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零一章 这是香饽饽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零一章 这是香饽饽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零一章 这是香饽饽

虽然动机不同,目的的一致性,让这次调兵的方案很顺畅。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诸位相公,无论是工坊城还是矿城,自设置即日起,我就没想过让其成为皇家禁脔,也无意作为私人领地。”

“这也是自开始就让诸多朝臣参与的原因。之所以当初以商贾之名行之,是为了避免朝廷的擎肘,不能很好的推行我的管理理念。”

真是要羞煞人!

这提议在政事堂商讨时,富弼就觉得可以开诚布公的跟官家谈。可文彦博和韩琦认为不可以,只能借用官家对大理的渴望,借机动一下工坊城和矿城,从而探探官家的底线。

却不料,官家把他们的心思看到很清楚。在通过一系列调兵方案后,一点面子都不留的,跟他们说起了工坊城和矿城的事。

“现在不管是工坊城还是矿城,已经成长到了让朝廷重视的程度,朝廷也该着重视了。”

“既然朝廷有意接手,没必要单纯从调动守城兵入手,可以全盘开始接管两城了。”

无地自容啊!

惭愧不仅仅是富弼,那怕是极度怀疑官家意图的文彦博和韩琦,也有种深深的愧疚。

看来是真的想多了。

“如何接收,还望陛下明示。”

富弼这一刻是郑重的,他觉得应该郑重,官家也受得起他的郑重。

新皇即位一年多,富弼观望了一年多,他一直是在评判赵曦从太子往官家这两个角色的转变,不确定官家是否能保持做太子时的赤诚之心。

别奇怪,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东宫太子和帝王两个角色的转变,同样也是行事风格的转变。

远的不提,就说大隋的杨广,前朝的太宗,都是惊才艳艳的帝王,即位后的行事风格,与执掌东宫时都是判若两人。

一直以来,富弼在政事堂的态度都是模糊的,在看朝堂,也在看官家。

这一刻,富弼决定了,他作为宰相,必须得配合官家实现大宋的中兴!

那怕是得不到文官集团的支持,他也要这样做。

“工坊城比较复杂,涉及营造、商贸、税入、军备甚至民生和教育等等,我不赞同随意的接收。”

“朝廷可将工坊城设定为汴梁的辅城,工坊城涉及的部门,朝廷安排官员入驻,并筹建工坊城衙门。”

“我建议,以仅次于汴梁品级定位工坊城,等同于上州府衙。首任主管就定韩缜吧。”

“薛向以三司副使之职,主管工坊城事宜。苏颂为工部侍郎,主管工坊城一切营造事宜,李诫以将作监丞之职,主管工坊城事宜。同时调朝廷官员,配齐工坊城管理衙门。”

“这是一个特殊的衙门,以营造、商贸以及一些专业能力培训为主的衙门。”

赵曦的概念里,工坊城就是后世的开发区,国字号的开发区。

虽然不好用后世的名词,但所有的权限和职能部门配置,完全是按照后世开发区设定的。

在赵曦把工坊城和矿城的衙门设置方案拿出来后,富弼等人彻底明白了……枉做小人了!

早知道官家以准备放手这两城,政事堂又何必在官家面前玩这些猫腻?

啪啪的打脸呀!一点情面都没留。

工坊城是怎样的存在,整个朝堂都是清楚的,不仅仅是官家重视,国朝最为重要的地方。工坊城的待遇更是不同于朝堂。

这是一个香饽饽……

赵曦并没有事无巨细的把所有事都定下来,既然要交于朝廷,有些事就应该由朝廷来做,有些权利也应该赋予朝廷。

自己少说话,反倒会让朝廷有所顾忌,不至于在营私舞弊上做的过分了。

这样,在自己似放似收的压力下,朝廷也能拟订一个相对公平的选人标准。

赵曦也没指望就能绝对公平,那不可能。

好在不管工坊城还是矿城,涉及利益的朝臣太多了,谁眼里也揉不进沙子,想要完成这两城衙门的组建,绝对是一次大的利益交换。

有一点可以肯定,涉及的官员,或者利益方越多,在组建衙门时,就会越能体现公平。

没人担心这次征战的胜败,好像打赢这次战争是应该的,甚至朝廷都准备让矿城衙门尽快成立,可以随同南征军一起赶往矿城。

赵琴这几天很忙,曹祥这几天也很忙,甚至刘瑞,就那个原来管御膳房的内监也很忙。

工坊城和矿城的改制,他们有很多事需要做,甚至在官员的选定上,也有相当的话语权。

“官家,苏家姐姐有意让国舅入驻工坊城,辅助韩府尊……”

赵琴很清楚自己的角色,那怕是在外面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只要到了内苑,她的地位还是比不上苏氏这个贵妃。

在外面,那怕是相公们家里的,在有些事上,也会给自己几分薄面,因为那是商贾之事。

可论地位,她始终是与苏贵妃不能相比的,她没名分……官家说过给,但皇太后和朝廷都不容许。

她认命了,能活到这份上,并不比贵妃差,甚至对自己娘家的照顾,也比贵妃要简单的多,最起码没有多少御史盯着。

可苏贵妃要自己在工坊城的官员上出力,她不敢擅自做主。

“国舅?苏子元?”

“回官家,是的。”

苏子元现在算是五品的职衔,中州的佐官……自己即位才一年多,也没有对苏氏的娘家照顾啥。

按陈例,在苏氏册封贵妃之时,苏家就鸡犬升天了。

可是老岳丈自己领了朝廷的封赏,却让儿子把朝廷封赏推了。

曾经也被朝堂传为美谈。

广南动荡,苏氏经历过侬智高叛乱,担心自家因这次动荡而遭祸,不仅是名声,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按说苏氏那大大咧咧的性子,应该想不到这些呀。

“琴儿,你行商贾之事,不宜介入朝堂纷争。在工坊城官员任命事宜上,保持中立,尽量不掺合,多听多看。”

“至于苏氏……我去谈吧!另外,告诫刘瑞和曹祥,别把手伸的太长了!”

赵曦反感商贾去左右朝廷官员任职的事,这是大忌!

可也知道,在工坊城的问题上,并不能完全的撇开商贾,毕竟当初是以商贾开始的。

“三哥,并非苏家妹妹要求,是滔娘觉得苏家娘舅既然有意以己之力立足朝堂,工坊城乃最佳职位。”

果然,看苏氏不好意思的样子,滔娘就把实话说了。

“没必要让赵琴掺合,走正常程序吧!有苏氏这个由头,子元已经有优势了,没必要画蛇添足。”

我成了仁宗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