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六六章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七六六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七六六章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万事就怕认真,特别是一个政权管理者的认真是最可怕的,古今同理。

不管谋划的多详细,计划的多周密,只要是侦办的方向对了,就可以从一丝的疏漏,拉开一道门,从而看清楚整个内幕。

太子遇袭事件也没脱开这个道理。

皇城司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甚至不用抽丝剥茧来形容,就得到了越来越多有明确指向的证据。

有人说,对于君王而言,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看法。这也是知道内情的臣工,认为官家准备息事宁人的原因。

在朝臣看来,君王只要有看法了,就可以付诸于行动。赵曦不这样,他是在做榜样,做给臣工也好,还是做给后世的君王也罢。就像改革国朝的弹劾体制一样,他不希望捕风捉影成为惩戒的依据。

即便是君王,也必须遵守以事实为依据,以律法为准绳的原则。

所以,一切都需要侦办结果出来以后,再去采取行动。

王中正这些天根本就睡不着,或者说不敢睡着,睡不踏实。随着皇城司探知的奏报频传,他就越来越恐惧。

“刑恕参加饮宴,最频繁是二皇子在荆湖历练时。二皇子在荆湖历练两年,共举办各类饮宴四十三次,刑恕除第一次外,其余的无一次缺席。整个荆湖路,仅刑恕一人如此。”

“期间,漕运汉水方面的负责人,参加饮宴十七次,是由刑恕引荐与二皇子······”

王中正虽然胆战心惊,可不敢有丝毫的隐瞒,并且告诫皇城司的所有探知,也不得有任何隐瞒。

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性质已经变了,也越来越大。王中正没有内阁大臣的智慧,可到了这地步,也看清楚事件的本质了。

任何一位皇子,在王中正这边都谈不上亲疏,他是官家的人。心里很清楚,一样管不住自己内心的恐惧。

王中正听说过先帝就位和陈琳押班的故事,也经历过先帝朝时,宫内宫女和内监的作乱,这些事件还能给他明示······跟紧官家,实事求是就不会错。

“大理通关有两批货是二皇子手谕?”

“回官家,从调查的情况看,是蔡京借用了二皇子的手谕通关的。”

承办此事的就是蔡京,这是皇城司侦办的结果。

“还有哪些需要继续调查?”

“回官家,按照官家指定的方向,能调查的都已经查清楚了。只是······只是刑恕在太子遇袭后的第二天的去向暂时没搞清楚,不能明确刑恕是否是收尾袭击现场的人。”

从各方面的证据表明,太子遇袭所用的火器,应该来源于大理,但是,皇城司调查的结果,只有大理往国朝运送的途径相关人员,以及通过长江航道,漕运负责运送的证据。

最终这部分火器的去向,皇城司却再一次没了方向。

几百条火枪若还在境内,一旦朝廷发动,这将是······王中正不敢想,也不敢提醒。他相信官家考虑的比他周全。

这时候,王中正也想通了,为什么在太子遇袭时,所有伤亡的皇城司探知都不是火器致命,是因为歹徒对火器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使用。

但是,从太子遇袭至今,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只要经过训练,熟练使用火器真不是难事。

“让广南西路的探知也动起来,参与到事件的调查中。”

现在还没搞清楚大理到底往境内运送的火枪到底有多少。

从工坊城的账目看,国朝支援大理王室护卫的火枪,先后有三次,总数达三千条,而对应配备的弹药是三千卫队攻防战中一个月的用量。

这个量可以完全不必考虑大理可以有什么居心不良的行为,而当初朝廷允许这样的支援力度,也是因为大理的文臣武将受国朝节制的基础。

而后,段思廉的退位,段廉义缓缓的回收权利,都一直没真的触动大宋在大理的利益,或者说,大宋一直没顾上找这个欠收拾的小弟麻烦。

这时候,赵曦只能寄希望于他们不至于丧心病狂,对朝廷还有胆怯,寄希望于大理不敢破釜沉舟······

所以,赵曦让皇城司调查广南西路。成都府路因为矿城的原因,整个与大理接壤处,所有沟通大理和成都府的线路基本都被开发了。跟大理临近的广南西路,还达不到熟悉并看管所有通道的程度。

荆湖南路声势浩大的调查渐渐有点收手的迹象,朝堂上没人觉得不正常,知道内情的臣工,似乎在接受这样一个结果。

太子中规中矩,虽然没有官家在少时那般出类拔萃,但太子的能力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即便是撇开继承人的身份,都认为太子具备内阁大臣的素质。

有点歪打正着,官家在太子遇袭事件上的妥协做法,倒是让太子在重臣中争取了不少的同情分。

其实,就太子的经历而言,不管是讲武堂还是工坊城,这些官家真正的嫡系,太子是都经历过的,可以说有深厚的人脉基础。否则,苏颂不会顶着关心宫墙内事务的嫌疑,来跟官家东拉西扯的说这些有的没的。

朝堂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本身太子遇袭事件就是小范围知晓,平灭西夏后的各项后续工作正按照朝廷该有的流程,慢慢的正规化。

州府的设置、资源的瓜分、官员的安置、驻军的编派等等,党项人原控制区,正在被大宋稳步接收。

太子在整个过程中有深度的参与。

朝堂这样的状况,似乎是臣工们所希望的,特别是诸位内阁大臣。国朝的大好形势,真的不希望出现可能导致混乱局面的任何意外······

而皇城司这边的调查,也基本到了收尾的程度。

让赵曦庆幸的是,从大理入境的那两批货······就是火枪的运送,经皇城司缜密的调查,最终从广南出境了。

看来,曾经在变革中自己的不在意,让他以为他自己的谋划可以做到算无遗策、天衣无缝了。

就连刑恕和蔡京,都若无其事的在自己的职位上继续敬业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