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三七七章 谁更能沉住气

第三七七章 谁更能沉住气

“爹爹,孩儿鲁莽了。不过孩儿是不得已如此。”

“爹爹曾教导孩儿,与朝臣要以仁爱之心笼络。但因谋反之事,孩儿不得不杀一些文臣,这肯定会在文臣中产生一股逆流。这是孩儿如此做的原因之一。”

这事赵曦没有跟老爹事先沟通,是真不想让老爹操心。

老爹什么性子赵曦清楚。一旦提前沟通了,老爹这几天肯定会一直忧虑通过的可能性。还不如这样直接得到结果后再解释。

“另外一个原因,孩儿是想对殿前司和上四军开刀。孩儿想用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让护卫营军卒接管整个殿前司和上四军。”

“并且,孩儿准备将西军和殿前司上四军更戎,同时根据标准对殿前司和上四军裁撤和转民。最终全部变成新军。”

“这所有想法的施行,都必须朝堂的支持。而为朝臣代训亲卫,孩儿也不会盲目施行。还有一点,孩儿想试试,护卫营那整套成体系的理念,能否抗衡家族观念,能否改变以家为尊的陈例,为将来的军制变革提供支持。”

赵祯也想到了护卫营影壁上的大字:忠诚、服从!

曦儿这样,或许真的能行。

藩镇割据……这是赵祯费很大劲表达的意思。

前车之鉴,这也是国朝如今既定国策的根本,必须防止藩镇割据。

对于如何管控军伍,赵曦多千年的见识,如何连藩镇割据都无法避免,赵曦真对不起穿越者这个身份。

“爹爹,孩儿明白!朝堂臣工对于国朝国策的执行力,应该不比孩儿思谋差。况且,因军备的原因,未来军卒对于朝堂的依赖,要远远大于现在。”

这一点赵曦是考虑过的。一个轨道对运兵能力的提升,一个火器军备更换,这两点都是加强朝廷统治的手段。

是否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除了家国理念的教化,忠诚度的培养,队伍给养也是关键且重要的因素。

如今的新军,抛开队伍忠诚方面的树立,单从军备对朝廷的依赖程度而言,比原来的军种,对朝廷的依赖程度更高。

一旦火器成为队伍的主要作战方式……工坊城,或者说军备制造比将领忠诚更重要。

这也是赵曦敢去尝试家国理念冲突的原因。

护卫营培训体系与如今家族利益高于国朝利益的冲突,赵曦认为应该尽早尝试,希望能用这一次的所谓亲卫代训,把问题暴露出来,让他看到新旧观念的差距,也好为自己未来的做法提供参考。

“爹爹,在孩儿看来,尽管国朝文武界限分明,其实在本质上,或者说私底下,文武关系并非真如朝堂所表现的。”

“为国朝长远计,孩儿想把私底下的问题,直接摆在桌面上,这样更利于管理。”

或许儿子这样考虑是对的,赵祯很欣慰。虽然他没看到过火器作战的现场,也不清楚火器是否真的对朝廷依赖性大。不过有一点赵祯清楚,就是护卫营变化。

护卫营从筹建到成型,所有的过程,赵祯都很清楚,真的与所有记载的队伍大不同,即便是后来的新军,赵祯从皇城司的奏报中,也窥到了不同,大不同。

度……这是赵祯对儿子的提醒,或者是说对儿子未来执政的笼统提醒。

至于现在,那怕自己只是个用眼睛说话的牌位,有些事,他还是能替儿子挡一挡。

早知道,应该提早尝试来着,那样或许自己能为儿子多做点,没想到自己就这么突然的废了……

朝堂是帝王的朝堂,也是臣工的朝堂。就国朝如今的状况,吃独食是很难的。

所以,当太子殿下准备为朝臣代训亲卫,以及扩充护卫营的议题被广为流传后,从京官到地方,每一方势力都有了各自的想法,也导致了这件事成了如今朝堂最大的事。

那怕是已经致仕休养的老臣工,也怀着忧国忧民的大情怀,不断的往朝堂递折子。

如其说是关注朝堂,不如说是刷存在感,让朝廷在此事上不能把致仕的老臣给丢一边了。

甚至那些有功名在身,却没有差遣的闲人,都投门扒窗,用不同的方式,借不同的渠道往政事堂以及赵曦这儿递折子。

各种言论都有,反对的,赞同的,分析利弊的,建议管理的,甚至还有规划未来的……等等。

在赵曦看来,字里行间都在说一个意思:别忘了我!

赵曦仅仅是丢出去这么一个议题,还真是丢出去了。

自从那次集议时提了那么一嘴后,赵曦再没有主动说过这事,甚至都没有询问过,所有关于这方面的折子,赵曦都丢一边了,就更没这事一样。

赵曦明白,他不能有一丝的急切,不能有一点的热衷。

赵曦之所以如此做,背后的目的很大,很长远,或者说是在设一个套。

首倡是他,还是一个明显对臣工有利的议题。如果他表现的急切了,反倒会让朝堂臣工以为他有背后的想法……他确实有。

他就那么一说,然后直接放一边,反倒是打消怀疑最恰当的做法。

臣工、相公、帝王,这个平衡赵曦很清楚,他冷处理的目的,就是想来个大挪移,想把这件事的主导交出去,自己好置身事外,做一个裁决者,而不是实施者。

他是想由原来自己与朝臣的争端,变成臣工和执宰的争端。矛盾转移,是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

至于这种提议会不会夭折,赵曦不担心。

是自己首先提议的,集议时老爹又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不乐意的情绪,加上自己后来的冷处理,不可避免的给朝堂造成了他有反悔的意思……这应该可以掩盖他真实的意图,反倒能促成这事的推行。

这是一个要我做和我要做的区别。

一件事,他人要求你做,和你自己想做,在心态上是两个概念,也会直接导致结果上的不同。

现在应该是一个谁比谁更能沉住气的态势。

对于赵曦这种走一步看三步,甚至看五步的大谋略帝王,政事堂的执宰们没有单纯的从议题上去看,他们都在揣度太子殿下背后的目的。

之所以赵曦能见到如此多这方面的折子,完全是政事堂有意为之,想给赵曦造成一个整个朝堂热议并很有可能促成的现象。

如今暂停了早朝,只要集议时太子殿下再次提出来,政事堂就有了设置条件的主动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