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三八七章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三八七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三八七章

这一次算是赵曦混水摸鱼对朝堂军制局部做了调整,他并没有说要成为永例,希望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让臣工们看到变化,以后自觉推行戎边制。

能让汴梁禁军、河北禁军和西军轮换,已经算是意外收获了,赵曦没有继续。

虽然赵曦开始也是这样谋划的,可他也没想到会顺利的推行开,他准备着需要有两三年时间跟朝堂较劲。

一次械斗,导致了太多的意外。对于赵曦而言结果是好的,最起码没有跟朝堂僵化了关系。

即便文彦博有些小疙瘩,都在可消化范围内,挺好。

从根本上,这一次动着的利益,也就是军营铺面的收益,偏偏赵曦没有干预,直接交给了枢密院,这也让文彦博在推行这一系列措施中,相当给力。

就是那些臣工们的非议,文彦博也全扛下来了。

没有正确理由的非议,别说是官家和太子不予理睬,就是官家和太子有倾向,他文彦博也能扛得住。

本来对于汴梁军营铺面的事,朝廷早就有些动议,只是涉及面太广,还都是勋贵,一直搁置着。

这一次有械斗和违命两个借口,关键是有曹家、高家等老六家的配合,这唯一动着利益的措施,也顺利完成了。

原本不动,或者说动不了,主要还是因为开朝文武世家的原因…~不论文武,开朝时勋贵一直延续着,即便现在没有执宰,朝堂股肱之臣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势力。

这事也就赵曦牵头能做成。

铺面的收益相比这些年在赵曦的产业体系中的收益,根本不足一提,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更何况因为械斗的原因,还把这私底下的收益摆台面上了,所以集体缄默了。

倘若真因为铺面的这点小利,而导致被太子殿下的整个产业体系丢开,那才是因小失大。

由于国朝禁军逐年向新军改变,导致钢铁、石炭等物质的需求量增大。

轨道的铺设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更是促进了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

这几年国朝的税入比庆历年要翻两翻了,冗兵之弊明显缓解,朝廷越来越富足了。

即便富足,朝廷在有些花费上,也依然有说道。

就比如补偿性转民。朝堂臣工一致认为应该由枢密院担负……因为枢密院有了军营铺面的收益。

这真不是赵曦有意给文彦博挖坑,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大买卖。

被朝廷收缴了,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可就这样看着让枢密院…~也就是文彦博主导,自然不会轻松的放过。

所以,对于文彦博的第二lúngōng讦开始了。

当赵曦看到第一封这样的奏折时,是真想大笑。

老文,这不怪我,我是真无心插手。

全汴梁都能看得见的利益,满朝堂都清楚的利益,谁的吃相都不能太难看了。

或许文彦博并无意玩花活,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整饬,就有人替他操心了。

“补偿性军卒转民籍的开销,确实应该由这部分收益承担。军营收益补偿军伍之事,是应有之道。”

“君实,彦博也认为应当如此。可如今铺面刚刚收回,枢密院并没有任何收益,自然应该由左右库藏支付。待来年再有补偿性军卒转民之事,枢密院担负是必然。”

收回来的是铺面,他文彦博手里没钱,司马光就是说出大天来,枢密院也还是没钱。

“文相公,大规模军卒转民补偿,也就是本次因汴梁禁军裁撤而发生的。难不成国朝每年还都要有补偿性转民不成?”

“又何尝不可?如今国朝军备提升,新军扩充,势必会导致各地禁军事务繁乱。补偿性军卒转民,可着为永例,并将各地禁军营地各种收益归纳,统一管理,为军卒转民事宜提供保障。”

这……这就真的是意外之得了。

赵曦不得不说,精英就是精英。这一次提出补偿性军卒转民,赵曦本来就是要树一个标准,为将来改军制提供参考。

没想到,人家文彦博就已经想在国朝推广了。

文彦博这是话赶话的随口说出来了,话一出口,他都愣了一下。

“官家,殿下,文相所言可行!”

富弼都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太子殿下早就谋算的?可这项措施确实有推行的价值。

每逢大灾,朝廷就会将流民变厢军,一次次的增加朝廷的负担。却从来没有一项措施,是从军伍上来减少朝廷负担的。

那怕是庆历年改革,也只是在现有军伍的基础上做调整。

这些年有太子殿下的一番番操作,才有了如今军费大幅度降低的成果。

如果补偿性军卒转民能长期推行,不存在激起民愤,确实是良策。

“推行此策,需要大量的资金后盾。如今朝廷确实有盈余,可真要在国朝各地禁军全面推行,又将会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

刚才你不是还说让枢密院担负转民资金吗?怎么话又说过来了?

“君实所言极是。既然各地禁军推行转民会导致朝廷亏损,而汴梁此次禁军转民就需要枢密院担负?”

文彦博这已经撇开朝政,纯粹的争辩了。

他觉得自己秃噜出的话,应该是自己有过这想法的。但他需要仔细思量一番,如果这一次集议直接确定了,将来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又是他文彦博背锅了。

所以,直接撇开了正题,变成纯粹的争辩了。多少次,朝堂一进入争辩,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此一时彼一时,他州军营营地并非全设在州城。况且,国朝那个军州可与汴梁相提并论?”

“既然是军转民的补偿,不论在国朝何地军伍,在补偿标准上应该是一致的。各郡州不可与汴梁营地收益相比,自然需要朝廷贴补。此事不可行!”

到底是集议什么事来着?这还没几句呢,就直接变成一项政策推行的可行性了。

赵曦知道,再这样下去,这一次集议又是屁事定不了。

“枢密院是朝廷办事部门,不从事经营。不管是出租铺面,还是利用铺面经营,都有些不伦不类。”

“收回军营铺面的所有权,并不是让枢密院从事商贾之事,若那样就得不偿失了,甚至比各营自行经营还混乱。”

“曦以为,枢密院可采用扑卖方式,将铺面趸于商贾。如此一来,枢密院便有了补偿资金,朝廷也无须贴补。”

赵曦没说各郡州军营的事,既然文彦博提到了,那就算种下了种子,他会完善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