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

赵曦真怀疑王安石是怎样积攒下名望的。

全靠文采?或许是吧,除了这点,赵曦在王安石身上,找不到一丝被人亲近的优点。

不说他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性,也不说他执拗的性格,就他这随时让人不爽处事方式,着实是让人记恨呀。

想想后世知道那些反对他变法的人,从富弼、韩琦、文彦博,到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再到吕公弼、吕公著、范纯仁等等。

从政客到文人,再到世家子弟,没一个支持他变法的。

而再看看他的那些干将。吕惠卿、蔡确、吕嘉问、曾布一直到章惇。不是投机者就是家贼,要不就是品行不端或者有恶迹的。就是章惇,都因为出身的问题,老被人非议。

赵曦也知道历史记载是被人粉饰的小姑娘,但对于王安石变法,被人说成是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这一点确实是有。

现在赵曦看来,王安石的变法就是不触犯大地主的利益,也一样有很多人反对。

他的做法是真不怎么滴。

是,老王同志确实有能力,多年地方官经历,也确实让他看到了国朝的弊政,他估计也想了不少办法。

可你把想法拿出来让大家参议参议又能咋?谁要去抢你的功劳了?

你在政事堂跟大家商量好,然后在集议时提出来不好吗?非得这样!

在王安石说有办法,而政事堂的相公们一脸惊讶并有些恼怒时,赵曦就知道,这王安石又错了。

王安石估计把政事堂的各位,看成了顽固不化,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一群老顽固了…这好像也不算错。

可没必要因为一个青苗法的受阻,你就给自己拉仇恨吧?

早先赵曦一直等着王安石,目的就是想让这老头凭三十年士林声望,来做自己革新的枪头。

现在,赵曦都有点不忍心了。

王安石在进入宰辅时,好像就准备着当孤臣了!

说真的,王安石的做法,不仅仅是让政事堂相公难做,就是赵曦都有些为难。

赵曦想改变国朝现状,却没想过搞得血淋淋的,他期望的和风细雨,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在大家不知觉中把现状改变了。

就像他这些年做的,从拉拢臣工开矿,新币铸造,到护卫营练兵之法,轨道铺设等等。

他一点一点的,把朝堂臣工装进套子里,慢慢的解决了国朝财政窘迫以及冗兵弱兵的现状。

可现在老王一副千万人吾独往矣的态势,让赵曦很为难……

或许赵曦想错了王安石,也可以说是自己低估了王安石。

现在这情形,更像是王安石摸清了官家有革新的心思,从而绑架了赵曦,与君王结成同盟,然后实现自己的抱负。

谁主动谁被动,又有谁能说的清?

反正现在王安石又抛出新法了……

农田水利法……王安石呈上来了,看来是早有准备的。

这是赵曦要求的,也是问责诸位相公的。这时候王安石呈上来,他只能接着……

王安石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否则他也不至于几个月不洗澡了。

可赵曦…这时候为不能在意其他人怎么看了,否则自己前面问责的那些话就没意义了。

这是一项真正利国利民的措施。

王安石确实是治政之才,赵曦在看完农田水利法之后,不得不承认人家老王的才能。

应官吏诸色人,有能知土地所宜种植之法,及可以完复陂湖河港,或原无陂塘、圩垾、堤堰、沟洫而可以创修;或水利可及众而为人所擅有;或田去河港不远为地界所隔,可以均济流通者;县有废旧旷土,可纠合兴修;大川沟渎浅塞荒秽,合行浚导,及陂塘堰埭可以取水灌溉,若废坏可兴治者;各述所见,编为图籍,上之有司。

其土田迫在川,数经水害,或地势污下,雨潦所钟,要在修筑圩垾、堤防之类,以障水涝,或疏导沟洫,畎浍,以泄积水。县不能办,州为遣官,事关数州,具奏取指。

农田如荒闲可事垦辟,瘠卤可变膏腴,旱地可为水田,水域可为在地之类,水利如陂塘可修,灌嘅可复,积潦可泄,圩堤可兴之类,吏民皆得自言,由州县实施,行之有效,按功利大小酬奖,农田水利,田受利人家出工,出料兴修,若工设浩大,民力不能给者,许予常平广惠,仓系官钱斛内借贷使用,也许州县劝谕特乃人户出钱借贷。永利可及众而被私家占擅的,则为之均济疏通。

说真的,这农田水利法,除了王安石捆绑了青苗法借贷以外,赵曦找不到一点不合时宜的地方。

他甚至觉得,就是自己沉下心来做,也顶大了到这个程度。

不是说赵曦就比人家王安石强,而是赵曦多了千年的见识,脑子里有太多的实例。

而王安石这是首创……

“诸位看看吧……”

青苗法或许还有执行难和担心摊派借贷的理由,可这农田水利法,切切实实的利国利民,甚至为有利于整个势官富姓的兼并之家。

赵曦想看看,这些相公们,到底能无耻到何种程度。

“国朝耕田锐减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青苗法尚需商榷,而此农田水利法,多有借助青苗法之处。”

“陛下,臣以为,此农田水利法适用,但需待青苗法试行以后再议方可。”

司马光,你真的让我很失望!

从学术争论到庭辩,再到青苗法的政见不同,就真的让你跟王介甫绝对对立吗?

你这已经不是论政了,而是单纯的因人废事。

赵曦没搭理他,真的很失望。

“陛下,农田水利法于国朝大益。在青苗法未定论之前,可先行推广。”

“至于其中民不能给者,应该是规模大,涉及府县众者……待农田水利法推行之后,想必朝廷会在短时间内完善青苗法,两不耽误。”

韩绛倒不是看到了赵曦对司马光的不满,他本来就是支持革新的。

像农田水利法这样于国于民都有益的革新之法,他不介意明确态度。

“韩相公以为如何?”

赵曦还是尊重了一下韩琦。

“臣附议,可先行推广,至于民不能给者,搁置,或由官府主导,或由民间自行筹措均可。”

一而再可以,再而三不行,韩琦还没准备好挑衅官家的忍耐。

关键是,这是文官团体中间的分歧,不是文官整体面对官家。

官家是裁决者,不是参与者。他还清楚这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