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三三七章 扯远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三三七章 扯远了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三三七章 扯远了

所谓的中路围剿,一直就是悬在种谔和郭逵头上的剑,让他们时刻不忘有这么一回事。

偏偏具体时间又无法确定……不是赵曦不给他们时间,是具体的战况到不了那个时候。

战时纪律相当严格,而对于太子殿下执行纪律的严明程度,不管是郭逵还是种谔,都私下问过曹霖和折可行。

一句话,你们任意一位违反战时纪律,护卫营乃至新军军卒所有人,都有资格执行战场纪律。

所以,即便是种谔这样性子的人,也一样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有生力量……环庆只是抽调了一部分,而保安军整体未动。

“这种子正和郭仲通,风格迥异呀。”

东西两路的动向,很快就到了指挥部。一群文臣,像模像样的围着整个对夏作战的沙盘,指指点点着。

赵曦对种谔和郭逵有过了解,就是那种旁敲侧击的打听。

也知道一人擅守,一人擅攻。没想到表现的竟然如此明显。

其实,西路军对于完成最终的围剿,到达那时候的指定位置,要比东路军距离近很多,甚至就是打下皋兰,都比晋宁军近很多。

偏偏郭逵却选择了守为主,攻为辅的策略,当求无过,不期有功。

而东路军,本身要完成最终围剿,七八万军卒,连带着淄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可种谔却选择了攻为主,守为辅的策略……

还真是让人头疼!

“殿下,抛开新军介入,在西军中也是有优劣之分的。环庆以及麟府二州的军卒,相比会川军卒要强悍一些。”

“会川贫瘠,无秦州之富裕,比环庆也多有不如。西贼之卓啰和南军司虽然强悍,更多的是针对吐蕃而设置。”

“会川是国朝物产陆路外运之起点,军卒不强悍,商贾倒是强悍不少……”

本来是说军略的,结果这话连话的,就扯远了,甚至这种落井下石的话也有了。

“如今丝绸之路还畅通着?”

赵曦没搭理那些扯的没边的话,倒是对商贾强悍突然发问了。

赵曦知道,他所在的秦州,就是后世的天水。再往西北,也就是现在会川以西,那就是兰州,然后一路向西,武威、张掖、嘉峪关、玉门……这是后世所谓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赵曦这时候也意识到,这个名称这时候好像还没有……又剽窃了。

赵曦是真不想再做这种剽窃的事了,死的活的都不想。

每一次剽窃都让他有负罪感,感觉特丢人。

年少时,为应对汝南王家两代备胎的谋划,不得不做些让人惊艳的事。

可如今,他已经没必要在这种枝节上玩这些没有意义的伎俩了。

“据史料记载,我华夏之地与西蕃易货之初,是以丝绸为主。所以,我就这么随口一说……”

至于什么史料,谁知道呢。赵曦是为了把那个名词给圆回来,不得不杜撰了。

还好,早年闯下的偌大名声,还是有点作用的。毕竟是博览了皇家典藏的,说不定真有这样的说法……

没人究竟去。

“殿下,如今国朝海运发达,倒也用不着丝绸之路了。这条商道,也就是有些零星的西蕃商贾路过。”

“前朝劳民伤财维持,到后期中原动荡,又被各方势力划分。如今的丝绸之路,已经失去了早年的繁华,完全成了荒野之地,也是无用之地。”

这应该是国朝的普遍认识吧?荒野、无用、蛮夷……赵曦不否认国朝如今的实力,除了军备,好像其他任何一方面都可以俯视。

问题是,没人会意识到影响力这个无法言传的说法。

扯远了,有些事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观点的,赵曦也没心思长篇累牍的跟人说那些有的没的,当事情到了那一步,所有人都会懂的。

还是回到如今的战事上来。

种谔自从有了太子殿下的文章背书,算是彻底放开了。

绥德军自西向东,晋宁军自东向西,新军打据点,西军设埋伏,就用这最简单的战术,一步步推进,一个个打下祥佑军司和左厢神勇军司的营寨据点。

如此大范围多兵员的乱战,根本做不到像第一枪那样的全歼。所以,逃窜出去的西夏武士不在少数……

多少年了,西夏自判出大宋立国以来,就没遇到宋国这样猛烈的暴揍过。

往年开战,主战场在秦州,那么,不管是环庆还是麟府,都是只是戒备,顶多有些小股的冲突。

双方都会保持克制。西夏一方是因为抽调了兵力,而大宋一方……是等着主战场的成败。

一旦赢了还好说,若是输了,那怕作为策引的这部分打下了诸多营寨,最终还是会因为主力的战败,不得不在接下来的和谈中归还。

没有任何进攻的必要。

况且,朝廷甚至会要求除对战区域以外的边军,不得搅乱战局。亦或是,主导战事的文臣,会严格要求非主力作战的边军,必须就这么做好严密防守。

“子正,我东路军这样打下去,是否会影响到最终决战主力方向?甚至将整个战区搅乱了?”

你看,就连折继祖都有了这方面的担忧。

不过,好像没担心东路军被西夏人牵制了,或者深入险地不能完成最终决战什么的。

现在他俩算是看出来了,就国朝新军的装备,特别是火药弹,那简直就是骑兵的克星…~最起码这一战,西夏人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

“主力作战方向?应之兄,可还记得太子殿下的论战?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咱们这样的疯狂的突进,反倒有可能让西贼以为,这是为中路太子殿下吸引对方战力,从而缓解中路的压力。”

“同时,西路军在打皋兰,现在也应该拿下了。东西两路如此猛烈,而中路不仅仅按兵不动,甚至接连丢失两处边寨。”

“这所有的情况,都在告诉西贼,太子殿下不懂兵事、中路军最弱。也只有这样继续下去,才能真正促成这次征战的既定方略。”

当然,能不能促成最终双方在中路决战,完全取决于西夏人如何看待已经打的火热的东西两路。

这里面还有一个让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被击溃的西夏武士,带着对火器的恐惧,回到了兴庆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