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杆

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杆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太子的整个陈述过程中,赵曦没有插话,就听太子的讲述。

怎么说呢,赵曦不认为自己儿子是因为恐惧,或者劫后余生的激动,而导致在陈述中有所疏漏,可偏偏给赵曦的感觉似乎太子的讲述漏掉了什么。

说不清,就是这感觉。

“泄露身份是因为诏令吗?”

“回爹爹,是的。宣旨的内监在袭击中殉职了。当时局面混乱,遇袭的第一时间有些仓促,而后在整队抵抗后,发现该内监已经身亡了。”

“朕想知道,成都府宣旨时,在场的都要那些人······算了,待皇城司侦办吧。”

事情有些蹊跷,赵曦感觉到太子在做一些遮掩。

“爹爹,二弟、五弟、七弟与一月前抵达成都府,宣旨的当场,成都府同僚也都在场······孩儿认为身份泄露不会出自宣旨在场的人······”

太子在说出这点时,好像很纠结。

太子说与不说,这都很容易能查清楚。只不过太子说出其他皇子在场,可能会有所指向。太子不希望与此事相关。

赵曦只是愣了一下······他也不希望其他皇子与此事相关。一个月前,应该不相关吧。

太子请安回府了,自从实行开皇子成年出宫,所有的皇子都在汴梁有他们自己居所。

这事不是想就能想明白的,需要侦办调查的结果来支撑。赵曦这时候也不能将重点放在这事上,就连王中正也随太子回京了······这时候汴梁的情形更需要皇城司关注。

······

政和十八年秋,时年官家四十一岁,国朝经过近五年谋划,两年征战,完成了平灭西夏国的灭国之战。也迎来了大宋朝,自太宗以来第一次可以向祖宗炫耀功绩的大礼仪······告天、告地、告太庙、昭告天下。

狄青、种颚、郭逵、王韶、李宪、高遵裕等各路大军主帅,携各部副帅、文佐帅、监察官,以及厢指挥使以上将领,在内阁大臣的陪伴下,着新式黝黑的铠甲,披新式羊毛大氅,各自整装千人队,缓缓从朱雀门入内城,全副武装过御街······

宫门前一里之地,朝廷文武,大朝会所有参政、议政分列两边,向功勋之将领致意。

各国使节,冠礼嘉宾,与臣工同,也列于宫门前。

紧随军伍队列之后的,便是这一次应着受封之名,而实际为投降的西夏王室贵族一干人。散漫的队伍,在两侧新军军卒的护卫下,也有幸过御街,见识大宋的强盛和繁荣。

整个汴梁的街道,被一直喜欢热闹的汴梁人塞的满满当当,临街的所有商铺,不管原本是售粮的,还是卖肉的,在今日,一律变成了酒肆,所有的厅堂,都被有俩钱的憨货包圆了,邀三五好友,摆一桌点心,斟一壶工坊城酿,对着游行的队伍高谈阔论。

一说国朝军力之强盛,一说党项贵族丧家之境况,更有甚者,时不时有慷慨激昂的诗句迸发而出,用于感慨今非昔比。

太子盛装于宫门前,躬身向功勋致敬,迎功臣入宫觐见······

自皇太后、皇后以降,到国朝在汴梁的敕封诰命,也在这一日有幸参与如此之盛事······说白了,赵曦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宫门内空荡荡就他一个人。

赵曦驻足在勤政殿的陛阶上,勤政殿前的广场,全部是穿红戴紫的嫔妃诰命······这似乎也是在彰显朝廷对功勋之臣的重视。

“曦儿,你爹爹在天之灵,看到大宋今日之盛况,也该瞑目了。”

皇太后曹氏,难得今日也出了内苑。听到宫墙外的欢呼······折磨并让先皇一生难以宽怀的西夏,终于被曦儿平灭了。

“娘娘,孩儿会将西夏之国玺祭奠太庙,以告知祖上,孩儿未负使命!”

说实话,这一刻赵曦也是相当激动的,大宋能在自己执政时强盛,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借用的这躯壳。

赵曦在以这一刻有点恍惚,好像自己真的就属于这个时代,又好像是上天不忍老爹一生仁慈的结局······

女眷也就是个意思,表示一下而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让见识一下国朝的盛威,同时在现场直接对有功之臣的家眷封赏,让她们也享受一下受封的待遇。

这一天,从朝堂臣工,到汴梁子民,都沉浸在所谓欢乐的海洋中。几十年来,从不曾有过如此扬眉吐气的时刻,原本一闻战事就胆战心惊的状态一去不复返了,再不用担心一到青黄不接时,就会有打谷草、捉生军的威胁了。

即便是北辽,大宋平灭西夏之威,也绝对会让北辽胆怯,不敢再生南望之心,即便是没有任何遮拦的河北道,如今也不用惶惶不可终日了。

大宋,是真的能挺直腰杆了。

整个封赏仪式,是在礼部主导下进行的,就连赵曦也只是顺着做,任由礼部官员摆布······这时候礼部最大。

没人在意党项贵族封赏的爵位,谁都知道,那就是个样子货,没什么用。虽然兴庆、银夏一带似乎还由党项贵族遥领,就连这些党项贵族都清楚,所谓遥领,就是基本上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剩下的余生,就是按时领取挺高的俸禄,活一个纯粹的闲人。

在这些封赏中,党项人三代后可参照大宋子民待遇,子孙可参军,可大考,这是对于一个灭国之臣、灭国之君最大的慰藉。

移风易俗,撇开头顶秃掉的那一块,党项人着中原服饰,说国朝雅音,真不好分辨是不是党项人。

传承递减的爵位和收益,终生赏赐的屋舍,这对于党项人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三代······或许用不了三代,党项人就真正融入到大宋这个大家庭了。

赵曦是最清楚汉文化的同化能力的。

在赵曦的理解,所谓圣贤王道,并不是指在跟北辽、西夏以国与国之间的交锋中,而是在汉民族与北辽西夏特有族群上的。国与国,不存在圣贤之道,而族群不同,有汉文化的先进性,有汉文化不可比拟的同化力,才是在族群中实行圣贤王道的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