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七一章 就是这么自信

第六七一章 就是这么自信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本来谋战西夏是大事,内阁议事应该需要很久,特别是第一次针对此事的商议,需要定下大的方略。

结果,官家的一句话,直接把议事泼冷了。

终有千言,再没人多言了,都哼哼哈哈的附和着官家。

挺没趣!

赵曦也没往这方面想,还以为是大家没考虑过这事,所以才兴致不高。

郑重其事的开始,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赵曦是觉得没尽兴,内阁大臣却觉得有点背部发汗。

“司马君实以为,前朝太宗为千古明君,绝非妄言呀!”

韩琦现在是学老实了,滑州一行,他之后知晓了很多,妄议官家的话,他是不会再挑头了。

甚至他在想,是不是也跟文彦博一样,做一个透明人,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行。

张方平说这话是有所指,却没有早年那种绝对的耿直。

“或许我等有所误解吧。官家本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都想藏着掖着,可富弼偏偏把话挑明了。

他是真有些不信,或者说是犹豫。

以他对官家的了解,对照官家刚才说的话,他犹豫了。

“是认同朝廷,还是王韶本人,这话其实很明确了。还要怎样才算是明白的表达意思?将王韶缉拿回京吗?”

从开朝,赵家人就没有对有兵权的臣工放心过!

性格决定了,富弼的话,还是把张方平的话头引起来了,也就直言不讳了。

富弼看了看张方平,却重点看向王安石了。从某种意义上,王韶属于王安石举荐的,是跟王安石一体的。

如果王安石对官家的话感觉明显,不管官家是不是这个意思,官家的话都不能传出去,最起码在王韶回京之前不能传出去。

“或许官家并无此意!诸位都清楚,工坊城才是国朝的核心,不管是军备,还是铸跸,甚至国朝的产业,都集中在工坊城。”

“官家自让工坊城独立设城,从来没有对工坊城指手画脚过,直接由工坊城城主全权负责。”

韩绛说话,吕公弼表示赞同。

“不一样的!工坊城一直由官家的潜邸旧臣主导,那是官家的班底。王韶算什么?”

陈升之也参与进来了。

“有一点可能大家都忽略了。王韶的品级……对于王韶开疆拓土的功劳,将王韶列为议政之首,甚至内阁也不意外,朝堂也不会有异议。”

“但是,官家始终在压着王韶的官阶,在这一点上,官家待王韶与潜邸旧臣类同。”

“不管是我家韩缜,还是宝臣之弟诲叔,论功劳和能力,位列内阁,完全行得通。官家却一直压着他们的擢升。”

“绛以为,官家这是在为他们夯实基础。王韶类同!”

照韩绛这样说,仔细想想还真是。

不说韩缜,就说吕公弼。国朝的第二次南征,真正打出南疆五十年安靖的是吕公弼。

而回京后,仅仅是枢密副使,主讲武堂。

论功劳,韩琦入枢密院,是因为好水川大败而有了知兵事的名头……说起来丢人。

而文彦博,也是因为平灭了王则之乱。

他们二人,都跟吕公弼不能相提并论。

至于苏颂,就更别提了,从火器换代,到轨道马车,再到可抵百万雄兵的羊毛纺织等等,那一样拿出来,都让内阁羞愧。

可官家却一直压着他们的擢升。

“介甫兄,你怎样看?”

王韶,是王安石线上的人,最起码在诸位内阁心里是这样想的。

这时候,内阁大臣中,文彦博一贯是不涉及到兵事他不掺合。

韩琦从滑州回来也闭嘴了。

而韩绛和吕公弼,从来都是现在官家立场上的。这一次若不是评议官家的气量,猜测官家的防备心,他俩说什么都不会有人听。

至于王珪,除了附和,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

司马光好像就等着下一届离开内阁呢,连来内阁点卯都懒得做了。

剩下的,富弼、张方平、王安石、陈升之,就王安石没表态了。

“我以为……”

“陛下驾到……”

王安石还没开始,内阁议事厅的外面,传来了王中正略有些尖锐的喊声。

得!皇城司还真是无孔不入!

其实,赵曦只是接到皇城司奏本内阁议事,并不知道内阁大臣在议论什么。

他翻阅了秘书处的记录,才觉得自己所说的话会产生歧义。再结合内阁大臣议事,不用想,也能猜到。

这几年,赵曦越发不太在意臣工们的情绪了,说话随意太多了。

就像现在,他虽然考虑到自己的话会有歧义,却是选择了直接闯入内阁悄悄议事的地方。

“拜见官家…~”

挺尴尬了,背后议论却被逮了个正着。

“都免礼吧…~是不是在对朕说的话分析?”

太直接了。

有些事,真的不能藏着掖着,这时候只有这样最直白的言辞,才能彻底的让误会消散。

“不用解释…~”

赵曦好像没有让内阁大臣回答的意思。

“这是朕忽略了,忽略了阁老一样是臣工。怎么说呢,朕并没有猜忌王韶的意思。”

“这不是解释,朕过来议政厅也不是为了解释,是想跟大家阐述一个道理。”

“先说国朝的现状。尽管国朝一直在完善律法,但不得不承认,国朝的治理,还是普遍性的人治。一州一府的主官,能决定治下是否安靖。这一点都不否认吧?”

“既然这一点不否认,也就是认同人亡政息的存在。对吧?朕所说的内附部落认同王韶还是认同朝廷,着重点在这方面。”

“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吐蕃还是党项,任何一个部落的内附,都不会是无条件的。答应这个条件的是王韶,那么,所有内附的部落,会不会担心王韶离任后,他们部落的利益无法保障?”

“毋庸置疑,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朕需要征求王韶的意见,从而对河湟之地做出判断。”

“再说第二点。说句狂妄的话,朕现在根本用不着担心什么功高盖主!”

“不自夸,别说是国朝的臣工忠敬,即便是有不臣之心的臣工,朕敢肯定他成不了事。”

“别说朕执政以来并无天怒人怨之举,就是有,朕敢肯定,只要朕到了阵前,将士们效忠的只会是朕!”

“所以,尔等多心了!更何况工坊城在汴梁,而不是在河湟。朕需要戒备王韶吗?”

就是这么自信!说完,赵曦直接就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