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断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断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断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董毡是真见识了,鬼章也同样。

首先见识的是工坊城的戒备,接下来见识的是让他们滋生无力感的火器。心底里可能还有得一点点乱七八糟的想法,因为工坊城的见识,彻底打消了。

宋国攻打邈川城,他俩都没有亲临前线,所有对于火器的了解,都来源于道听途说。因为,传言宋国一旦使用火器,火器之下绝无生还······王韶在河湟,对于使用武力的部落,一律都是全歼的。

这一次工坊城的见识,终于让他们死心了。还想什么呢?这都是借天威的凶器!

赵曦乃至整个内阁,已经忘记了董毡这回事,这时候需要考虑已经进入青塘以西那部分队伍的过冬事宜。

“时间上还能走一趟商队,应该不会引起西夏和黄头回纥的注意。这一趟,所有的驮马、骆驼,全数带上工坊城新出的棉衣棉被,带上尽可能多的石炭。”

“另外,让太自馆准备足量的治冻疮的药……富相,可以尝试着从太医馆找些忠诚度较高的医馆,直接派遣到前方……”

赵曦纯粹就是在安排,这时候不能客气,他需要把所能想到的全部想到,尽可能的让在前方过冬的军卒们出现非战斗减员。

对于朝堂而言,对寒冷的了解,因为国朝疆域的原因,仅限于河北和河东的冷,根本无法知晓真正寒冬的感觉。

所以,赵曦必须尽可能的想周全了。

“官家,十二个据点,探路者队伍将收缴的战利品全数留在了各据点上。臣以为过一个冬天应该没问题。”

王安石觉得官家真的有点小题大做了。

都是军卒,还是受讲武堂训练的军卒,他可是听说官家那一套训练方法很残酷的。不至于连一个冬天都熬不过来。

若真是这样,那一旦对战西夏了该怎样?一旦对西夏作战时战事不利,又该怎样?

王安石南方人,不会想到,取暖会成为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更不会想到,赵曦之所以前期在没有讲明那条通道寒冬具体情况下,仍然让王韶派兵进入,他并不是担心探路者队伍不能应付,而是用先进入这条通道的军卒,来体验那一路冬季怎么过,为将来运兵,乃至最终控制这条通道做准备。

在赵曦心里,第一个冬季在那条通道上过的军卒,在功劳上并不比探路者差。

“物资朝廷不需要考虑,这一次运送也不再携带生活物资。但是,保暖和取暖的物品,必须尽最大限度的供给!”

赵曦再一次强调了保暖和取暖。

“官家,那条通道上冬季会有多冷?”

富弼大概看明白了,官家一直在强调取暖保暖。

富弼出使过北辽,也曾闲聊过北辽如何过冬的事。无非是袍子热炕,这条通道并不特别北向,大概与河北一带相当,又能有多冷?

“是你们想象不到的冷!”

这时代,即便是北辽也没有真正占领了辽东。前朝虽然也有些记载,也是靠近鸭绿江一带,还不是冷到极致的那种。

“滴水成冰?”

这已经是内阁各位想象的最冷的天气了。

“不,应该可能是滴热水即成冰!”

赵曦也不确定。但是他记得后世有玩撒热水变冰花的游戏。想来在海拔三千米的青藏高原,应该也有这种可能。

他记得,他去青海时,大白天穿半袖,到晚上是保暖衣加冲锋衣…~

不管信不信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内阁大臣没必要跟官家较这个劲,随了就是了。

“另外,告诉王韶,让他责令前方的军卒,务必要做好记录……”

赵曦说到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根本没有温度的概念,也没法记录温度。

算了,就这么一说,具体怎样记录,随他们吧。

……

临近夏末时,走这条通道行商的,是准备穿过这条通道,在那里的冬季来临之前,抵达巴格达的。

以往也有,本来这条通道上的商贾也不算多。

这时候,王韶已经西移了自己的营帐,将河湟直接交给了苏辙。

王韶一直是个讲规矩的人。

从朝廷接受皇命开始,他就应该是这支偏师的大帅了。之所以留在河湟,是为了辅助苏辙和章惇顺利接管。

从青塘董毡内附后,河湟一带已经不再有任何可能的意外了。关键是,他看得出,苏辙在处理政务上,比他强。

随同王韶西移营帐的,还有章惇。

朝廷的用意很清楚,章惇也是个有自知的人。那怕是做王韶的副手,也没必要继续在河湟待着。

在河湟,每当遇到一些繁琐事务时,章惇老有把吐蕃人杀一批的念头……还是作战吧,自己适合。

既然青塘已经被国朝掌控了,在西行的商队上,自己就好掩盖,很容易瞒过西夏。

几次,连续几次,探路者的这几位,都要求继续带队西行…~

让他们留在河湟,这可是皇命。

……

入冬后河湟督府带来的奏报,终于让诸位内阁信服了。

河湟督府这边,在入冬后,也曾尝试过再派人西行…~

结果是,别说再往西行,就一场大雪,连河州跟青塘都没法联系了……

“苏辙奏报,青塘以西全部被大雪覆盖,根本就没有路线和方向,放眼往全是雪,走不了多远就会导致雪盲。”

“即便是用吐蕃人的方法,用皮子遮了眼,也根本不知道该往那边去!白皑皑的,都是雪,四向都一个样…~”

“听牧民们讲,这一场大雪,一直到开春都未必能融化了……”

“青塘一带,牧民都围绕着青塘城集中。这样的白毛雪,那些游牧的小家族,不仅仅会冻死牲口,恐怕冻死的人都有……”

“唉,以苏辙的这些奏报,官家再一次判断对了。若没有官家配备的那些物品,西进的军卒,十能存七就不错了。”

“官家又是如何知晓的?”

“其实,这不能推断。按照官家的那条理论,就是用已知条件来推断未知。官家摘录的所有记载,以此来判断那条通道的寒冬,从而有备无患。”

内阁大臣们在讨论苏辙的奏报,从而也就想起了当初官家所做的准备。

要说赵曦这是推断…~高看了。其实赵曦纯粹是评多出来那千年的见识在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