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战略统一

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战略统一

效果相当不错。手机端sm.

景洵一次次点燃他做的那种大爆竹,一次次往战马耳朵里塞麻布疙瘩,到最后,战马在爆竹响起以后,骑士们还能游刃有余的控制。

这一下,总算是让大家放心了,就是满心疑虑的西夏武士,在看到这情形后,也都踏实了……一群蠢货,无非是声音大一些而已,居然让宋军打成这样!

军心,这算是收拢好了,接下来又有争论了。

该打哪?

大军现在是在韦州周围,也就是静塞军司的驻地。

二三十万大军,那是一个韦州能放下的……好在西夏人不挑住处,随便都可以。

这地方对西夏大军而言,是个最合适的驻军之地。

往东,越过横山,便是宋国的环州。往西,翻过杀牛岭,就可以长驱直入会川。

而往南,几乎没什么关隘险地,可以一路杀到秦州境。

不管是原来的定川寨之战,还是好水川,都是在这条线上。

如今积聚了如此规模的控弦武士,还多为骑兵……除了汉军,应该说大夏全部都是骑兵。

本来就是准备直接杀到秦州的,只是皋兰失守,以及葭芦河两岸全数被种谔收复,让西夏的营帐多了很多声音。

“晋宁军、绥德军、保安军,整个东边少说也有七八万宋军。从覆盖夺取葭芦河流域看,宋国主攻应该是环庆的种家……”

这是传统势力范围在左厢神勇军司的。自家的二郎被灭了不少,地盘也被宋军给祸害了……从来没有想过回不来,只是暂时被宋国占据一阵而已。

“龙州、银州、石州、盐州,整个环庆紧紧贴着四州之地,一旦边寨全部失守,预示着四州有可能全部成了边城……”

大夏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担忧?偏偏这一次,这种家折家就跟疯了似的,一点情面都不留,拔掉了几乎整个左厢神勇军司和祥佑军司的营寨。

到底要弄哪般?

可不管最终会不会再打回来,现在的草场没了,羊群没了草场,这将预示着明年必定会减产。

所以,一心想撺掇着能全军压向东面,把绥德军和晋宁打回去,甚至直接打到延州去……

“大王,兰州的禹藏花麻和木征一直没给个准信,这一年信使往返多次,一直就是含含糊糊的。”

“现在宋军打下了皋兰,虽然不至于威胁到卓啰和南军司,可对于大王招揽禹藏花麻和木征的大事,势必会有不好的影响。”

“况且,兰州与青塘唃厮罗不和,我大夏了解,难不成宋国不了解?”

“会川的郭逵又与兰州各方势力多有往来。如今打下皋兰,若趁势南下,恐怕禹藏花麻和木征,转头就归顺宋国了。”

“如此看来,西边是必须重兵压过去的,只有把皋兰收复,才能让大王谋算兰州几年的心血不白费。”

这个好像也有些道理。

这时候是真正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各人有各人的立场,也自然能找到符合自己立场和利益的措辞。

很多事都是这样,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问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结论。

“陛下,诸位将军,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想问题?”

“众所周知,如今与我大夏作战的主帅乃是宋国太子,是宋国未来的帝王,还是唯一的继承人……”

景洵尽管在西夏,可还是没舍得丢掉士人的做派。比如称呼,他就觉得称呼什么大王很不合适,就应该是正式的称呼陛下。

李谅诈还就好这一口。景洵更喜欢装逼,拿捏一下,做做势。

这时候他停顿了,就是在等人接茬……

“哪有怎样?”

果然有人接茬。景洵在整个西夏的朝堂,是非常有优越感的。

“多少年宋国与我大夏交战,何尝有把策引战打成主力战线的情况?”

“种谔和郭逵如此疯狂的,不顾及深入我大夏境内作战,目的会是什么?各位可曾想过?”

“他们的目的就是在遮掩宋国秦州兵力以及主帅不及的事实,引导我大夏骑兵分兵攻打皋兰和葭芦河,从而为宋国的秦州一带减轻压力!”

这一次景洵是自问自答,根本没舍得停顿……他担心有人想到了,让他心里憋着的高深想法说不出来。

因为他看到了,大夏皇帝的内相梁乙埋,似乎有开口的意思,所以赶紧把话说完了。

果然……

“陛下,乙埋赞同景相公所言。宋国殿下赵曦,这次主导对我大夏作战,是因为他有南征安南的前例。”

“而他所谓的南征经历,说白了是宋国文臣忌惮狄青功高,而将南征功劳戴在他头上的做法。”

“如今狄青因病致仕,宋国西军中也就种家折家,以及郭逵还算得上有跟我大夏一战之力的将帅。”

“但我大夏在宋国侮辱使臣,残害我大夏武士之初,在整个与宋国的边境,全线对其开战。这样的做法,让宋国无法朝堂一时无法调任将帅,每一处都需要防备。是故,才有了宋国太子殿下担任主帅的事实。”

梁乙埋早憋不住了,有些想法是跟景洵相同的。他俩没有具体的势力地盘,所以在考虑时,可以完全撇开如今的损失去考虑。

可惜,还是让景洵抢先了,所以他一句接一句的把景洵后面想说的都说了。

这时候是不是该说一句:果然是自己人才了解自己人?最起码景洵和梁乙埋,是纯粹以汉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的。

“陛下,如内相所言。宋国太子我是见过的,鲁莽冲动之辈而已。”

“当初我随宁令哥出使宋国,宋国太子因宁令哥几句激言,便不知所为的以身涉险,非沉稳性子。”

“如今之势,不管宋军在东西两路如何猖狂,我大夏只需要集中兵力,直捣秦州,将那宋国太子拿下……别说是皋兰葭芦河,到时候商讨延州又如何?”

论嘴皮子,那怕是在国朝,这些文士都所向披靡,更何况在这些只识得弯弓腰刀的西夏朝堂?

景洵和梁乙埋这一唱一和,把本来还争论着往东往西的西夏勋贵,直接说愣了。

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

不说这秦州有宋国太子,关键是这一路适合策马奔腾,还有沿路那些密密麻麻的军寨…~话说,大夏武士出征,口粮全靠掠夺的。

我成了仁宗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