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四一章 不该狂喜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四一章 不该狂喜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四一章 不该狂喜

“陛下,大军出征应由文臣统领!”

赵曦的概念里,战争根本就没文臣什么事,所以,整个战事安排,全部是武将……

这怎么能行?官家的话刚落,韩琦就嚷嚷了。

除了吕公著安抚河北,整个大战役文臣连个边都没粘上,这绝对不成。

以前还有转运使这一说法,现在因为轨道马车的出现,后勤转运全部由工坊城担负了。

这让这些相公们情何以堪?关键是,这次战役,极有可能是一次百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胜战。

原本是吃主菜的,现在不仅分不到一杯羹,连汤都没得喝了,这那成呀?

“韩相,这也是我早想跟你们谈的问题。治国安邦,文治国武安邦,是为正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司其职才是一个朝廷正常的状态。”

“别提祖宗法度,此一时彼一时,时代不同了,面对的情况也不同。以文驭武,这个总则可以运用到朝廷上来,却不应该也不可以运用到战事上。”

“我不否认文臣有统帅大军的能力,但毕竟不属于纯粹的将领。我的本意,也就是设置文佐官的本意,是希望有一天真的涌现出文武兼备的能臣,可现在事情紧急,国朝并没有真正能统帅大军决胜的臣工。”

“诸位相公是有这样的能力,可诸位出外统兵了,朝堂又该如何?战事朝堂的繁乱并不比战场轻松。”

有点违心了,还不得不说,戴个帽子,把前句转一下,先让耳朵舒服了,才有可能让心里也顺畅了。

“至于武将统兵的弊端…~现在他们统领的是新军,别说诸位将领忠诚,即便是有异心也不可能在新军中成事。新军的忠诚度不是谁可以动摇的!”

后世的洗脑式教化,格式化的训练,真不是随便几句话就能让人带沟里去的。这一点,赵曦还是有把握的。

毕竟,真正掌握和指挥军卒的,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那部分护卫营军卒,是绝对的亲信,亲军。

“所谓的拥兵自重、投敌叛国在新军中绝不会发生!另外,西路军将由李宪监军,东路军石得一监军,中路主力太子随军出征……”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玩什么呀?这样大的阵势,你让太子跑去中军干嘛?这不是添乱嘛!

“诸位臣工,太子转眼十五岁了,也就是这个年纪,我随狄汉臣南征……岭南蛮荒之地我能出征,如今仅仅是河东路,太子又有何不可随军出征?”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内苑深宫养不出经世之才,一个掌控偌大帝国的君王,不应该只属于内苑!”

也不知道儿子用了什么法子,居然说通了滔娘允许他出外游学并参加考举。

赵曦相当赞成,并且将皇子十五岁出宫经历着为永例了。

他不是他老爹,现在他已经七个儿子,五个姑娘了,这还是不收后宫的结果。

说出来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必担心儿子出什么事而断了继承大统。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其实富弼等人也明白,从官家亲征开始,国朝的几次对外作战的大胜,几乎都是由武将统率的。

那怕是第二次南征,虽然有吕公著这个名头,真正征战时,完全是官家设定的什么作战参谋制度,说是吕公著在指挥大军,还不如说是整个将领集体的智慧。

可能适应官家设定的参谋制度的文臣有几人?除了有护卫营出身的文臣,那个文臣能容忍一群丘八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

或许,是说或许,真的该选文臣进讲武堂参训了,否则很可能在未来的国朝征战中,再也找不到文臣的踪迹。

文佐官?恐怕官家设文佐官的前置应该是讲武堂参训吧?总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推动一些事情。

确实,赵曦确实就是这个意思。文佐官,说白了就是让文官团体往军伍中掺沙子。同时,也是让文武相互了解和沟通的途径。

方略既定,接下来还有诸多麻烦事务需要忙碌。

撇开纷争,在不考虑争斗的情况下,政事堂相公在处理政务上确实都是好手。

每日奏报,赵曦能看得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者……

整个方略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辽夏联军进入雁门关而不起疑心?

先不说丧师辱国会导致朝臣的攻讦…~这个锅赵曦不准备让狄青到任以后去背,那怕狄青有这个准备,赵曦还得考虑后果。

……

“陛下,红翎急递,雁门关失守,军卒伤亡近千……”

赵曦听到这战报的那一瞬间,居然是狂喜。硬压住了那份不该有的情绪,接过王中正递过来的皇城司奏报…~

“宣政事堂诸公以及工坊城韩缜、苏颂到议政厅议事!”

该出征的已经出征了,赵曦并没有玩什么拜将什么的。在赵曦看来,征战只是军伍的事,没必要搞得人人皆知,关键是不想那狼烟的紧张继续。

从大局上,雁门关失守算是正合心意,可从奏报上看,赵曦能感受到雁门关守将的不甘、无奈和沮丧,也能感受到雁门关守卫战的前后变化。

辽夏联军在没有得到汴梁常驻使臣的信息后,便开始对雁门关展开了猛烈的攻城战。

将近二十万大军,轮替着向雁门关整个防御营寨群攻击。

近十日,五千军卒,硬是抗住了二十万大军的攻击十日……不管是西京道的耶律齐,还是没臧家的左厢神勇军司,都是在演戏。

虽然雁门关守将一直向代州知州保证,只要火器不断,就辽夏这样的攻击烈度,他们雁门关守军,就绝不会丢掉雁门关。

但代州知州还是开始转移民众向山里,向南撤离……因为他接到的朝廷诏令是如此,要求将代州到忻县一带,必须坚壁清野。

然而,战局并不受将士的勇气而改变。

辽夏联军,那怕是拥兵二十万,还是用了卑劣的方法……

他们将整个雁门关周边,以及西夏左厢神勇军司裹挟的麟府二州的百姓,与北辽西京道的汉军混杂,一步步靠近雁门关关墙……

也就是雁门关守将是老护卫营的,他受的教导是: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弃关!

并且让受伤无法进入山岭开展敌后战场的军卒选择,留下了死士……

当守军从雁门关撤退后,当辽夏联军进入雁门关后,雁门关的弹药库炸响了。

雁门关战的这一响,就跟与朝廷商量好的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