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一七章 都糊涂着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一七章 都糊涂着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一七章 都糊涂着

ntent

汴梁的盛事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但段思廉还没缓过劲来。

不仅仅是场面的盛大,更有宋国的文华,是真的让他感觉到了大理偏安一隅的不足。

他还是大理王室,看到那场景都被震撼了,更别提大理的其他层级的人了。

……

那一晚,原本汴河上鳞次栉比的漕运船只不见了,整个汴河上,只有各式各样的花舫飘荡着。

被花灯装点着的花舫,映着皎月星空,再搭配着汴河两岸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让段思廉在入座的第一刻,就再也没平静过。

这就是上国,这就是大宋。

段思廉的本意是去见识的,他也确实见识了。

被欧阳和司马相公带着,也觍着脸跟宋国的那些士人打招呼了。但回复都是礼节性的。

他能感受到宋国的官员和士子对他的不屑,若不是有欧阳和司马相公的面子,估计没人会跟他打招呼。

即便有两位相公的面子,那些人对他也是敷衍。

更让他难堪的是,听着那些娇娘的吟唱,看到士子们评头论足,他居然没能力去体会吟唱的意境。

好多诗文,他懂不了。

段思廉看到了冯京,也看到了吕惠卿。而这两个人,也是很客气的跟自己打了个招呼,仿佛仅仅是因为他俩的差遣原因。否则,他俩也会跟其他士人一样,仅仅在介绍时点个头。

他是大理的王呀!可这场合,自己还不如一个路人甲。

段思廉一直保持着笑容,这个对他来说不难。在大理的朝堂,被高氏杨氏抢白时,他一样能笑着,这种场面他还行。

那怕是司马相公根本就没正眼看过他一眼,他依然笑着。

倒是欧阳相公憨厚,时不时的跟他说几句。

可惜,从他第一次表现出懂不了那些吟唱后,欧阳相公也跟他说的少了。

或许是为了不让我难堪吧,应该是这样。

毕竟,欧阳相公第一次让自己评判吟唱的诗文时,周围是安静的,好像还有些期待感。

可惜,自己做的,只是让他们了然而已。

“诗文乃小道,段王专心治理大理,不擅长诗文不足为奇。”

欧阳相公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可他段思廉是真的喜欢诗文呀!

“官家已经多年没有新作了……”

“官家宵衣旰食为国事,恐很难再有闲情雅致了……”

“若官家有新作,恐此次盛会魁首要被官家拿去了……”

“倒也是,官家少年就诗文绝代了……”

这些议论,段思廉听到了。这是在对比,他清楚。可他又怎敢跟上国皇帝陛下相比呢?

上国皇帝陛下的才情,他段思廉知道。就今晚的这些诗文,相比他听到的那些上国皇帝陛下的诗文,还是稍逊的。

有差距啊……这是段思廉唯一的念头。

当然,也曾想过自己的大理也能如宋国这般……想多了。

此时的大理战火纷飞,他段思廉连这个都无法掌控,何谈治理大理,更别想有一日能赶上宋国了。

这半个月来,他卯足劲跟着冯状元学,就跟个学童一般,还告诫他们王室的所有人,要珍惜这一次机会。

做不到让大理人能全民提高,先让王室跟上上国也算吧。他希望,王室成员能学到宋国的文华,然后带到大理去…~

是,他知道还能回大理。

就在盛会将要结束时,上国皇帝陛下莅临了,不仅仅是让盛会添彩,对于段思廉而言,莫过于那句:大理的战事应该用不了多久就停了,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回去了。

段思廉清楚,宋国无意染指大理,他还会是大理的王。

还会是大理的王,这一点是真的。可真的搞不明白,官家这样到底是几个意思。

不止是政事堂的诸公,就是吕惠卿也糊涂了。

很显然,如今还不到让段思廉清楚战况的时候,因为段思廉还没有表明诉求,也就是说,还谈不到国朝为大理指派属官的程度。

当然,不管是士子还是官员,也根本没谁跟段思廉套近乎的意思,更别说远赴大理做官了。

这时候,官家给段思廉透露战况,还是在那样的场合,就相当于官方申明了。

即便是官家想给士林一个光明正大的形象,也没必要这般吧?毕竟谋划大理是官家的倡议。

真的搞不明白。

他吕惠卿也没有跟段思廉透露那怕一点战况,不仅仅是保密法令的问题,他很想做成这庞大的谋划。

可现在,官家倒是先这样了。

“那样的场合,官家表态就意味着必须要那样做了。”

富弼也不懂,很无奈,这感觉很不爽。

官家画了个饼,大家正准备照着这画,把它真正做成饼时,官家突然把画给撕了。

“恐怕官家另有办法吧…~应该是肯定有办法。”

文彦博绝不相信官家是个善男信女,从来都不是。

官家肯定有后手,只是自己想不到而已。

“我也觉得官家不会半途而废,可所有的运作都看着呢。”

是啊,所有针对段思廉的人和事,政事堂都清楚着,看不出官家有任何后手来。

那怕是南征军把大理的军伍全灭了,即便是国朝军伍接管了大理的防务,那又怎样?大理不一样还是大理吗?

在各位相公的心里,接管防务从来就不能算是接管大理,甚至反倒是隐患……山高路远,远在大理的军伍,受过国朝的训练,一旦野心勃勃,只会对国朝构成威胁。

“若只是接管大理防务,让军伍留在大理,朝廷宁愿不要大理,此事也绝不能认同!”

对韩琦的话,所有人都认同。西北两面,已经够麻烦了,总不能忙乎半天再给国朝增加边患吧!

好不容易国力有所增强,朝廷才刚由防御向进攻的转变苗头,一旦新军防务大理,朝廷不得不分出很大的精力来戒备这部分军伍。

这不是有病吗?自找麻烦呀!

翻来覆去的想,还是想不通官家还有什么后手。

大理军伍是肯定会被灭了,不管是高家杨家,还是从属于王室的,在南征军眼里没有区别。

这一点,从南征军奏报上也能看出来。

不止是整装的大理军伍,就是有些掺合到谋反的部落,南征军也毫不留情。

广南和成都府,以及矿城,正想尽一切办法再接受俘虏。

军伍没了,大理的防务最终肯定会由国朝接管,可文臣呢?

ntent

p我成了仁宗之子60028dexhtl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