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万言书(第一更)

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万言书(第一更)

心情愉悦了,处理公务也得心应手。

父子俩在融洽和谐的的气氛中,重复在日复一日的处理奏折中。

真的是这样吗?赵曦不是,他是努力去这样做的。赵祯应该是,他懂不了赵曦的心底。

这一段时间以来,赵曦在批阅奏折时,有时候是挑着捡着咨询他老爹意见的,越是复杂的,或者说需要有鲜明态度的奏折,赵曦会直接下了结论。

对于赵曦批阅奏折,并下结论的情况,他老爹已经很久没有翻查过了,甚至有些不太容易做主的,他都要问一下赵曦。

昨晚赵祯说过那话后,赵曦似乎也觉察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有点过了。

虽然事实证明,老爹当时说话应该是真诚的,事后也确实后悔了。并没有影响父子情义。

只是赵曦觉得,对自己是个提醒。若没有昨晚的事,很有可能,父子俩这种情况长久了,自己会不知不觉中做很多替老爹代劳的事,而老爹也会适应他潜移默化做主的情形。

到了那一步,真说不清谁才是帝国话事人了。

还好,赵曦在处理奏折时,始终是去揣摩老爹做事风格的。最起码目前为止,朝臣们还没觉察,一旦自己的这种不自觉延续下去,风格转变总是会被人发觉。

那后果……赵曦无法想象。

所以,赵曦又把自己的定位,恢复到了初听政时的状态。

“王介甫文采斐然……”

感觉老爹这话说的很勉强,似乎还有些无奈。

王介甫?不就是王安石吗?早年赵曦见过,也知道他如今回朝了。

这个名望延续千年的名臣良相,终于要登场了吗?

王安石,赵曦是知道的,那怕是王安石初入朝堂,还是在群牧司时,赵曦就知道他在憋大招。

赵曦记得他发大招应该还在十几年后吧,这会儿……

赵曦带着疑惑看他爹,这疑惑有自己内心的疑惑,也有对老爹这番话的疑惑。

“王介甫二十年一直在积攒名望,士林中口碑很好。曦儿,王介甫确实是名臣良相,不过爹爹恐怕受不了他,留给汝将来用吧。”

这话没其它意思,也没有顺着昨晚的话题,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就人论人。

赵祯招手,让内侍给赵曦传递过一份折子……就是这样,别看就两步地,父子俩都不会起身走,有人专门做这事。

被人侍候的人,任何事都被人侍候着。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释此一言而毛举利害之一二,以污陛下之聪明,而终无补于世,则非臣所以事陛下之义也。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天下幸甚。”

赵曦看完了,认真的看完了。毕竟是自己认知中最有名的人物。

除了他的变法,王安石还是后世推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所以,赵曦看的很认真。

怎么说呢,看完王安石这洋洋洒洒的万言书,赵曦有一个感觉,王安石是个犟头。用后世的话是,缺少该有的政治智慧。

好歹也是在朝堂混了几十年了,应该不犯这样的错误,偏偏他就这样了。

这万言书,通篇在针砭时弊,几乎将国朝所有的弊端都涉及了。

从财政、军备、选才、吏治、边患等等,分析的很到位。

然而,并没有提及太多改变的方法和措施,反倒满篇充塞着对老爹帝王的指责。

这意思大概就是说:老大啊,你说你也算勤勉,也很节俭,甚至比很多帝王的操守都好,可怎么就把个国朝搞成这样了?

老大啊,有些事不能学那些上古圣贤,时代变了,你得雄起,你这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