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八五章 不合时宜的决定

第四八五章 不合时宜的决定

韩缜、苏颂包括李诫,赶到灾民安置点时,流民已经散开了,太后和皇后娘娘已经回宫了,只留着相公们在马车边一个劲的埋怨官家。

“官家,现在开封府记录在册的已经万数流民,半月后可能增加到两万!陛下如何能轻易许诺?君王之诚与朝廷相当,若失信于民,穷百倍之力难挽回……”

司马光这倒不是吓唬。这不是在紫宸殿,更不是在垂拱殿,不管有没有保密法令,都有臣工或者朝廷的说辞。而刚才这是一个君王对自己子民面对面的承诺。

这样的承诺,在民间传播的速度,根本就不是能想象的。

“官家,此事唐突了。流民乃历朝历代之难事,国朝也是因此才有了近四十万的厢军。如此承诺,一旦失信,必将引起骚乱,甚至会有更大的祸事。”

“官家,这是在汴梁城外,事关京师安稳,如今之计,唯有着令汴梁之新军严阵以待,以防不测了……”

这时候,相公们早忘记官家在这里忙乎的目的了,脑子里只有官家那不切实际的承诺。

越说越觉得情况严重了,真有了让新军戒备的想法,同时又在思谋该扩多少厢军,该往哪里安置这部分流民厢军…~

就任由相公们絮叨,赵曦没反驳…~僵化的思维,求稳的心态,这就是如今政事堂的现状。

赵曦已经看到韩缜几人来了,也等着他们开口呢。结果韩缜几人见相公们絮叨,居然站后面听着……也是,打断相公们跟官家议事不合适。关键是他们也不知道缘由啊。

“玉汝,你们几个近前……带纸笔没?”

赵曦没反驳,就是等着工坊城韩缜等人过来用事实说话。

趁相公们啰嗦的间隙,赶紧把韩缜几人招呼过来了。

顾不上在乎相公们的恼怒……不反驳,或者说不接他们的茬,是为了接下来不让他们太尴尬。

话说,一直打相公们的脸,赵曦也觉得不太好。

“回官家,带了。”

这不是赵曦交代的,是李诫有备而来。

一个痴迷于营造的大拿,被官家叫到野外奏对,这点准备还是有的。

“我说你画。”

李诫的专业素养没说的,赵曦就不献丑了。

从整一片地形开始,赵曦根据自己徒步度量的情况,开始对李诫讲述。

说是流民安置点,倒不如说是一个乡村,或者说一个城镇的规划图。

图纸越来越完善,让相公们觉得官家的承诺越来越难实现。

一两年?三五年?或许可以建成这样的集镇,可官家承诺的半月呀!

因为安置灾民,只是临时性住所,这般作为纯粹是无端耗费钱粮……

脸色越来越不好看了。

“再拿点纸……”

说着,赵曦还挽了挽袖口。

“伞?”

看着赵曦那抽象的画,在场的都大概认出来了……就是把伞。只不过是两边垂下了跟流苏类似的物事。

这是伞吗?赵曦也无语了,他明明画的是蒙古包好不好?

伞就伞了,能说明问题就行。

“明仲,就跟伞差不多,就是放大的伞,跟房子大小,伞沿接油纸垂下来,跟帐篷类似……”

既然都认为是伞,赵曦就以伞解说了。

“伞型帐篷?伞亭子?”

好吧,赵曦也是服了。不计较这些了。继续说……

“名字不重要,这样的简易房,做四五千,供两万人用,工坊城需要多久?”

这不是纯粹的营造了,更倾向于技艺。这是苏子容的活……

“官家,将作监负责构件制作,一律做成标准件。帐篷作坊制作油纸,统一规格。四千具,十日足够。”

苏颂这时候明白了,官家这是为安置灾民,为灾民做临时房屋。

十日四千具……说起来挺赶的,苏颂心里明白。

自将作监搬迁到工坊城,把将作监的库存一并搬过去了。由于军备革新的原因,将作监的很多存料就那样堆着,再因为水泥的出现,更是让将作监的备料没了用武之地。

也就是因为这些备料打底,苏颂才有底气,否则就是光用料的采买也够呛,别说制作标准件了。

一干人没一个愚钝的,当赵曦把蒙古包勾勒出来以后,就已经明白了。

不再叨叨了,丢人,说的越多越丢人。官家做事,从来斗不能以常理度之,这不,就个灾民安置,还让相公们很没面子。

当官家的草图完成后,诸位已经明白,这是一种可以拆卸并反复使用的简易房,跟军卒用料的帐篷类似,或者说就是放大了的帐篷。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都是他们相公们日常具备的能力,只是从朝会结束后,本来大伙是来劝谏官家的,再因为官家白龙鱼服,又对灾民随意承诺……诸位相公心里只有对官家的埋怨,也是这点埋怨,把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心窍给堵了。

原本蓄积的气势,这时候都散了,或者说压的更深了。

把活交给工坊城的人,赵曦并没有离开,站在一个缓坡上,看着那混乱的灾民据点……

国朝是懒散的,从朝堂到民间,从军伍到黎民,都是懒散的。

朝廷多年来习惯性修修补补的做派,已经由朝臣带到了民间,成了整个国朝的大环境。

因此,人们就习惯了苟活。从朝堂文武臣工到黎民百姓,都有一颗特随和的心。

所谓一叶知秋,就看这灾民的状态,就可以看得出整个国朝的是怎样一回事。

不管是十七八岁的后生,还是三四十岁的壮年,在遭受灾难后,没人想着去博活路,就等着朝廷的救济。

一窝蜂的到了汴梁城外,然后就每天等吃食……

整天无所事事的看太阳,三五个凑一起侃大山,扯咸淡……

“人闲心乱,如此这般的聚集又无所事事,最容易导致混乱……”

赵曦像是跟相公们说,又似在自言自语。

“官家,历年如此。为避免骚乱,朝廷需要商讨安抚和招抚了。”

韩琦说的赵曦明白,无非又是玩抚民为军的那一套。

“冗兵之弊略有成效,若一次灾情增万数厢军,何时是个头呀?”

赵曦顿了顿,又接着说“内苑建造宫殿吧……”

“官家……”

司马光顾不得是不是在野外,立马就要劝谏。可官家已经扭身离开了……

哪跟哪呀?这边还说着担心灾民骚乱,立马就又要大兴土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