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

工坊城在这一天,除了南线轨道还保留一部分运力以外,所有的轨道马车,全部用到了运送战备上。

甚至非轨道运输队,以及老六家的运输队,今日倾全力来运送军备和军卒……今日是出征日。

而这次征战的运输,没有征发一名民夫,全部是转民籍的军卒。

在这一点上,赵曦有他的计算。

征发民夫,一是一些新军备的处置,民夫不熟悉。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运送民夫运送军备,同样需要军卒护送,而如今的工坊城运输队,所有人都是一岗双责,每个人都是两个身份。

属于那种放下枪是民夫,提枪又能战斗的军民两用人才。

说真的,就把现在的运输队拉出去,甚至可以轻易取胜国朝的禁军。

当护卫营整体到达工坊城附近时,在那个国朝最大的交通枢纽处,四面八方贯通的轨道线上,秩序停放着整齐划一的轨道马车。

这才是真正的出征。

除河东路以及整个西军以外的新军,用三天时间,全部在工坊城集中,统一于今日出征。

近五万新军,以及需要一次性运送到位的各种军备,把四五百辆轨道马车装载的满满当当……

“殿下,如此快速的军卒转送,且不耗费将士体力,到即能战。这是国朝军伍史上的大变革。”

“一旦在国朝境内形成轨道网,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天南地北将任由驰骋。”

狄青想说收复燕云,甚至勒石燕然……忍了忍,还是用了一种相对委婉的说法。

如此转运之法,别说是战事调集,就是常时的军伍更戊也变得相对容易了。

这些,对于国朝当今关于军备上的政策,会有深远的影响。

他好歹是做过枢密院副使的,虽然边缘,但对整个国朝对军伍的方略很清楚。

什么强干弱枝,什么兵将相不知等等。

而如今,一旦最终国朝禁军全部更换了军备,不管任何一地的军卒,对工坊城的依赖将是全方位的。

只要拥有工坊城,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国朝的军伍。

而如今的工坊城,论忠诚的教化,甚至比护卫营都不逊。

这才是太子殿下这些年改变军备的最核心之处。

“狄帅,这次征战,是对新军的一次验证,成败将决定新军模式在国朝推行的速度,甚至会影响到国朝的对外政策。”

赵曦想到的不仅仅是军伍,更多的是整个国朝大的政策方向。

所以,这一战,只能胜,还必须是大胜,可以震慑辽夏,唤醒国朝尚武之心的大胜。

出征调度,根本不用赵曦操心,薛向、苏颂、李诫,他手下的这三大人才,把几百辆轨道马车安排的井井有序,甚至国朝轨道全网如何在战时运作,都有详细的章程。

现在的工坊城以及护卫营,已经习惯了用章程来规范行为,而不是靠命令。

每一个不同岗位上的人,都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执行怎样的操作令。

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整支队伍就开拔了。

前线指挥部的大本营设在秦州,未来在整个战事过程中,由工坊城运往前线的物质,全部会在秦州储存并分发。

汴梁到秦州近两千里,按照赵曦的要求,需要七日内到达秦州,这就预示着,每天需要行进不少于二百里的路程。

在这个时代,日行百里已经是极限了,但有了轨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考虑到沿途站点饲养马匹的困难,薛向提议了一种逐步更换马匹的做法。

也就是在每一个站点,所有马车只替换其中一匹马,对所有马匹编号,以此来确保更换有序。

如此,两千多里,每一个拉车的位置,都可以有两次更换马匹的机会。

这样,即便是如此繁重而紧急的运送,也不会因此而报废了挽马。

说真的,赵曦已经不敢小看这时代人的智慧了,但对薛向这样的想法,还是有点惊讶……这几乎就是后世那种物流公司的常规操作手法。

有人说,给个支点可以撬地球。

赵曦有点信了,在这个时代,他只需做个引路人,而后面的路,由这个时代的人去探索,未必比自己设定的差。

就比如火器这一块,苏颂不间断的实验,开花弹终于还是露世了。

虽然跟未来的那种爆破弹头的差距很大,但毕竟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实现了。

虽然不稳定,但毕竟是进步了。

朝廷的诏令,是在朝堂议定那一日就已经发出去了,还是急递传到了所有的参战军伍中。

所以,各方将领,凡军都指挥使以上者,必须在中军到达秦州时,在秦州候命。

这也是各地的骚扰战并不激烈,西夏的主力也在招募和开拔中。

说真的,这应该是国朝从烽火点燃开始,决策、调集乃至运送兵力最迅速的一次……毕竟准备多时了。

倒是对于西夏来说有些仓促。

那些所谓的寇边,只是各个军司,在西夏朝堂决定作战后,在没有调集人马之前,先抢先从大宋边寨划拉点物质的行为……毕竟两国邦交正常状态下,这种事不能这样明目张胆的做。

也是基于这样的分析,赵曦才敢让所有都指挥使以上,到秦州候命,召开战前指挥部会议。

不为什么,就是把这次征战的相关条令条例通知下去,并要求通知到每一个军卒,让每一个军卒都清楚还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让各方将领把这次征战的军备物质带走。

睡袋饼干之类的,早就下发了,而用于打仗的火药弹以及新军火器即将消耗的火药,是在战前才下发的。

这一点很重要!

真的很不错,别说狄青,就是即将参战的这些新军们,也感觉很好。

这一路,从汴梁到秦州,他们该吃吃,该睡睡,可却是一步步在接近战场。

身体没有以往那种疲惫,心里也没有早先的那种紧张。

不说这些年的苦练,就说这准备打仗,他们都保持着充沛的体力,进入战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看一看这一车又一车的物质,再摸摸自己身上锰钢的盔甲……都是爹娘生养的人,对上西贼,何惧之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