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则

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则

广南、安南与大理边境线的封锁,导致高氏无法得到广南那边的任何信息。

也曾犹豫过,可事到临头,又不能停下来。

高氏现在顾不得把广南那边作为重点,他在得到段氏部分的承认后,还需要进一步把王位稳定了。

重心还是放在大理内部的清剿上,不管是段氏王室的余孽,还是段氏王室的支持者,甚至杨家和董家的不平,都需要高氏尽快平息了。

至于矿城,那是逃不掉的。虽然牵扯了一部分精力,至今还没有像样的突围和反击。

“宋军自广南入境,先后占领了惠么部和罗雄部,似乎有进一步西进意图……”

不是应该从成都府过来吗?已经封锁了宋军入境的通道。

不是有安南牵制吗?怎么没一点音信就已经入境了!

不是宋国还在守孝期间吗?不是段氏只留在矿城吗?不是只要尊宋国为上国就行吗?

太多的疑问了,一时间整个高氏都有点乱。

“放弃矿城,迅速回防,部署重兵阻止宋军西行……”

若大宋这次像上次那样,仅仅是从广南入境,高氏的应对是绝对正确的。

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将宋军阻挡在广南与大理的边境。

继续扼守成都府自大理的通道,确保成都府路的宋军不得入境。

只要能做到这两点,那怕是段氏王室还活着,那怕是境内有个矿城,高氏也不用太担心。

可惜,他错误的估计了矿城守卫兵的作战能力。

围困,象征性的攻城,并没有让高氏真实的了解矿城守卫兵的实力。

在高氏队伍放松矿城围困的第一时间,矿城守卫兵就全力出击了,并且迅速打通了与成都府的通道。

这时候,大批的国朝队伍开进了大理……

“大理段氏王室想到汴梁来?”

这样的奏报让赵曦也一时转不过弯来。

如今,国朝的南征军已经将大理的东北大部连成一片。从矿城向东部进发的高氏队伍,已经被两面夹击。

按说,这时候段氏应该是站出来,借国朝的队伍,把大理境内支持自己的力量拉起来,配合国朝南征军开始反击高氏。

这时候要求进入国朝境内,还是要直接到汴梁。难不成看明白朝廷的意图了?还是说已经无意管大理的乱象?

“诸位相公如何看待此事?”

说真的,这情况就是赵曦也没料到。

“官家,大理王位,从开始就是一种共主的形式。之所以段氏称王,只不过是大理各部落认同段氏而已,从本质上,段氏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王位权威。”

“大理段氏称王百年,王位的几次更迭,更是受高氏杨氏的制约,甚至到了皇令难出皇城的境地。”

“多年来,段氏执政,并没有照顾到当初支持段氏即位的部落,甚至连段氏本来的领地,也逐渐式微。”

“这样的结果,让段氏对于大理的掌控越来越弱。如今,段氏留在大理,不忍看国朝大军对大理的碾压,又很难说服大理各部落对国朝臣服。”

“如其这样,倒是逃避到国朝最恰当。无论最终是国朝直接占据大理,还是最终需要段氏这个牌位,尽早来朝廷交涉,或许是他最恰当的做法。”

明白了,富弼这样一分析,赵曦就彻底明白了。

这确实是最聪明的选择。

段氏王室未灭,国朝出兵有一定的借口是平息藩属国内乱。

只要国朝还承认段氏大理王的一天,那段氏这个名头就有一天的作用。

在大理如今战乱的状况下,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若有必要,让整个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也不是不可能。

别说是临战的将帅,就是赵曦也不是没有过这念头。

若不是因为大理那地方势力太复杂,要不要段氏,还真无所谓。

如今,大军入境,目标是让大理无军,也就是说,大军这次征战,不会考虑大理各部落的立场,只考虑不得有军伍这个结果。

还真说不定那天就让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了。

在事件还没有完全展开之前,直接来汴梁……不得不说这一步抢到了先机。

拒绝?不可能,毕竟大军入大理还需要这么个借口。

杀掉?更不可能。国朝最不缺标榜圣贤王道的臣工。

“接进来?”

“官家,还是接进来吧。需要有个道义上的理由,也得给朝臣一个解释,更需要留给大理各部落一个说法。”

韩琦这话,还真是体现了君臣一心,厚黑的一心。

“可以,接进来后,我见一见。但具体政事堂负责谈。”

“有几点原则我强调一下。第一,大理仍然以段氏为王。二,大理除王室卫队外,不再存在军伍,国朝负责其防卫事务。”

“第三,大理有一定的自治权,大理的官员,由朝廷派遣和大理自主任命相结合。派遣官员和驻军,均由大理供养,不得低于国朝对应的俸禄待遇,并实现三年轮换制度。”

“第四,针对大理的赋税,实行结余提溜制。也就是说,大理境内的税收仍然由大理负责,每年根据开支结余情况,国朝提溜部分纳入朝廷税入。”

“第五,放开大理子民参加国朝科考,容许大理士子入朝为官,容许大理子民参加国朝军伍,大理商贾在国朝一视同仁。”

“另外,也算是赠送项,朝廷可承诺不定期安排一些大儒,前往大理讲学……”

说是对大理的处理原则,赵曦更是把大理作为一个实验田,尝试军政两条线的模式。

如果直接在国朝推行,反对是肯定的,而在大理施行,慢慢让朝廷接受这种模式,或许在将来施行时,就不会有太大的抗拒了。

政事堂也曾讨论过处理大理的方式方法,基本集中在全面接管大理,让段氏在汴梁做王,按照国朝封王的形式,封地与王位不相干的做法。

对待外族的分封,一直就是这样的。

同样,富弼等人也清楚,那样做的结果,肯定会在很长时间里,不能把队伍撤回来,很可能还需要镇压,还是血腥的镇压。

可听官家这么一说……这才是现阶段,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接管大理办法。

时间久了,随着国朝的教化深入,大理对国朝的认同会越来越深,最终即便大理还是段氏为王,而大理的子民会逐渐认同朝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