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三零章 防患于未然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三零章 防患于未然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三零章 防患于未然

只要没有克扣新军军饷,参奏的是否属实,朝廷只需要遣人核实即可,就没那么紧急了。

“河湟开边,目前是国朝边事最重。陛下,老臣建议朝廷遣能臣到熙河核实。不论是克扣军饷,还是货市易钱,亦或是谎报耕田,朝廷都需要实情。”

“富相以为何人担此任?”

“陛下,老臣以为御史中丞蔡确可任!”

赵曦看了看富弼,又看了看王安石……有点奇怪,这蔡确本来是王安石推举上位的,怎么这时候富弼替他说话了?

就连蔡确最早的恩主韩绛,都没有提议……

“荒田只有一顷?确实该查一查!看看到底是谁在说谎!要查,就彻查,着三司使、户部、司农寺以及工坊城勘验部一同前往。”

“御史台负责调查军饷一事,三司使负责调查市货易钱,司农寺考察当地的作物生长,工坊城勘验荒废耕田,各司其职,分别上奏。”

赵曦不需要真的去关注蔡确到底是谁的人,或许他谁的也不是,只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朝局找到了合适的门路而已。

国朝就是这样,那怕是一次出外的调查,最后都可以当作功劳来考评。

也就是说,朝臣们基本上是不做事的,有点事就能算功劳!

“陛下,若弹劾不实……”

王安石似有话说。王韶开边,王安石是最积极支持的相公,而前期的一些成绩,也确实证明了他的支持是正确的。

这时候在开边事务转向一个快速进展的通道时,突然出现这样的弹章,不得不让人多心。

“这就是我之所以推动监察体系的原因。原本的御史言官,一个不可以因言获罪,便导致了臣工可以相互任意的攻讦而不用担责。”

“如此一来,御史言官就逐渐变成了工具,弹劾也成了一种没有任何成本的利器,凡被人弹劾,就必须待参,然后很少有官复原职者。”

赵曦是顾左右而言他,他心里清楚王安石所指的是什么,无非是现在秦州知州李师中而已。

可赵曦并没有换的意思,别说正值官制改革之际,就是平时,他也不会让秦州到河湟这样一大片区域,只发一个声音。

他可以让王韶拥有更多的裁量权,甚至可以提点李师中,但决不会安排一个与王韶相亲的官员主秦州事。

“倘若监察体系完善,熙河开边,秦州有常设监察衙门可监督,同时,军伍有文佐官,有监察官,除非是整个班子都烂了,否则绝不会出现弹章所奏之事……”

王安石见官家又把话题引到了监察衙门的筹建上,就明白不可能将李师中调走了。

王韶在熙河,受秦州节制,他连钱粮的支配权都没有,都得靠秦州供养。

即便如此,他还是打开了局面,却不料不但设置障碍,连弹章奏在朝会上了。

这些事,王韶不可以在跟官家的奏报中提,可在给他的书信里却没有遮掩。

王安石觉得,不管官家是否高兴,他都必须让朝廷给王韶足够的支持。

“官家,河湟开边如今已初见成效,万不可因言而废。且,河湟开边,一直设于秦州府治下,如果王韶有了统兵之权,具备的临之以威。”

“但河湟开边之策,宗旨是剿抚并用。如今王韶的三边勾管并非独立衙门,事情多有擎肘。臣以为,开边事务到今日之境况,朝廷应该赋予王韶便宜行事之权。”

“况且,秦州本为上州,先有兰州、皋兰,后有邈川,如今秦州治下疆域几近与京东路相当。臣以为可令设一道,以专行开边之事!”

王安石在革新上是谨慎了,可他的性子还是那样,真正的言无不尽。

对于今天朝会上出现的弹章,政事堂这些老狐狸,没一个不清楚缘由的。

李师中还是小家子气了。

其实这河湟开边,只要能成,他李师中作为秦州知州,该有的功劳少不了。

如今的官家已经不是先皇,不再是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性子,也不再会因为一些弹劾就动一个封疆大吏。

就看官家亲政这些年,何尝动过太多的官员?

更何况王韶是平戎策的首倡者,在开边事务有了成效时,就想着去摘桃子,吃相确实不太好看。

但没人会为王韶去背书,非亲非故的,都没那个必要。如今的河湟开边,其实有没有王韶,都一样能推进。

所以,都装糊涂,除了官家责问军饷时,文彦博做了解释,然后都眼观鼻鼻观心。加上官家又顾左右而言他,更加没人出声了。

也就王安石跟王韶亲近些……

“诸位以为如何?”

“臣附议……”

“臣以为熙河已经足够设立一道……”

官家问,若再继续装聋作哑就说不过去了。

很明显,官家这时候已经是在看各人的表现了,不准备让大伙装下去了。

“陛下,河湟开边可以,但万人之军,又处边疆,平戎策剿抚并用,这其间有重大隐忧。如今监察官暂时不能委派,臣建议河湟设监军为善!”

这时候谁都有建议了,军伍又是文彦博份内的事,为君王补疏漏是正理。

“文相所言极是,如此甚好。既然说到防患于未然,我有个想法,或许不仅仅可以在河湟开边处推行,国朝各军州也可试行。”

“着皇家银行秦州分部,在河湟设立营业所,由枢密院根据名册,与军卒一一对照在银行设个人户头。每当下发军饷时,银行只需要根据枢密院名册,直接面对军卒个人发放钱粮即可。”

不用再说,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避免克扣军饷的事,关键是还可以加上朝廷对军伍的节制和管理。

看了看诸位相公那有点炙热的神情,赵曦就趁热打铁的把想法一并往下说了。

“另外,既然熙河令设一道,关于易货之事,由司农寺遣人入河湟负责开荒耕田以及粮食交易,工坊城遣人负责羊毛收购,三司使、盐铁司同时也要派员进驻,甚至户部税监也应该一并入驻。”

“虽然不至于以成熟的州府治理,但该有的职能朝廷要先行完善起来。”

这是很久以来,赵曦认为最惬意的一次奏对。每一位相公的表现,都是积极向好的,意见也是统一的,确实有了君臣一心的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