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议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议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议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不知道现在的国朝,算不算是掀起了学习官家理论体系的旋风。总则,从皇城司的反映看,现在的国朝官员,确实做到了人手一册的在学习那摘录版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如何评价这些理论之于国朝的成效…~国朝并没有所谓的月报季报制度。但是,赵曦却能从市易寺和国营寺的例行奏报中看出国朝变化的端倪。

不管是从利益层面出发,还是真的被自己的理论指导了,这半年多的时间,赵曦确实见到了国朝一些产业的变化。

不管是对规模效应的推崇,还是对创新创造利益的认同,这半年多,国朝确实有了产业变化的苗头。

这让赵曦很欣慰。

三级决策制的章程,合理的划分了从朝廷各衙门、内阁以及君王的权利,在这半年多的运行中也逐渐顺畅了。

这一切都向好,表现出了国朝振兴的勃勃生机。

而役兵法,经过近半年的宣传,几乎传达到了国朝的任何角落,让整个国朝的子民都知晓了。

政和十四年的秋末,国朝将迎来第一次征兵事务。

“役兵三年,未擢升校尉之前家眷不得随营。这一点略有不妥……”

内阁大臣对于国朝的第一次征兵也是相当慎重,便有了针对性的商讨。

文彦博是内阁大臣中,分管兵部及枢密院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朝军卒,即便是厢军也是家眷随营的。国朝设定这样的制度,就是为稳定军伍,也是予利于军卒…~”

“文阁老此言差矣!士子求学,三五八年不曾回乡者多亦,也未见士林有何不稳的迹象。为何军卒就有不同?”

“况且,这是役兵法规定并已经知晓满国朝的,不容更改。新军之于禁军厢军的不同,不仅仅体现在军备上,更体现在待遇上。”

“从军卒饷粮,到军卒之家户减免税入,与原来的禁军厢军不可同日而语。朝廷也不该朝令夕改!”

张方平不考虑文彦博说这话的原因,只针对他的话反驳。

文彦博不同,他需要考虑枢密院和兵部的政绩,或者说指标任务也可以。

枢密院和兵部,在他的阻拦下是没有签订责任书,可五年内完成国朝军卒百万,这是整个朝廷明确过的。

是不是签订责任书,对于枢密院和兵部而言,并没有多大区别。

文彦博很担心第一年征兵会惨淡……

次年的事,文彦博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有样学样,当第一年役兵服役后,朝廷的各项待遇落实,军卒之家户得利后,他相信会出现趋之若鹜的景象。

但是,万事开头难。撇开朝廷的信誉,地方州府郡县的信誉,作为曾任职过地方官员的文彦博,真的很担心。

“不知所谓!”

文彦博懒得跟张方平辩驳,张方平根本就不去想他说话的意思。

对于子民而言,首先是国朝多年文武的差距,服兵役对于子民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其次,对于子民而言,他们能看到的利益才是利益,对比的利益才是利益。

如今的军卒取消家眷随营,服兵役对于子民还有多大的吸引力,文彦博不敢判定。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础国朝这些年税入逐年增加,各式粮仓都需要年年贱卖清空。他希望在不变役兵法的情况下,在对待军卒家眷上,朝廷能舍出些利益……

“宽夫,朝廷法令的确不可以朝令夕改,况且还是第一次实行的法令。”

“至于军卒家眷…~可以尝试将各地报名的时间提前,视情况再做决定。”

就这几个内阁大臣,富弼需要控制节奏,尽量不出现过激的争论。

“富相,相对于供养一家一户,免除农户的两税,吸引力并不算大。”

文彦博所说的是兵部和枢密院,在沟通户部、三司使以后的结论。这也是吕公弼入主枢密院后,带着老护卫营思维做的征兵准备工作。

“这涉及到如何对比的问题。早先的禁军并非农户,也就是说,禁军没有田地,或者说一旦成为禁军军卒,在其原籍便不再有自耕田。厢军更不用说。”

“现在的役兵,并不改变他们原本的身份,甚至在擢升为校尉以后,依然保留他原本的耕田,这几乎是与士子同等待遇。”

王安石主户部三司使,也有自己的立场和理由。

总体来说,文彦博想要借朝廷舍利来顺畅第一次征兵的想法,在内阁议事时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富弼能理解文彦博的担心,也明白各位内阁反对的理由。

当内阁议事不能达成一致时,问题便会上交,或者说是让官家决断。

从多数少数的角度,这事可以在内阁形成决议,可从国朝第一次征兵工作而言,文彦博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极有可能发生。

这不仅仅是枢密院和兵部的问题,这将是涉及朝廷役兵法能不能继续实行的大事。

富弼不敢僭越,内阁大臣对于将此事请奏官家也没有意见……说归说,张方平和王安石也不敢担役兵法半途而废的责任。

赵曦对于内阁大臣请奏的问题很疑惑,这不应该是需要他裁决的事宜,应该是内阁形成决议后,由他审阅后批注即可的问题。

“禁军军饷原本月俸七百钱,而新军军卒为一贯又半,朝廷本就有军饷两分的措施,继续如此也无不可。”

“招剌例物相对于原来的禁军提高了一倍,这也是需要宣讲到位的。”

“另外,役兵法新增关于服役期满后朝廷依据服役兵种和年限的补贴,可以以最低标准,按年按月支付于家眷……”

既不对役兵法改变,也能让军卒家眷感觉到得利,这就是朝三暮四的变相说法,赵曦不相信内阁大臣想不到这些。

说白了,还是不敢承担责任,也是对役兵法没有信心。毕竟,文为上的思想在国朝根深蒂固。

“另外,对于士子报名服兵役者,每一州要树立一个典型,大力宣传。”

“同时,凡国朝适龄壮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这一点必须宣教到位,同时将拒绝服兵役的惩罚也要宣教到位。”

赵曦就这三言两语的,除了表明了态度,基本没有什么新举措,无非是将役兵法的一些内容重复了而已,改变的只是顺序和方法……

官家的理论有一个: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