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三五章 朝廷该如何处置

第五三五章 朝廷该如何处置

狼烟传递是很快,可朝廷的运转再快也不可能在一两日内就整军北上。

边疆军情未明,朝廷能做的就是做好大战的准备。

各部门开始极速的运转起来,工坊城开始加班加点的营造火器。

火器与传统军备不同,不管是从火器的保存,还是防范边军的目的出发,边军的火器储备基数是个定数。

从汴梁的狼烟点燃那一刻,整个汴梁就紧张起来了,不仅仅是朝臣,就是百姓也很紧张。

总是有好事者懂得这狼烟,百姓便知道了大宋被西夏和北辽同时发兵攻打……

边疆的奏报总算是来了…~

八月初三日,西夏左厢神勇军司三万骑兵,近十万部族、牲畜、战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从永安寨突破,绕过靖化寨直奔府州而去。

沿途裹挟着百姓和牲畜,将将要收割的粮食一扫而空。

同日,北辽西京道驻守,北辽西院留守司耶律良臣率宫分军一万,斡鲁朵两万,由近三万汉军策应,向雁门关发起攻击。

府麟二州是折家守卫,火器装备上肯定比不上环庆、延以及京师的新军,但早期的第一代火药弹、虎蹲炮,朝廷还是给配备了。

雁门关也如此。有澶渊之盟做底,几十年与北辽没有大的战事,边军装备也是以第一代火器为主。

本来有这些火器,抵挡主辽夏的进攻应该没问题。

可前线的奏报陈述,不管是北辽还是西夏,他们前锋的骑兵似乎不再惧怕火药弹的炸响,并且他们采取了分散兵力的进攻方法,火药弹已经没有了以往的效果……

这样的前线奏报,让整个朝堂一时间凉飕飕的,安静的都能听到朝臣的喘息声。

辽夏骑兵不再惧怕火药弹,第一种可能:国朝有火药弹被贩卖至辽夏了;其次,辽夏也可以制造火药弹了……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对于刚刚有了起色的国朝战力,都是沉重的打击…~没办法,多年被辽夏压着打,这种恐惧是深入骨髓的。

本来以为国朝有了火器这可以借天地之威的利器,平灭西夏,收复燕云指日可待了。结果,朝廷还没有准备好去耀武扬威,就被人家又拉到同一起跑线。

这还怎么打?

国朝的军力,到现在为止,满打满算,改造成新军的不足三十万,对付辽夏任何一家都不敢说碾压,能抗衡已经是乐观估计了。可现在要面对的是辽夏的联盟!

并不是朝廷在拖延新军改造的进度,而是国朝禁军厢军已经很难再挑选出符合新军最低标准的军卒了。

三十万新军,还要保留不低于五万的新军驻守汴梁,绵延万里的边境线,二十几万人布防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现在却要抵御辽夏联军的攻伐……

这样的现状,即便是再不知兵事的朝臣,也不敢去乐观的评估战事了。

“诸位臣工,说说吧,对当前的战事有何建议,都可以说说……”

这是程序。就刚才富弼宣读了前线奏报以后,满朝堂臣工的表现,赵曦并不指望他们出谋划策。

之所以还要走这样的程序,赵曦是要统一思想,把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思强力弹压,确保在对外作战时,朝廷的思想统一。

赵曦不允许这时候朝廷有闲言碎语!

“陛下,臣以为如今之急必须查清楚我朝火器遗失之事!若此事不明,将士无法安心作战!”

“陛下,用我大宋之利器,攻伐我大宋边城军将,实乃灾难。朝廷当务之急,应彻查并杜绝火器外流通道!”

礼部侍郎范镇。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这样说与战事无补,倒是越发让人心乱了。

“陛下,范学士所担心的,微臣现在就可以给答复:辽夏战马不惧火器与国朝火器外流并无必然关系。”

“首先,国朝工坊城火器实行的编码出产,也就是说,每一枚火枪的弹药都是有编号的,更何况火药弹?”

“其次,不管是边军还是西军、河北军,就是汴梁驻防的新军也一样,每三日盘点一次火器库,皇城司要对照所有库存的火器编号。一经发现外流,军令是相关人员一律杀无赦!”

“再有,曾相与丁学士所著《武经总要》便有火药制作方法,《武经总要》可不仅仅是我朝有印,别说北辽,就是大理、安南都有贩卖的。”

苏颂的话,就像引线,把憋闷的朝堂引爆了,勤政殿瞬间就乱成一团了。

烦!

赵曦不得不再一次敲响了金瓯……

“诸位臣工莫要惊慌,《武经总要》所述之火药,跟工坊城制作之火药不是一回事,说是天差地别也无不可。”

“况且,战马不惧火器的方法也并非熟悉火药爆炸一种,刺伤战马的耳朵也是可以的。边疆战事奏报,并未提及辽夏用火器攻击我方的情形。”

一般钻研科学者都倾向于理性,苏颂应该算是大宋有数几个侧重于求真务实的官员。

战报上带着的恐惧,并没有让苏颂丢掉理性思考。

北辽西京近十万骑兵,还是成散兵攻边墙,苏颂几乎能想象到那情形……火药弹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杀一大片,同样,这样的攻城方式也让所谓的攻城变成了造声势。

苏颂,是真正了解火药弹威力的人之一。

“陛下,火器乃借天地之威以夺人之性命。早年陛下领军用火器击溃西夏犯边乃是据理义正之举。”

“而我大宋挟火器之威,擅起边衅,借火器之利,屠杀吐蕃部落,侵占兰州,推进邈川,已然是置大义于不顾,非圣人教化之道。”

“如今,辽夏有防备火器之法,正是天地平衡的道理,以警示我朝杀伐过甚的过错。臣以为,万不可错上加错,继续聚残暴军卒携火器对战,否则天地自有报应!”

这谁呀?赵曦还真不认识,没见过这人。

“官家,此人名刑恕,司马相公门人。”

王中正低声提示,让赵曦明白了这到底是谁。

赵曦知道了,仿佛也记起了此人。当初庭辩大讨论时,此人好像属于程灏的门下,又有师从张载的经历,现在又是司马光的人。

赵曦想不起此人到底是谁举荐的,也忘记了他何时有了上朝的资格。只是他这样说……赵曦便看向司马光……司马老头好像跟没事人一样。

再看已经是御史监察里行的程灏,好像也属于不知情的。

既然是推出来当炮灰的,赵曦不介意真的让他成了炮灰。

“刑爱卿,如你所言,如今朝廷该如何处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