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工坊城火器账面很规范,即便再规范,毕竟是十几年的账目,不是短时间能理清楚的。

赵曦没有留苏颂,也能理解苏颂的欲言又止。太子遇袭,这毕竟是涉及宫闱的事,臣工的是不适合介入过深的,甚至说,苏颂已经做到的臣子的极限。

不知是苏颂有意,还是说工坊城火器账目就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呈上来的账目,赵曦首先看到就是最早的火器账目。

账目很完整,甚至连最早期在护卫营作坊的那些火枪和火药,都记录在册,包括历次训练、作战、出征等所有的领取、耗费、回收、销毁的登记。

赵曦看着账目,有点沉浸其中了,似乎在重复他从组建护卫营的历程······这是一个让自己冷静最好的方式。

从火器批量生产,到首先装备护卫营,再到自己跟老护卫营的校尉军卒一起训练,记录着一次次训练的消耗。

枪管发烫以至于直接废弃,火药的定量装配,铅珠弹头到铁珠弹头,散弹到单珠式弹头······一件件,一桩桩,在赵曦的脑海里反复着。

不对!赵曦突然想起,使用火器的训练问题······

太子遇袭的现场,出现了第一代火器的残留物,却没有一个皇城司的探知是被火器所伤,所有的伤亡基本上都是箭矢······这说明什么?

借枪!唯有歹徒借枪,没有经过训练而仓促间组织袭击行动,才肯能出现火器没有建功的情形。

“中正,让你问当时在现场的那些探知,详细的情况如何?”

赵曦似乎找到的切入点。

“回官家,在皇城司探知发现异常的一瞬间,太子卫队在第一时间就做了分工,大部护送太子离开,而小部分留下阻击歹徒。事实上,所有留下阻击歹徒的探知,全数没了,根本没有探知了解当时对战的详细情况。”

“官家,护送太子离开的探知回忆,因为在伏牛山一带,枪声传的不算远,他们都只听到有枪声,以为全部是阻击歹徒打出的枪声。”

等等,赵曦又觉得那点不对。

太子因为乘漕运船只漏水,从而转陆路,出于对太子安危考虑,皇城司绝不会选择偏僻的通道,只会是转官道,而官道还是连接漕运码头和轨道站点的官道,怎么可能没有人迹?

“中正,皇城司调查目击证人如何?”

赵曦对自己都有点埋怨了。自太子遇袭开始,朝廷诸多事务,一直到现在,他都在要求结果,没关注过程……都没法说清他是重视还是不重视了。

“回官家,没有目击证人。每年大朝会前后,地方州府都会邀请驻军对当地适龄丁壮进行选兵训练。”

“自从役兵制实行,兵员入选成为地方官员考评内容开始,地方州府就一直邀请驻军对适龄民夫训练。”

“所有的训练都是针对选兵项目的。每到训练民夫丁壮时,地方州府都会划定一些区域为禁行区。太子路过襄州官道时,正是襄州封闭官道训练的最后一天。”

若不是如此,皇城司不至于在襄州的调查一无所获。

可皇城司没有直接对地方州府的权利,襄州的理由是正当的,所有的条陈都合规,皇城司的调查也只能到此。

“地方训练丁壮的时间固定?还是随各地情况而定?”

这些琐事,赵曦还真不清楚。

“回官家,皇城司也针对这一点做过比对。各地时间不固定,一般在农闲时,各地州府任意确定时间。”

“襄州的时间,是襄州本地参政议政离开后,州府公务与农活同时闲着,便确定了这个时间。”

“皇城司查验过,襄州的训练时间和地段,都是在之前确定的,也就是太子遇袭之前,基本与朝廷拟定大庆时间接近。”

在这方面皇城司找不到理由,否则,就单指太子遇袭在襄州一带,就足可以对襄州州府问责了。

可惜,朝廷要求保密,就连太子遇袭的地方,都由皇城司收拾干净了。甚至整个襄州州府的官员,都不清楚有太子遇袭的事件。

“官家,因为汉水的原因,襄州一带水运繁荣,陆路官道路人本身就零星,封闭官道训练在襄州也是惯例。”

王中正也曾有过对襄州州府官员的怀疑,可调查的结果让他没法保留这样的意见,更不敢随意向官家建言…~皇城司的职责和权限,让他不能过多的涉及朝堂。

“主导训练的官员是谁?”

“回官家,是襄州团练判官刑恕刑和叔。”

刑恕?这个名字赵曦好像熟悉。哦,就是那个跟多个大儒都相当亲近的刑恕。

从王中正描述的情况,襄州府好像没什么问题。不过,赵曦还是将这个名字记下了。

就如礼部郎中蔡卞以及其兄长蔡京一样,他都记下了,还专门用一块板子,将哪些看起来没关联,却又似乎有关联的人和事物记下来。

这是后世的方法,烦乱的线索,他需要有个直观的认识,从而不至于再次出现判断失误。

王中正见官家不再问,又偏偏在板子上增加了襄州、团练、刑恕的名字,跟蔡卞、礼部,蔡京荆湖路一样,都在这个版面上,很零散。

王中正没敢多问,只是继续小心的伺候着官家,陪着官家翻阅工坊城火器的帐目。

赵曦翻阅的很细,也时不时的停下来感慨,当然,只是内心感慨。

虽然只是工坊城火器的帐目,可同样是大宋崛起的过程。

在大宋这样一个朝堂氛围中,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确实挺不容易。

赵曦从来到这个时代,就没想过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而是用心融进这个时代,然后缓缓的变革。

还好,多少有些改观了。

这是……怎么把这茬忘了!除了工坊城火器库,能留存着火器的地方还有大理!

因为高氏谋反,大理段氏求援,以及朝廷对大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当初朝廷是向大理支援过火器的。

大理有嫌疑,赵曦的心有点往下沉,整个事件所指,似乎正向他一直尽力回避的方向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