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万众一心

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万众一心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尽量吧,在现在这个时代,赵曦这样已经算是极致了。

赵曦让吕公弼调阅滑州城外的资料,是尽量得到这一片被水溢满处的数据,尽量的计算出水量。

让韩绛巡查低洼处周边情况,是尽量让这一处,在将来不仅仅是泄洪,更能灌溉一方农田。

让朝廷调集水利能臣,是尽量在自己不成熟的设想下,借水利臣工的手,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

而测量这处低洼的深度和长度,更是想尽量计算出它的容量。这也是召集贾宪的原因,不知道这数术大家,会不会计算不规则体积的面积。

或许是真的被官家影响了,也或许是实在厌烦在滑州的生活,知道官家在解决泄洪后,肯定会回朝,这一次的所有行动都很迅速。

到第二天一早,所有相关的人员,全部抵达了官家驻跸的地方。

说实话,赵曦也想回朝了。

虽然今天停了雨,可这几天一直披雨衣,在这样潮湿的环境里,各方面条件都很糟糕。赵曦也感觉自己身上要发臭了……

贾宪对不规则体积的计算,真的一无所知,看到李诫手绘的图形,根本无从下手……

“切割,挪移,把图形分割变换,最终形成你最拿手计算的形状。滑州城外也如此操作……”

就差这一点,点一下就完全清楚了。

贾宪兴奋的开始运算了,好像官家又给他在学问上打开了一扇窗……

不求贾宪能计算的准确,这也不可能。

赵曦已经开始带着李诫、侯叔献等一帮工匠,开始选择合适的爆破路线……来不及人工挖掘了,至于泄洪斗门的事,那是随后的事。

侯叔献是被临时抓丁抓过来的,算是被朝臣认可的水利专家……

工程上不需要他,但赵曦打开通道,要替后期营造泄洪斗门考虑,在选址上需要他的意见。

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士来做,赵曦一直遵循这点。这就算赵曦离开滑州的最后一哆嗦了。

从低洼处开始,选定了线路和方向,顺着一条线,用开山炸石的方法,在地面上打眼,填充火药……

先充分考虑后期人工营造水利枢纽的方便,炸眼的定位都需要侯叔献的指导。

在接近滑州围水的一端,保留近三尺的厚度……这是不能一次性炸开的,否则这个通道将无法修整。

“官家,如此泄洪,滑州是解围了,但是这一边蓄水处终将还是一滩死水。为何令侯叔献主导?”

做这一切,赵曦没有跟人详细说过心中的想法。

韩琦是诚心诚意求教的。

“朕有意将此处作为黄河在滑州的泄洪地。在解围滑州水患之后,侯叔献将常驻于此,建造此处与黄河堤坝的泄洪渠。”

“同时,他需要考证这一片作为灌溉源头的可能性,争取将滑州这一带,营造出大片区的水田。”

“将来,滑州泄洪不仅仅是可以避免黄河对滑州的威胁,同时,对于滑州以东的沿河一带,都有很大的益处。”

赵曦心情很好,最起码从现在看,侯叔献认为方案相当可行。也就跟韩琦多说了几句……

……

赵曦是在滑州百姓跪拜中离开滑州的。

由于朝廷处置及时,除了被大水冲走,第一天溺水的,所有在水中挣扎的滑州人,都得救了。

得救的百姓知道了官家在溃坝当日便亲临滑州,知道了滑州知州被滑州惩处了,知道官家在调集全国朝的存粮来保证滑州灾民的用度……

这些不用专门宣传,整个灾民营地都在流传。这也让滑州百姓,真心的认同他们的君父。

用最虔诚的礼节,送君父回朝。

那个场面是感人的,甚至赵曦都有些鼻酸……

没有哭泣声,但所有人都流泪了。王安石不管不顾的用带着泥浆的手擦泪,把整张脸都涂花了,他能感觉到,却不去管他。

这一刻,王安石也是虔诚。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是韩琦在看到这场景时所想的。

这一次救灾,从本意上,韩琦是根本不屑的。而看到官家离开时的场景,再想想官家出汴梁时的情形…~自己确实走眼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格局不够,眼界不宽。

这时代的百姓,比后世更容易收买……虽然这个词不妥,却最能契合赵曦心里所想的。

君王只是做了作为君王该做的,收获的却是滑州,京畿道,乃至整个国朝百姓的忠心……一点都不浮夸,确实是这样。

赵曦进汴梁,是悄悄的回宫的。有些事过犹不及,他不需要做给谁看,也不想再一次被百姓感动…~

官家休整,没人说什么,恐怕这时候就是赵曦想选秀,臣工们也会一致同意的。

对于这样的君王,朝堂还能苛求什么?

这也是第一次,王珪王禹玉的谄媚文章,没有被朝臣们不耻,反而纷纷效仿。

一时间,《时论》天天可见到从内阁到参政,赞颂官家的文章。

不需要添加,即便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来,一样感动着整个大宋王朝。

所有的一切都是事实。

官家丑时召集臣工,官家寅时部署救灾,官家卯时出发……

官家亲临溃坝边缘,官家调集各路支援,官家谋划泄洪渠,官家谋划灌溉田…~

整个国朝,在这一段,是自开朝以来,民心、军心、臣心,最为凝聚的。

这才是真正的万众一心!

富弼也撰写了文章,署名的。按说做到内阁首辅的程度,他没必要去谄媚官家,但富弼觉得很有必要。

因为,他能感觉到这样的文章,在这时候对于朝廷的作用。

而且,他的文章,完全是在详细的罗列这一次救灾,朝廷调集的人员、物质以及所耗费的钱粮……

不增不减,就单纯的告知子民,为滑州,朝廷付出了什么。

最后有一句……一切用度,从内务府出!

也是这一篇文章,让国朝所有的商贾,在老六家的响应下,无偿向滑州捐献……

一句:国朝是大宋人共同的国朝足够了。

这真的是真正的万众一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