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九三章 又砸脚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九三章 又砸脚了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九三章 又砸脚了

集议在薛向发放给诸位相公账单后结束了。

一个个灰头土脸的,除了王安石有一丝的激动……朝廷越窘迫,他的市易法越能借风推行。

本来是一次由朝臣发起,最后官家与相公们谈判后,用少量钱粮就可以拿下新宫殿使用的局,最后却是又在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除了脸面上过不去,其实诸位心里都清楚该怎样做。

工坊城赚钱,那就相当于自己家赚钱……当初官家还是东宫太子时,拉扯了朝臣,掺合了乱七八糟的营生,因为契约中限制了各家介入,但并不妨碍大家知道都有哪些项目。

工程营造,本就是最大的一块。

在花朝廷钱粮和自家生意亏损之间,谁也知道选什么。

可这心里怎么就这样憋屈呢?

不管怎样的心思,都无法阻挡朝堂的这股洪流,要求启用新宫殿的奏折一天都没有停歇过。

官家留中不发,并没有让臣工们有丝毫妥协的想法,越发激起了不挠的信念。甚至开始有臣工再往相公头上扣屎盆子了。

拦是拦不住了,花朝廷的钱总比花自家钱心里舒服些……可现在户部根本没几个钱,怎样能拿下新宫殿?

有些事总是藏不住的,关于新宫殿的来龙去脉朝堂上还是知道了,但仍然没有改变群情激昂的状况。

在工坊城有生意的,奏折的语气不那么尖锐了,可一样的强烈要求公廨搬迁。

至于在工坊城没生意的,那就更不客气了。不管是工坊城还是内库,亦或是左右藏库,都是朝廷的钱粮,无非是左右口袋互换而已。

总不能因为朝廷和工坊城的官家体制不同,就任由浪费国朝钱粮吧?毕竟那宫殿群在哪儿放着!

至于工坊城是不是亏损,朝廷是不是有这部分钱,那不是自个该考虑的,自己想到的就是新宫殿群里办公舒服。

眼看就要立冬了,各衙门公廨里的火盆已经烧开了……越看这烟熏火燎的火盆就越想着新宫殿的好。

官家已经不在垂拱殿处理政务了,已经搬到了新宫殿,并且为整个宫殿群命名了新名字:勤政殿。

官家,我们也想勤政,再勤政殿里勤政。

于是,请奏的折子越发多了,甚至有的人一开始就写好十几份,每天都往政事堂递。

政事堂现在最多的,或者说差不多全部都是这类奏折,就是原本政事堂相公们撺掇臣工递给官家的,现在也都返回来了。

官家的态度很明确,从为勤政殿命名并搬迁到勤政殿就表明了。

现在是政事堂相公们在设置障碍。

所以,臣工们的奏折开始找相公们的茬了……

从灾民安置开始说起:往年只要有灾荒,有灾民聚集在汴梁,朝廷总是要动土的。

修缮城墙也好,还是修筑黄河大坝也罢,这样做的作用,一是可以避免人闲心乱,二一个可以避免征用民役。

而今年,因为城墙因为水泥的出现,已经被整体改造过了,而堤坝也在官家的主导下,全部总水泥加固了。

因为这样,官家才倡议今年营造宫殿的。

而政事堂的相公们干嘛了?他们眼里不看户部的结余,也不看朝廷用度,就看准了内苑娘娘们的脂粉钱,毫无根据的把朝廷结余折腾了,导致最后朝廷无法支付工坊城建筑队的费用,而造成了朝廷的诸多衙门无法搬迁!

这些弹章的对象对准了整个政事堂的相公,说他们是尸位素餐。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司马光……

好在朝臣们还感激消暑费和炭火钱的发放,没有指名道姓的对着司马光开骂。

可司马光这样的君子那受得了这个?直接回家待参了!

但臣工们并没有因为司马光自请贬黜,就怎么算了,反倒是认为这样见效,便越发来劲了。

相公们这叫一个后悔呀!

当知道勤政殿是工坊城垫付营造后,相公们商量了:只要政事堂不开口,有臣工们这样无休止的请奏,官家不会坐视不理的。

如今朝廷没钱,可内库有钱呀!只要政事堂扛下去,官家被群臣搅和着,势必会用内库的钱,先把工坊城的用度给解决了。

早年朝廷窘迫时,就是这样逼着先帝动用内库乃至封桩库的,如今只不过是故技重演而已。

他们相信,官家扛不了多久。

官家确实没扛多久,没想到官家直接选择了搬迁,直接从垂拱殿搬迁到了勤政殿,还是不是叫相公们去集议,频繁到了每天一次,一次一个上午。

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政事堂。

至于勤政殿是如何营造的,这样的消息被臣工知道,在相公们看来不是事,毕竟涉及到了工坊城,也就涉及到了太多的官宦家,这又不是需要保密的大事。

没人会认为这是官家故意宣扬的。

不管怎样吧,反正现在政事堂的压力挺大。

已经有一个回家待参了,真担心这又是一次政潮。

王介甫的青苗法,因为官家的谨慎和协调,没乱了政事堂的稳定,难不成要因为勤政殿这么一档子小事而让政事堂动荡吗?

自己种的粮,是苦是甜,还是得自己收呀!

从一开始在处置官家建宫殿这个说辞时,政事堂就错了方向。

在知晓勤政殿具体营造事宜后,还瞅着内库的钱粮,再一次错过了弥补的时机。

直到如今,成了政事堂被朝臣逼迫着与工坊城谈判……

事情很简单,当政事堂表示有与工坊城谈判意向时,工坊城直接就拿出了方案。

工坊城并不苛刻,也没有趁火打劫。

朝廷对工坊城免税三年,三年后由朝廷偿还勤政殿造价的五成即可。

说不来吃亏占便宜。

对于工坊城而言,三年交于朝廷的税,要远远超过勤政殿造价的五成。

对于朝廷而言,工坊城免税,并不影响朝廷的日常运转,无非是税入逐年递增的幅度稍微减了减。

可赵曦看到这个协议,真的忧心把整个国朝交给这群耻于言利的士大夫!

他们根本不知道免掉的三年税,对朝廷会有多大的损失。

自己是不是把后面的计划再延后一些时间?否则政事堂的这群老大相公,恐怕真的没脸居朝堂之上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