁军皆出,举国朝之力而战事。如今,汝可是想弃西北而不顾,专为广南?”

不得不说,庞籍和文彦博这配合还是很不错的。一个说烟瘴之地,一个说前事不可鉴。

“先生、文相公,如今国朝赵姓,即为我赵宋天下。守疆护国自有将士军卒,西军乃北人,不怨万里之遥,远赴南疆,不畏瘴疠,吾岂可退怯?”

“国朝传承不必言。如今陛下壮年,吾有子嗣已三岁,别说无须担忧闪失,即便有,也无传承之忧。”

“国朝与大辽、大夏征战多年,未尝有主帅殉国者。吾今配合狄帅出征,也不该有不幸之忧。”

“爹爹,孩儿恳请爹爹允许孩儿出征。家国天下,有家才有国,方有天下。国朝为赵宋,国即是家,家也是国。”

“将士军卒可离家为国,吾此行争先也是应有之义。”

不就是戴帽子喊口号嘛?这个赵曦在行。

赵祯本就拙于言,被儿子这么白呼,还真就无话可说。家国天下,这个归纳很好……就是让曦儿出征,这事真的不合适。

任谁都看得出,曦儿具备千古帝王之资,此行难料是事实,即便有狄青,西军南征也存在不可预测之可能。

若曦儿有个闪失……不能想,不敢想。

赵祯不会跟人辩,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朝臣……平时不是很能白呼吗?你们倒是上呀!把太子说服了,别让他再有这般想法,完了升官……

太子殿下入朝堂,真正可以在朝堂上跟殿下互辩的,也就有限的几个相公。其他人……言官还可以,那也是指责殿下过失的。

不是说国朝对地位差距当堂辩论有限制,关键是他们平时怼人是口无遮拦的,这时候若跟太子也那般……以后还过不过了?

所以,没人吭气,除了相公们。

“殿下,狄汉臣此番南征,皆需从西北守军各路调动。凑足两万已是极限,否则将会动摇西北边疆守卫之势。”

“如今殿下出征,势必需增派军卒。京师禁军,乃为我朝根本,不到国朝危相,不可外调。还请殿下三思,莫因一时激愤而乱了边疆之事。”

从大义上没法说,因为赵曦的话确实占住了大义。从惜命上也没法论,出征前夕自不能说将士军卒性命不能与殿下相提并论,即便这是事实,大家也认同,可在朝堂上说出来,传出去,难免有将士心寒。

庞籍懂得赵曦,这么多交流很多,知道太子殿下是怎样的人……怕是这事要这么定了。可文彦博不清楚,他另辟蹊径,想以国朝现状来说服太子。

所谓的禁军非国危不动……其实压根就是说放出去也没用。京师禁军是怎样的,朝堂谁不清楚?

“文相公,吾随军出征,不必增派军卒,吾只需带护卫营即可。兵不在多而在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