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二零章 你有队伍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二零章 你有队伍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二零章 你有队伍

官家这弯弯绕啊,还真是让人敬佩。

“富相,你说官家是否在一开始准备着最终让矿城守卫接管大理防务?我是说早年官家南征之时。”

韩琦不得不这样想。

矿城守卫跟矿城的矿工不一样,在官家的产业体系中,所有负责安保的守卫,都执行三年轮换的制度。

也就是说,大理段氏可以用矿城守卫,同样又得接受官家产业体系中守卫轮换制度。

这也就确保了大理段氏不可能养成自己的队伍,始终要受国朝的节制……不管是商贾也好,还是官家的产业体系也罢,都是国朝的。

至于矿城守卫会不会变节……看看工坊城的情况就知道了,根本没这可能。

更何况,现在在大理征战的矿城守卫,是去年才从工坊城轮换到矿城的。

那些守卫的忠诚度,甚至连西军都不可比。

“我也不确定。”

富弼是真的不确定。他不敢相信,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会对十年后所发生的事有预判,并且直接埋了伏笔。

可若不是这样,为什么十多年前的事,在今天就用上了呢?

单纯从守卫而言,坚守一城要比来回轮换更有利。也就是说,官家早年设计的轮换制度,对于守卫产业而言完全没必要。

难不成真的为现在的大理而设定的?太可怕了!

文彦博在谋划大理一事中参言很少。一是大军出征,枢密院事务繁忙,他太多精力放在南征军的事务上。

二是,文彦博想置身事外,以一个旁观者来看官家对大理的谋划。

结果呢,让文彦博感到很无力。

他可以肯定,早年官家亲征时,就已经有了要拿下大理的心思,所以早早的留了后手。

不仅仅是矿城,就连官家答应纳娶段贵妃,恐怕也是为今日之事留的后手。

想必当初在大理,官家已经看出了高氏有意谋反的苗头……

官家的谋,从来就不是一时一事而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唉!这就是个妖孽。

吕惠卿这时候也算是看明白了官家的整体布局,也就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做了。

大势已经形成,若他吕惠卿还不能让段思廉入局,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他不敢跟官家的大谋略相比,但对于在段思廉跟前玩些小手段,自觉还是没问题的。

“如今南征平乱之王师,已经平息了大理境内大部分的叛乱队伍,唯剩下少数负隅顽抗的叛军了。”

“段王之幸啊,用不了多久,段王即可返程了,到时候惠卿也算完成了使命。若在此期间有何不周之处,还望段王莫计较。”

官家让对段思廉透露些战况,吕惠卿当然清楚是什么意思。

所以,他也就跟段思廉说说这形势,至于具体细节……凭这憨货自己想吧。

“吕馆伴,降兵几许?上国大军又如何处置,不知吕馆伴可知晓?”

段思廉现在是真的踏实了,总总迹象表明,上国是真的无意染指大理。

大理的王,最终还真是要交给他。

所以,这时候他也需要考虑返回大理后如何稳定大理的事宜了。

高氏谋反,自己被矿城守卫兵救援,在大理并没有多大的战乱,对于大理的损害也并不大。

他相信,高氏也不会将王室的队伍全歼了。

如今王师平息叛乱,自己返回后,可以从王师中将降兵接受过来。那样,自己就应该有可用之兵了,也不用担心那些乌蛮二心。

“降兵?段王多想了。惠卿不曾听闻奏报有降兵一说,皆为歼敌几许之论。”

“段王也到工坊城观摩过我大宋火器之威,炮火之下,真不由不了将帅。”

这……段思廉愣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可细想想,可不就是这样嘛。

他在见识过宋国火器时,就应该想到这样的结果。

“段王,大理高氏军卒悍勇,实乃罕见。听闻抵抗顽固,致死不降,对王师甚是不理解。若非段王遣人送信,恐我王师会被整个大理围困……”

“唉……我大宋南征又是为何?为大理平息叛乱,却又要担负这等因果……”

吕惠卿不用演,这样的风闻本就在国朝流传,吕惠卿也曾有过这般想法。这时候说出来,倒也显得特真诚。

段思廉根本无心听吕惠卿这些啰嗦话。他现在心里就一个念头没了军卒,他这个大理王还做的有什么意思?

别说那些乌蛮部落,就连咩城估计都不会有人在意他。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他在想,恐怕他段家人抵达大理之日,便是段氏王室覆灭之时。

不管是高氏还是杨氏,段思廉绝不相信宋国大军能赶尽杀绝,即便是少许余孽,对付他们段家也绰绰有余了……他就十个亲卫了。

这可如何是好?

大理不是宋国,并非文臣高于武将,甚至说武将要比文臣地位高很多。大理的势力,靠的是武将打出来的,没了队伍,对于段思廉而言,就是没了势力。

这所谓的大理王,做不做又怎样?

“吕馆伴帮我……!”

段思廉也是急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话。

让吕惠卿帮他,怎么帮?他现在想的是尽量能迟一些时间回大理,也好让他有时间来想对策。

赖在宋国,这没法通过官面上正常渠道来实现。

“段王,何处此言?你贵为大理王,我只是馆伴使,谈何帮你?”

真是把吕惠卿给惊着了,他以为这段思廉得有几日缓缓,然后他再添些料,最终往矿城守卫上扯。

没想到这还没怎么呢,段思廉就趴了……这是根本上的不同。

在吕惠卿看来,没了军卒并不是多大事,无非重新招募即可,只要大理的文臣还在,这都不算事。

“吕馆伴,小王恳请吕馆伴斡旋,在王师平息叛乱之后,小王可在汴梁多留些时日……”

几个意思?白吃白喝都不想走了?乐不思滇吗?

“吕馆伴,小王实言相告,没降兵就意味着小王没了队伍,实难于诸多乌蛮中立足。恳请上国宽限,待小王想些对策。”

这时候吕惠卿明白了。敢情这小子还真想做大理王啊…~也不看看你能吃李碗饭。

不过好像这是个合适的时机。

“段王,此言差矣。你有队伍,且并不弱。”

我成了仁宗之子p

p我成了仁宗之子60028dexhtl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