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选择

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选择

经验是因为经历而积累的,做任何事,第一次的心境和以后的心境完全是两回事。

探路者队伍就是这样。第一个大些的聚集点,做了让自己心里不畅快的事,军卒们都还阴了几天脸。当袭击完第二个聚集点后,很快就恢复了情绪······毕竟,从向导的嘴里知道,他们的任务很快就要完成了。

“再往前会有气疫,咱们不能再一股脑的全上了,甚至不能整个小队去探路······”

“遴选敢死队吧。一部分人先去探路,形成官家所说的接力,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现气疫必须详细标注。”

完成了最后的一个据点的清除,也就基本完成了这条通道的掌控。越是接近成功,越应该谨慎。所以,五队探路者现在需要商讨怎样完成最后的一段路了。

“从咱们这段时间的经历来看,气疫有个适应过程。就比如说,我刚开始的第一次奔跑,没几步就有点气紧,都后来就没那么难受了。”

王舜臣纯粹就是心里作用。不可否认,人在紧张和专注某些感觉时,那种感觉会敏感和强烈很多。其实,他们这一路,几乎没有多少超过三千米海拔的区域,高原反应并不明显。之所以第一次对战马匪时有气紧的感觉,其实是王舜臣心理作用导致的。

真正的气疫,在这条路上,重点就集中在当今山一带,也就是他们所在的地方再往西北方向······当然,这一点在这个时代,也只有赵曦明白这些。

王舜臣的话,很明显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认同归认同,五人还是听从了种建中谨慎行事的建议,准备分批次以接力的方式向前推进。

······

当探路者队伍传来时,赵曦以及整个知晓具体详情的臣工是真正的轻松了。对于一条至关重要却未知的通道探知,居然仅仅是三名军卒死亡,十二人受伤的代价就完成了。

“官家,河湟督府因为董毡部的内附,已经开始化零为整,遣军卒西进了。如此看来,明年就完全可以形成战略包围的部署了,比官家预想的提早一年!”

富弼很乐观,如此一来,对于西夏的征伐,西线的部署就不那么紧迫了。

“这条通道……怎么说呢。估计还是会按照朕估计的时间来畅通。富相,基础性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

对于那片区域,没向导赵曦也清楚,想到达到一支偏师通过,并非那么容易。

西夏在沙洲、肃州、甘州一带,布防的军伍在三万左右。

国朝对西夏的作战计划是夹击,这个夹击是指对兴庆府的夹击。这就需要,偏师在越过当金山后,必须快速的打通沙洲、肃州、甘州以及凉州,在兴庆府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兵锋直指兴庆府。

这样,才能彻底的让党项人绝望……断了他们西去的路,没了战略纵深。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包夹的目的。

而要想做到这点,偏师不管在战力上,装备上以及数量上,都必须有压倒性优势。

这就需要,通过这条路运送军卒、物资的量很大。而这条通道,以赵曦的了解,适宜中原人生存的时间,恐怕不足半年。

“官家,现在探路者已经完全控制通道,基本抵达西夏控制的沙洲边缘。解决青塘后,朝廷派遣工程兵前往,一年的时间,足够完成兵站接力的基础设施……”

这样的想法,估计是大多数重臣以为的。

“这事…~从各方的情报看,这条通道适合通过,或者说适合中原人生存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时间。”

“这条通道的全境,大多数路程,将近有半年的时间被大雪覆盖着,是真正的大雪,让人和牲畜都无法通行的大雪。”

“这近半年甚至超过半年的时间,人们能做的就是猫冬,几乎不能做任何事。”

“那里取暖的方式,是用牲口的粪便晒干作为柴火燃烧的,就是连柴火也很少,更别提石炭。”

“那样的环境,咱们根本不可能驻军数量太多了。漫长的冬季,军卒的给养,决定了不能有太多驻军……这也是朕敢让二百人探路的原因。那里不可能有太多的军伍。”

赵曦说完,把自己这段时间翻阅故纸堆,好不容易找到的片言只语整理成的摘录递给了富弼。

是真的好不容易。这情况赵曦清楚,可凭空的去说服内阁大臣很难。

所以,他几乎翻阅了所有的藏书,专门找关于那片区域冬季的一些记载。

愣了,内阁大臣看完后都愣了。

谁也没想过会是这样。

或许都听说过辽东冷,甚至对于前朝几次征高句丽的战败原因,也有归罪于气候的。

可是没想到,这一片还没有河东河北更北的地方,会是这样的气候。

连人的活动都会受限,也就不存在工程兵铸造兵战工事了。想要达到官家所说的接力兵站,势必得用一年…~应该是春夏半年的时间。

今年打通并控制通道,留守部分军卒。

明年遣工程兵西进,沿途营造兵站…~要想发起对西夏的攻击,最早也在后年了。

“官家,河湟督府化整为零分兵西进是否应该叫停?”

“嗯!此事朝廷得有专门的诏令。将具体情况言明,要求河湟督府那边,根据携带各种过冬的物品为参照来决定西进军卒的数量。”

“另外,探路者队伍完成探路任务后,后撤到河湟休整,观察军卒此行的对战力的影响,以便评估后期偏师的战力。”

“朕考虑,这一次探路者队伍在打通通道的过程中,所缴获的战利品,满足一两千军卒过冬应该没问题。”

“重点交代河湟督府,给西进的军卒,带足取暖御寒的物品,从衣物到石炭,甚至工坊城的取暖炉。”

这是没办法的选择。

别看探路者队伍一路几乎没有耽误,可完成探路,然后再折返回来,这一趟所耗费的时间,将近四个月。

五月底出发,四个月过后,也就到了这条通道将要被大雪覆盖的时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