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九七章 满朝堂烂泥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九七章 满朝堂烂泥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九七章 满朝堂烂泥

……国朝有刑恕刑叔和者,早从张载关学,后因张子厚醉心研学而不得官,刑叔和便转投二程之理学,为理学门徒。

然,二程自成一学派,偏偏不得势,久未能成官学。

荆公王介甫赏其才能,倾心教授新学,以为刑恕为膀臂股肱。但朝廷举办辩经之时,刑恕却反戈一击,被司马永叔视为门生。

至此,刑恕出外,主政延陵,牧民一县。朝廷推行青苗法、市易法等新法,虽在朝堂被司马永叔极力反对,经朝廷研判后,最终在国朝推行。而刑恕主政延陵,奉朝廷新法为圭皋,大力在主政之地推行新法,历年考评上等,并以此考功,擢升著作佐郎,怀州通判。

刑叔和之资历,入选朝会是当有之义,甚至钦点议政也无不可。这正是朝廷既往不咎的样板……

赵曦都不得不为这篇文章拍案叫绝。

通篇没有任何贬低刑恕的言辞,甚至赞颂刑恕执政能力……

可在当今的国朝,当今的士林,把人的品性看的比天还重的环境下,这压根就是一篇辱骂刑恕反复无常的檄文。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这篇文章开始了以事例来论政,并且将朝堂的重臣都拉扯进来了…~这很明显就是要拉相公们入场的节奏。

这应该算是点燃爆点了吧?

果然,首先是司马光没憋住。

司马光是署名文章,还是在刊登的。

司马光说了,孔圣人都说有教无类,他司马光教授刑恕只是学问,而不是人品。

朝廷取官,应先重德后用其才。刑恕升迁是吏部考功司考评的结果,跟师从那一门求学不相干……

其实司马光没说清,立场也不鲜明,有跟刑恕划清界限的意思,又不太喜欢做这种落井下石的事。

也就是他这篇莫名其妙的文章,掀起了民间讨论朝廷用人是该重德还是该重才,也开始了太多以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文章撰写方法。

于是乎,大戏开场了……

而作为这场大戏的最大舞台……却及时把舞台撤了,没有再刊登一篇关于议政的文章。开始连载刊登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的释义,还是向当朝的相公约稿刊登的。

因为官家说了,有些戏不是谁都可以参演的。皇后娘娘在第一时间便告知了娘家人。

其实,这时候的议政,有点觉悟的都能看明白,已经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阶段,或者说暴风雨已经来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行为,当朝廷有传言说整顿抵报行业时,有想法的人终于忍不住了,若想在官制改革中卡位争位上位,就只有不多的时间了…~

本来就是冲着朝会、议政和内阁职位的…~说内阁位有点大。既然是争位,肯定要有对象,必须够资格能排上号的。

估计,之所以一开始没有赤膊上阵,也是因为够资格这个问题……毕竟都是有名堂的臣工。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所谓争辩,这薪柴架好了,火也有人点着了,至于烧着谁……就看大家能耐了。

一开始,那怕是攻讦,也还算是有一定的克制,就跟以前朝会上弹劾一样,数落一些往事,对比一下如今的职位,从而阐述明白朝廷既往不咎的先例…~朝廷是容许犯错的。

然后摘录些监察条例的条款,对照行为,评议一下以如今的监察条例,应该有怎样的处罚。

最后,便是含蓄的问一声:大宋真的无人可用了吗?真的要让这样劣迹斑斑的官员居朝堂之上?

这些文章,基本集中在六部九卿的中层,下州和上县的主官,基本有资格进入朝会的那一级。

很多,很乱,很形象,很真实。

“陛下,监察官是否需要介入?”

连范纯仁都憋不住了,感觉整个朝堂就是烂泥,没一个好人!

这让范纯仁很失望,也很迷茫,到最后是抑制不住愤怒。他愤怒的不是这个乱局,而是他认为抵报这时候暴露出来的案例,很有可能是真实的。

所以才有意让官家收回成命,能让监察衙门介入……

“尧夫,暂不说这些文章的真实与否,即便全部真实,监察衙门可有精力全部彻查?”

“官家,监察官不辞幸苦!”

“先不急!就说监察官不在意受劳,可国朝总不至于将近一半的州县主官都惩罚吧?官员犯错在前,条例出台在后,用后发的条例惩罚前错,这本身就是谬论。”

“最为主要的一点是朝廷信誉,朝廷决不能有朝令夕改的诏令!而监察衙门的职责,查处官员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监督朝臣在百姓之间树立朝廷的信誉!”

“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规范行为,是清明整个朝堂,是确保朝廷在正常的轨道上前进!”

“不过,监察衙门可以将此次暴露出来的案情记录在案,在随后的工作中重点监管。”

范纯仁的操守,足可以让赵曦坦诚相待。

对于不能改变范仲淹的命运,在赵曦心里一直是个遗憾,是难以释怀的痛。特别是看到范老相公的儿子,也如此这般的精忠,那种痛越发清晰……可那时候他太小了,没法左右。

范纯仁是君子,却一点不愚钝。对于官家的嘱托,很理解……

能理解赵曦的,还有那些越发肆无忌惮的抵报……

当赵曦看到有抵报开始说吕嘉问偷叔祖奏折,向恩主王安石谄媚时,赵曦就知道,已经没底线了。

真的没底线。如今的情形让赵曦想到了后世的八卦…~

这些抵报,已经完全脱开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的范畴,开始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吸引读者,提高销量了。

赵曦看到了抵报刊登有人撰写,关于苏轼增友小妾,小妾有孕在身,生子不知父为谁…~

苏轼都已经这样了,真有必要吗?已经从议政资格,落到只能有个朝会的席位了……

可当赵曦看到了抵报刊登有人撰写,章惇偷其父小妾……

当看到有人撰写欧阳修与外甥女的故事…~

当看到有人撰写司马光小时候剥核桃,关乎诚信的故事……

赵曦就知道,这算是彻底乱了,真正的出现了不可控的乱局。

可是,礼部出台个抵报审批制度很麻烦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