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二四章 混乱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二四章 混乱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二四章 混乱

并不是所有臣工都有相公们那样的见识,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去总结官家的经历,更不是所有人能真实了解朝廷的大变局。

在他们眼里,只知道要官制改革了,只看到监察衙门的权重。

而国朝从来都不缺做官的人,那怕是新组建了三个衙门,仍然改变不了肉少狼多的现实。

已经有传言,市易寺、国营寺的官员选派,全靠讲武堂薛侍郎培训课的成绩决定。也就是说,三条路,已经有两条堵住了。

只留下监察衙门的大路还畅通着,这还是一条光芒万丈的大道。

于是,每日放衙后,相公们府里的门阍,就被无数的拜贴缠住了。

客气的回礼,再掂量掂量袖中的金银币,做模做样的向府内走几步,然后转个圈回来继续客套。

主人说了,不见任何人。一个门阍怎么敢违背?就是退还金银币时心里特不舍。

“实在抱歉。我家相公于书房忙碌,听闻是为朝廷草拟监察衙门细则,暂不见客。还望见谅……”

“哦……兄台客气。相公辛苦,下官告退,明日下官再来拜访!”

送出去的钱,总是不好再拿回来。若是银币还好,金币……金币这门阍是肯定要退还的。

如此的情形,这些天就没有停止过。

“韩相还没回来吗?”

“没看见韩相的马车。不过我听说韩相到吕相公家议事了。看来我等今日又无功而返了。”

“要不去讲武堂试试?吕诲叔是官家亲近之人,又是韩相小弟,说不定能说上话。”

“你大可去试试!吕诲叔的门阍都是南征退役的军卒,是些丘八,不把拜贴扔出来那是心情好!”

韩绛是真没回府,回不来,回来了进府门都艰难,干脆就留在公廨了。

顺着廊桥透透气,却发现廊桥中央的亭台上,政事堂的诸位都在,连茶都泡好了。

自从喝过官家的清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泡茶才是正确的喝茶方式,真正能体现茶如人品,茶如人生,茶如君子的境界。

“多会儿是个头啊!”

韩绛随意的坐下,对着各位苦笑一下,也算是打过招呼了。见此情形,不由得感慨一声。

“子华,这没有什么头尾,今日回今日便是尾,明日回明日就是结束。”

感觉王安石说的很轻巧。韩绛很想问一句:你咋不回去结束了?

多年为官,朝堂地方,同乡同年,谁没几个门生故吏?

如今监察衙门很明显就成了香饽饽,偏偏最后是要直接对官家负责。

说真的,在座的每一位,谁都避免不了有安插亲信的想法,却没人去开这个头。

“或许尽快拟定监察细则,明确监察员的职责,明确监察员遴选规则。才能将这阵风停下来。早年官家曾有过一句话,让老夫记忆犹新:用制度管人。”

看诸位躲避拜访都留在公廨的情况,富弼也觉得没必要告诫大家。这样说,并不是要告诫,算是提纲挈领的提点一下要点,追一下进度。

王安石负责拟定户部、市易寺、三司使等与财货相关的细则;文彦博负责军伍细则;吕公弼负责州府郡县官员的行为规范;韩绛负责朝廷各部各司细则;富弼统揽全局,并主动承担了诸如工坊城、讲武堂、矿城等官家产业部门的细则拟定。

司马光虽然还挂着平章事的衔,却躲进贡院再不问朝政。欧阳修就更别提了…~

真正的事务繁多呀!

薛向看着手里的拜贴,好一阵才缓过劲来。真的有点莫名其妙了。

不管是市易寺还是国营寺,从朝堂到地方,所有的人选基本都确定了,根本就没有安插的可能。

再说了,即便能安插,这是他薛向能做主的?

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官家的恩宠。薛向精于财货之道,可他也清楚,自己并不精于为官之道。

之所以今天成为三品大员,是因为官家赏识自己的优点。

薛向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唯有单纯的做好本职,才是他长久之计。

所以,即便是市易寺和国营寺的人,他都没有掺任何私货,一律秉公。

更是没有提名任何人,全交于朝廷做主。

没想到在监察衙门组建之时,居然有人到他府上来拜访。这算是烧冷灶吗?问题是自己不算冷灶呀。

还是住在工坊城好些,这些闲杂人等,根本就进不去工坊城,也能省去诸多麻烦。

薛向现在也明白了。

朝堂总是有聪明人,想着另辟蹊径。

监察衙门,是直接向官家负责的衙门,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天子亲军。

当诸多的臣工都挤在相公们的府门前时,就有人想到了从官家的亲信这里入手。

讲武堂人多嘴杂,工坊城戒备森严,在官家潜邸的亲信大臣中,唯有他薛向现在居于汴梁城中……

吴君庸?这道是个妙人。原本薛向不想见,当他想通了其间关节,倒是有意见一见此人了。

就凭能想到这条路,也绝不是无能之辈。真要是有才能,薛向也不介意跟官家推举。

“请进来吧!”

薛向稍作收拾,就真去正堂迎客了。

……

“相公们都回不去家?”

“回官家,确实如此。相公们的府门大街被无数拜访的臣子马车堵着,这几日相公们都住在勤政殿了。”

赵曦突然想笑,不由得自言自语:“这只是有点乱而已,回头还指不定会怎样?”

“你刚才说薛师正来了?”

“回官家,薛正卿求觐见。”

“让他进来吧。”

市易寺和国营寺专业性强,人员遴选规则明确,倒是没有这般混乱。

可这监察衙门……朝臣们几乎都有过御史台谏的经历,监察衙门的有权重,事务又具备普遍性,所以就争的厉害些。

不过赵曦没以为薛向是说道监察衙门的事。

“你认为此人可用?他求到门上了?”

没想到薛向还真是举荐任职监察衙门的。鉴于多年对薛向的了解,赵曦还是很重视的。

“回官家,吴君庸并没有求微臣举荐。所谓拜访真就是拜访了,与臣闲谈,不曾提到监察衙门。”

“是微臣与其谈天期间,自觉其人有大才,方有今日举荐一事。”

这还真是有点意思了。能跑到薛向门上,还跟薛向玩了一套左右而言他的把戏……或许真可以用上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