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败感

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败感

这时候,整个垂拱殿的人,除了赵曦本人,从他老爹算起,富弼、韩琦、曾公亮、欧阳修、包拯,这算是整个国朝的顶层决策人了,这一刻真有点五味杂陈。

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嫉妒,反正都有种深深的挫败感。

太子殿下从很早时,一点一点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折腾,到此时,才显现了整个谋划的全局。

若不是这一次太子殿下要显现,不得已将所有布置串联起来,他们还是看做是一个个分离的事务。

如今,从现在的结果去看,整个发展的脉络相当清晰。

从护卫营的成立开始,太子殿下就一步一步在推行他这个宏大的设想,甚至几次朝堂臣工无意识的设置障碍,反倒是促成了太子殿下的完美布局。

可偏偏每一步的推行,都让朝廷无法阻止,也无法拒绝,还得积极配合。从帝王到相公,再到朝臣,无一例外。

南征,解决了国朝缺铜和粮食供应不足的弊端,同时,太子殿下利益均沾,招揽了大量的臣工参与了铜铁矿的开发。

然后是轨道,尽管朝堂设置了障碍,并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让太子殿下做成了。

还一次又一次的为朝堂解决了冗兵之弊。无法拒绝的!

甚至最早的吃食,都是相公们帮忙的。

可太子殿下的所有事,没有一样不是有利于国朝的,也没有一项损害到帝王、相公以及整个朝堂臣工的利益,反倒是人人得利,甚至黎民百姓也得利。

就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到如今变成了如此的庞然大物……

这一阵子垂拱殿很安静,甚至嚼压缩饼干的声音以及吞咽声都能听到。

赵曦清楚,很多事需要他们消化……

很震惊吗?或许吧,不连贯起来没啥,一旦连贯了,确实有一点震惊。

不过赵曦觉得无所谓,已经到了这地步,大体轮廓成型,是不是显现都无所谓了。

这程度,已经不是那个相公,那个朝臣可以改变的了。不仅仅是既成事实,更可怕的是既得利益,整个朝堂的臣工,乃至国朝本身,就是老爹,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除了他赵曦,有谁还能动的了?

饼干味道不错,赵曦也嚼了一点,真的不错。

国朝做吃食,还真不是赵曦这半把刷子能比的,他无非只是提出个理念,那群护卫营工坊的妇人们,就做成了这种堪比后世的压缩饼干……毕竟,最终食用这些饼干的,都是她们自家的亲人。

这其实才是赵曦所有谋划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把征战的军卒和制作军备的工匠联系起来,只有自己人才会去真正疼惜自己人。也只有自己人,才会拼命保护可以让自家人保命的军备。

夫妻、父子、母子、兄妹、姐弟等等,这种最亲密,最直系的关系,让整个军备制作体系跟使用者严密结合,不但是可以保证军备制作的良品率,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避免任何一名军卒叛逃。

“殿下,此军粮成型于何时?”

味道不错,还顶饱,虽比不起饼干,也不逊多少。

富弼有猜测,想从赵曦口中得到证实。

“十多年吧,与饼干制作差不多时间。当时是因为刘毅那个憨货,当日产出的蛋糕有些多,诸位也知道,蛋糕存放困难。”

“一般而言,水分多寡是食物是否腐烂的因素之一。曦当时只是尝试,经过验证,确实可用。至于口味……是护卫营工坊所为。”

做个解释吧,否则没法说清楚,这个借口还算能说得过去,也是事实。

“为何如今方公布?”

这话……那时候老包好像还没进汴梁吧?否则不会这样问。

“包公,当时的朝堂是二十年不言兵事!”

没人注意赵曦为何喊包拯为包公,都被这句话羞着了。

富弼韩琦,欧阳修曾公亮,当时都是在中枢的,二十年不言兵事的策略,也是他们拟订的。

其实,那时候,就是赵曦也知道,真的不能言兵事。

说起来,当时的政策并不算错,到如今也快二十年了……

“殿下,三司使会如数拨付压缩饼干的钱粮,还请殿下在本次征战中,所有的军卒别有区别,一视同仁。”

禁军的俸禄跟新军没得比,即便是西军也如此。可一旦战事开始,都是为国朝征战,在军卒装备上再有所不同,军心不稳。

“还望诸位相公放心,此前,轨道试运行以及运输队,已经在全力运送军备,可确保在开战前,所有的军卒一律装备完成。除军械和训练的差异,其他无异。”

别说护卫营有种谊和折可行,就是没有,赵曦也没想着区别对待。

这是战争,最忌讳不公平。

“殿下,三日……三日约斗过后,一切都需要加快筹备,军卒调动与淄重运送需要同步进行。还是有些仓促呀!”

事已至此,这时候也只能被太子殿下拖着进入战前了……

“回韩相公,所有受训之军卒,因轨道铺设完成,可三日内抵达汴梁,七日到达战场,且不会是疲惫之师!”

轨道,真正的作用在此时才算是真实体现。有利于国防和统治,这才是交通连通的作用。

一旦轨道在国朝范围内形成网络,到达任何一个边州,对于新军都是日的时间,还是随时抵达随时征战。

就这样一问一答,从军卒到军备,从粮草到淄重,从将帅的使用,到整个战争的方略……这一次的责问,成了一次最有效率的奏对。

最后的结果,让各位相公很沮丧,仿佛在这一次的大战中,他们就是人形的图章,只需要发布诏令即可,别说是对战场指手画脚,甚至连前期谋划,都只需要按照太子殿下既定方略即可。

所能做的,无非是查缺补漏……多久了,朝堂没有过这样的情形。

唯一的遮丑布,是太子殿下将所有的谋划和盘托出,并请求一律以政事堂的名义,形成朝廷诏令。

这是必须的流程,但太子殿下所表达的意思是:让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政事堂议定的,而不是他赵曦一人谋划的。

利益均沾,这是赵曦做事的一贯原则。

一场大战,那怕是你算计的相当周全,可最终还是需要人来执行。

赵曦希望自己把能舍的舍出去能换来一个同心协力的局面。

我成了仁宗之子p

p我成了仁宗之子60028dexhtl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