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二五章 这个狠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二五章 这个狠了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二五章 这个狠了

休会时间,就是赐膳时间,这是原本商定好的。

而赵曦在临时却改变成了一次收拢臣心的时间。

膳食并不丰富,统一的荤素搭配,就是后世的快餐。

午时中,当托盘被宫女收走后,激荡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大朝会准备进入下一个议程…~

第二项议程是议案提案的答复。

具体怎样答复,朝臣们心里并不清楚。有人期待,有人忐忑,有人兴致勃勃,有人心神不宁。

期待者,是因为前面的种种新奇,让他们对于提案议案答复的方式期待。

忐忑者,是那些答复议案不敢确定能否令内阁和官家满意的,还有提出提案和议案时敷衍了事者。从前面富相的工作报告,他们感觉到了朝廷的认真程度,所以对自己的敷衍了事有些不踏实。

有用心的,也有不用心的,这就形成了朝臣们此时不同的心境。

这时候,勤政殿的侧门再一次打开了。这一次进来勤政殿的,不再是宫女,也不是内监。看装束,都是士子…~这是由国子监和贡院挑选出来的士子。

士子们与宫女的服务不同,数量只与勤政殿的排数相同,每一排两名士子,分别列于两侧……

这一次也没有内监喊话,内阁也没有主持,士子们将手里端着的文稿依次发放到每一位臣工的面前…~

“大朝会第二项议程。分别由朝廷各衙门宣读提案议案的内容,并进行分类排名宣读。”

“所有提案议案的答复都誊抄在文稿中,大朝会不一一宣读。朝廷各衙门将在不同分类中,挑选最好的和最差的提案议案进行宣读。”

富弼再一次站在左侧的台桌前主持…~接下来,大朝会就交给朝廷各衙门的主官,也就是部分议政官员。

这时候,勤政殿第一次出现了杂乱的嗡嗡声,即便是有监察官在记录不良行为,也没法让朝臣们安静。

朝廷要求参政议政每一次朝会要有提案议案,在大朝会之前,也对提案议案的要求有过诏令说明,可谁又曾想过,朝廷会把提案议案公之于众!

这几乎接近大比的形式…~

整个勤政殿内,多数都是经过大比的,可对于提案议案的用心程度,又有多少人看做是大比的时论?又有多少人郑重的去对待了?

如今,朝廷居然将提案议案公之于众,这就是摆在台面上让大家评比…~

文无第一,都是文臣,谁就想在这样的场合让议政点名批驳?谁不想让议政点名赞颂?

“叮当……”

嘈杂声没停下来,赵曦再一次敲响了金瓯。

“再有喧哗者,监察衙门记录不良行为!劝阻不停者,逐出勤政殿!”

施恩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该凌之以威!

从确定三级决策制,到大朝会的形式,从之前的提案议案要求,到现在的公之于众,包括前面的聚拢臣心,赵曦是一环扣一环的在推动。

提名内阁议政,再到参政,或许对于朝臣们以为,这是荣誉是权利,赵曦是告诉他们,更多会是责任。

不管是地方州府郡县的参政议政,还是朝廷各衙门的参政议政,总还是有存在侥幸,不把大朝会当回事的。

搁以前,那怕是一生对国朝没贡献,只要熬资历,总还是会擢升的。

有没有能力,相对于吏部的考评,想获得中平的评价并不难。

而这一次,赵曦用这种方式,把臣工的能力借提案议案的形式,统一摆在同一个平台上评比,还是让所有参加大朝会的臣工都明了……

“户部排第一的提案为,秦州府七品榷场主官陈清。该提案针对与西夏的羊毛、青盐、铁器等交易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朝廷相关政策有针对性。言之有物,经户部会同三司使评比,为一等第一!”

“排位倒数者,为汝州八品酒监王辛。整篇提案皆为辞藻堆彻,甚至未曾提及汝州酒务,洋洋洒洒不知所谓。视为无用之提案!”

“现在请秦州府榷场主官陈清与汝州酒监王辛起立!”

这就狠了!士大夫最重名声,而在这样的场合,用这样的方式对比,真正的是让人无地自容呀!

参政议政是有任期,可有这样一次对比,若接下来的五年中,做不出特别醒目的成绩,这五年倍受煎熬不用说,任期满后的去向,势必是被贬黜。

陈清很痛快,毕竟这是荣誉,就连标注着秦州府的那一列臣工,都与有荣焉的感觉。

而王辛,磨磨蹭蹭的不想起立,可整个勤政殿的臣工,都看向了标注着汝州的那一列……根本无处遁形。

这场合,几百人关注,王辛即便是个特奏名,他也看重声誉的,也知道羞耻。

不管背后如何的不堪,可在这一刻,他真的有生无可恋的感觉。

同僚、同年、上官,包括内阁大臣和官家,整个勤政殿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他身上,户部尚书都忘记了继续宣读其他提案议案排序的事…~

“这只是第一次大朝会,也是诸位臣工第一次进行提案议案,有所不逮也情有可原。”

“朝廷不会因为任何一位臣工一次提案议案的排位,就判定有一位臣工的能否胜任。但是,五年任期的积累,肯定是朝廷赏罚臣工的依据。”

“求真务实是言之有物的基础,而不理政务,对政事敷衍了事也自然做不到言之有物。朕希望诸位臣工都以王辛为戒,以陈清为范,为我大宋之兴盛而努力。”

“同时,陈清应戒骄戒躁,王辛应知耻而后勇。在来年。朕希望,朝廷各衙门的提案议案评比,所有的评语中不再有无用的措辞!”

这时候,赵曦开口了。

这种形式的目的,并不是要将特定的臣工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在臣工中扎根一种意识,一种理政务实的导向。

破罐子破摔和知耻而后勇,这个度需要掌握。

这一刻,赵曦肯定,勤政殿的所有臣工,都不想做王辛第二,赵曦更希望王辛能在次年做陈清第二。

所以,他需要出言,鼓励也好,鞭策也罢,更是要把自己的治政理念传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