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七二章 针锋相对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七二章 针锋相对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七二章 针锋相对

"爱书网"访问地址

盟约签订,一种是胜负分明,一种是势均力敌。像宋辽现在这种情况的很少。

富弼很清楚,国朝之所以挟大胜还与北辽签订这看似还算公平的盟约,是因为国朝还需要时间。

对于西北两地的边防,朝廷曾有过商议……在没有准备好全面收复兴庆和燕云十六州之前,国朝并没有想过打大战,不想过早暴露实力。

结果,这一战还是来了。大宋新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也必然会引起北辽的警觉,这会增加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难度。

事实证明,大宋也确实没准备好。在收复云应四州后,用兵上确实捉襟见肘了。

不管是相互排兵布阵也好,还是针锋相对也罢,双方都清楚,这次的盟约跟檀渊之盟不同,别看如此这般的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根本不可能如同檀渊之盟那样,让宋辽有百年承平…~这次签订的,很可能是一个可以单方面随时撕毁的盟约。

还不得不签…~

这是一场戏,表演给将士们,表演给臣工,表演给天下百姓,甚至还表演给西夏……

“听闻你的卫队是你亲自训练?”

这是第一次双方君王的见面,可以称为初步接触。

耶律洪基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面这个比自己小一代的宋国皇帝。干脆就不称呼了。

“是!”

赵曦也别扭。琐事用不着他们帝王介入,这个初步接触更像一次见面会,特尴尬的见面会,没话说。

要说恨意…~没有,说好感,更没有。双方的立场决定了永远的对立关系,彼此心知肚明,还得虚以委蛇。

“初闻仁宗皇弟噩耗,朕也是悲痛欲绝……”

“国与国不是江湖,签订盟约也不是结义,谈不上兄弟称呼。朕很感激辽帝对朕父亲的缅怀。不过,此时并不是适合说这些。”

赵曦没有给耶律洪基继续说下去的机会…~又玩这种伎俩?偏偏还是借着缅怀自己老爹的名义,驳斥不是,受着也不是。

所以,赵曦干脆让他说不下去。

扯这些玩什么?难不成真的要谈感情?

“你的卫队是你训练的,我的宫卫也是我亲自挑选的。不知谁更强些?”

赵曦有点不适应耶律洪基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聊天方式,茫无边际,不切正题,让他心里做的一些准备一点用没有。

后世有很多关于两国元首谈判的案例,那怕是跟新闻报道不同,也不应该是这样吧?

赵曦有双方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的准备,可没想到这辽帝压根不按套路来……谁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人家的套路。

赵曦愣了愣,认真想了想……辽帝的问话还是需要接茬的。

“若论骑射,我的卫队不行。若说团队对战,你的宫卫会被全歼!”

即便是辽皇要扯淡,赵曦也没想过客气。

他很客观的告诉了辽帝……你不行!

不是说汉人谦虚嘛?这宋国的皇帝倒还真不客气。耶律洪基看着赵曦……感觉不像是作伪。

虽然云应四州败了,耶律洪基并不认为宋国真的就比他大辽强。

因为皇太叔耶律重元的谋反,他不再敢让精锐宫卫分散驻扎了,他宁愿耗费钱粮,带着精锐宫卫军四季捺钵来锻炼。

之所以同意这次谈判,是因为北边的女真有些不好的苗头,而被西夏出卖,大辽也需要有所反应。

至于云应四州,只要大辽将女真平定了,教训一下西夏,云应四州大辽可以随时收回来。

至于盟约,随时可以撕毁的。

没想到这宋国皇帝居然大言不惭的说团队对战会全歼北辽勇士!

“那就让五百人卫队打一场,也算为我二人做君前嬉戏!”

这……赵曦愣了一下。看来这北辽衰败的原因找到了。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作为汉化程度比较高的北辽,赵曦不相信他耶律洪基不知道这些话。

自己已经明说了会被全歼,他居然还让对战,还说这是作为君前嬉戏。

赵曦不相信耶律洪基没有关于雁门决战的奏报,更不会没有对火器的评估。即便是不太相信全歼,压倒性胜利对大宋新军而言,真不是难事。

就这样让自己亲卫去送死…~耶律洪基也就那样。

赵曦也清楚,他的三观跟这时代不同,但他不觉得人不惜命,更不觉得北辽对将士的思想教育强于他的新军。

“大宋军卒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开疆扩土。他们不缺勇气,更不缺战死沙场的情怀,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嬉戏!”

赵曦说的很平淡,没有慷慨激昂的声调,仿佛在说很平常的事。

但这几句话在狄青、种鄂、郭逵这些陪伴的武将心里,以及身边的近卫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尽管韩琦这帮文臣不介意让双方去打一场,也不得不说官家的话在理。

“哦,那就是怕了!”

“辽皇,这不是怕!倘若北辽要开战,别说五百,就是五万五十万,大宋的军卒不会有一丝犹豫。”

“可这算怎么回事?本该战死沙场的将士,却因为让人看个热闹而丧命,就是留于子孙讲述都耻于出口。”

“我是他们的君父,他们是我的子民,我有责任让他们活的有目的,死的有意义。”

赵曦说这话说的大义凛然,可能是真有这样的想法,毕竟他的三观来源于后世,可是不是有意无意的挤兑耶律洪基,那就看北辽那些陪同的臣工怎样想了。

“宋帝,君前演武自古有之,否则也不会有项庄舞剑之说法。我大辽将士也不是为取悦君王而设,只不过我大辽乃传承正统王朝,是故继承了古之王朝礼节!”

耶律洪基也不是吃素的,虽不擅辩,也懂得针锋相对。

“辽皇,项庄舞剑可是成建制对轰?今日签订盟约可是鸿门宴?倘若不是,那么既然停战谈判,又为何让将士徒增死伤?”

“是不是传承正统王朝,并不是偷梁换柱的说辞来决定的,是从礼仪、文化,甚至包括服饰、饮食、生活习性等等全面继承来决定的。”

“况且,继承本就该是选择性继承,而不是囫囵吞枣。祖先茹毛饮血、餐风沐雨、穴居野处,难不成为证明继承,如今天下四民也需要如此般?”

“去芜存菁,继承发展,才是最正确的继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