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

我成了仁宗之子

文彦博在厚脸皮的大道上,要比韩琦的造诣深一点。

比如现在。

“稚圭,此事算了了。”

“宽夫,莫这般宽慰。陈昌之事了,并不是我韩琦事了。”

“何处此言?”

“我应该自请外出了……”

韩琦有种说不出的落寞。真的要外出吗?自己也不知道。

“稚圭,此言差矣!朝堂可有弹劾?”

“那倒没有。可我……”

“臣工不弹劾,官家无意追究,且诚意相劝。若稚圭真的自请外出,是心有不安,还是背后有猫腻?让人揣度。如此,反倒是受人把柄了。”

还有些话不好出口。

你韩琦跟官家争论举荐之责,官家不耻外出的行为。这时候再自请外出,跟煽自己嘴巴有何异?

赵曦真无意让韩琦出外,不是说韩琦没得贴职可增加了,是对这种做法真的觉得扯淡。

再说了,他最终势必要改了这陈例。韩琦多少还算是有能力的,丢出去再扔石头,有点不地道。

另外,他总感觉王安石要有动作了。

看这一次王安石举荐的那些人,再结合皇城司这边的信息,他感觉王安石是在朝堂组建势力。

或许真的是庭辩的形势,让他感觉势单力薄了,举荐几个打手,在朝议时能替他扛一些雷。

就是不知道王安石是否知道,自己就等着他来扛雷呢。

利索点吧!之所以这样严厉的处置陈昌之,就是等你王安石出手呢。

你觉得在文臣对我赵曦有点小意见时,是抛出你那些新法的最好时机。

一样,我就靠你抛出那些新法来,好转移一下臣工的心思。别老担心自己那一天也被革职了。

果然来了。

赵曦照常批阅奏折,就是那些被政事堂过滤过的奏折。

经过这几年的对比,感觉政事堂还是挺靠谱的,并没有架空帝王的迹象。

最起码皇城司那边汇报的事,跟政事堂这边并没有多大区别。些许小事,政事堂直接处理了,权限也很清晰。

而这时候,赵曦看到了王安石的奏折:青苗法。

终于要来了。

有一点赵曦想不明白。

在后世,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信息很多,赵曦知道的有限。但也知道当时有很多的朝臣是反对的。

他以为王安石是在朝议时放出来,才会招惹朝臣议论并反对的。

或者说是政事堂商议没结果,不得已将未能在政事堂达成一致的新举措,教给君王定夺。

没想到王安石会直接这样以奏折的形式,递交到自己跟前,而没有跟政事堂任何人商量。

这是要征得自己同意吗?问题是一个大参,一个君王,真的就能定下国朝的一项新政策?

是该说你王安石高看了我赵曦,还是说你根本就是目中无人?

从某种意义上,政事堂算是一体的,这般操作,即便从心里倾向于你的青苗法,也可能会站在对立面。

你要怎样?我的大参呀!

“中正,唤政事堂……算了。”

赵曦一激动,就想直接把政事堂的叫来一起议议。

就在那一瞬间,他想明白了,明白了王安石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么大的事,若真的在政事堂商量妥了再通知他赵曦,很明显是有逼宫的意思。

在现在处置了陈昌之事后,在朝臣和君王若有若无的对立情绪下,一旦王安石拉拢着政事堂一并这样做了,绝对会激化君王和臣工的矛盾,最终导致这青苗法胎死腹中。

王安石可不知道赵曦等他的变法等很久了。

再说了,推行任何变革,倘若没有君王的支持,一切都白瞎。

还好,自己没冒失的去召集政事堂集议,否则王安石那颗熊熊之心,恐怕会被自己直接浇灭了。

那怎么行?事还很多,都需要老王冲锋陷阵呢。

明日就是朔望朝议了……

早朝很诡异,或者说平静安稳到了极致。

纯粹的程序式早朝,没一丝意外。说事的没有,弹劾的没有,朝议杂事的也没有。

就跟强压下安排好的一样,各人表演着自己的角色,不多不少。

这是在用一种无声,来表达自己对陈昌之处置的怨气吧。

扯淡!爱咋咋,随便!

别说接下来有王安石推出的新法,就是没有,赵曦也不在意这法子。

冷处理他见多了,哪有这样半拉子冷处理方法的?

文臣,关不上他们诉求的心。

只要再有关乎大家的事,或者各有不同诉求的时候,一样会嚷嚷。

不是说文臣团体不一致,是陈昌之的处置结果,并没有真正动着文臣团体的底线。

“陛下,臣有奏……”

赵曦见韩绛出列,就知道他是要缓解这气氛。

“讲!”

人的好心不能浪费,赵曦一直遵守这点。

“夏粮将收,如今河北道丰收、河东路丰收、秦凤路丰收,荆南、广南皆为丰收之年。”

“谷丰粮贱伤农,常平仓往年以储备安南交易之稻米为主。今年常平仓又到了三载轮换。臣恳请陛下,恩准常平仓今年放开国朝本地夏粮的收储,以避免谷丰粮贱之忧。”

这种事搁以前,政事堂直接就决定了。韩绛很明显是想缓解一下早朝的诡异气氛。

“准了。着司农司遣人操办。”

没了?没了。韩绛本来就准备引开一个话题……因为常平仓储备粮出库,是涉及到酿酒行平价趸旧粮的。

没想到根本没人接茬。政事堂几位也只是瞅他一眼。

吕公弼、吕公著正准备出列,再说些闲事。看向官家,却看到官家在摇头。

赵曦不但制止了吕公弼、吕公著的请奏,环顾一圈,所有担忧早朝情形,并看向他的亲近臣工,他都制止了。

自己需要这样哄场子吗?不需要!

“散朝吧。王介甫留对。”

也好,这样的早朝气氛,自己再把王安石留对了,似乎能给王安石一个明确……自己支持他。

至于会不会导致朝堂臣工更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这个,走一步算一步吧,反正赵曦也没准备真去推行什么青苗法。

还有政事堂的其他人,包括宰相韩琦怎样想……不好意思,随便想吧。

等一等就清楚了,绝对会惊着你们。

不用说后世对于青苗法的评价,就是现在,赵曦看了一遍王安石的奏折,也能看明白其中的漏洞和弊端。

这些大概也是朝臣们攻伐的理由吧。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成了仁宗之子》,微信关注“优读”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