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访(八)

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访(八)

赵曦的席地而坐,这老农没觉得啥,倒是把富弼和范纯仁有些惊着了。何曾想过,官家会就这样席地坐下?

即便就是年龄大,在官家席地坐下后,他俩也不敢真去坐矮凳。

还好,王中正确实知趣,指挥着驭手又拿出几个毡垫来······准备的是相当充分。

“这样的点心,郭桥镇也是有的,只是有点贵。小老儿给小孙子留着······”

“老丈尽管尝,回头再带点回去给孙子。我等远道而来,对镇子上的情况不了解,叨扰老丈了。”

听到赵曦这样说,王中正就去忙乎着给老丈准备吃食了。这老头算是祖上冒青烟了,国朝有几家能被官家赏赐吃食?

“嘿嘿,这位郎君都也说的对,这才吃几年饱饭呀?也就这几年,就是一般的耕户,也是这几年才有了余粮。”

“老丈是耕户?”

“不瞒各位,小老儿确实是耕户,见几位面生,又没有去刘家,才过来攀个事,也好能把些许余粮粜出去······”

人还是朴实,就是怀有目的,也没有藏着掖着。或许是给小孙子带吃食的事让老头觉得惭愧了······

“老丈,耕户有余粮?”

富弼这次都拱手了。耕户有余粮,这事听着很正常,可富弼却清楚,要达到耕户有余粮是有多难。否则,王安石也不会搞那个劳什子青苗法了。

“那是!圣上英明,自从朝廷实行那个什么一什么······”

“一条编法。”

“对对,就是这个一条编法。耕户每年只需要将春秋两税折算成钱粮,一年只需要交一次就行了。这几年劳役发的少,几乎没有。家里的劳力在农闲时也能赚三瓜两枣的,就有了充裕。”

“正如这位郎君所言,这才吃了几年饱饭?不过这几年小老儿才觉得活成个人样了。”

说着,这老头才将王中正给的点心塞嘴里,仿佛是要证明自己这些年日子好了,不在意这些吃食一般。

“老丈,镇子上的耕户多吗?”

“不少了,五成!”

“五成还不少?”

“好叫郎君知道,亏了当今圣上仁政,否则能有三成也是好的。”

“老丈,国朝现在税收以田亩计,佃户并不能避税,为何耕户如此之少?”

连富弼也觉得不正常了。这些年税制慢慢的完善,就连皇产都纳税了,士大夫阶层因为官家引导在产业上的收益越来越大,朝廷在推行田亩税时,并没有多大阻碍。

也就是说,在农税上,已经没有了逃税避税的可能。可这郭桥镇,算是汴梁地界,而耕户只有五成,想来其他州府又该如何?

“谁愿意做佃户呀?看这些年耕户的日子越来越好,后悔也没办法了。都是早年的孽······”

“老丈,朝廷不是鼓励开荒了吗?新垦田地三年免税,还可以留丁口田······”

“是呀,否则小老儿怎么能有余粮?只是那些佃户······他们得给主家开荒,自然也就没有自家的田地了。”

异常吗?想想也就正常了。不管是一条编的税法,还是朝廷鼓励开荒,以及田亩税,所有的做法,也只是尽可能的抑制土地兼并,并不能改变已经形成的土地归属格局。

赵曦对这样的结果有准备,这也是他出行的目的······

赵曦不是没想过去改变,却也知道很难。国朝遵契约,整个国民都遵契约。所谓佃户,就像是地主家的雇员,是依附于地主家生存的,跟汴梁城里那些手工业者一样,用后世的话说,这是一群真正的无产者。

雇员与雇主,按照国朝的法令,是有期限的,偏偏佃户因为没有耕田,想要脱离地主······难度太大了。

“老丈,若是收粮,耕户的余粮是否都可以交给鄙人来做?”

赵曦本意是想问问刘家在郭桥镇能有几成的田地,想来这样问话太直接了,就换了个问法。再说了,这老头接近是有目的的,就是卖粮,若一直不切主题,说不定没几句就没得谈了。

这阵子多说的话,完全是点心在维持着。

“郎君,这话不能这样说。在郭桥镇,即便是耕户的余粮,那也是需要经过里正查验的,里正现在可是参政,那是可以面君的。里正查验,是要验证是否各家存在隐瞒······”

老头说这话眼神有些躲闪。

这都是些官话,冠冕堂堂的官话,绝不是一个老农能说出的。

“老丈,难不成每年谁家增加多少田地,里正不登记?为何收粮还需要查证?”

不明白老头的话,可有过地方官经验的富弼,也知道这里面有猫腻。

“不瞒诸位,小老儿也就能联系十几家的余粮……郭桥镇的余粮都是经里正粜出去的。小老儿之所以跟诸位攀事,就是见诸位是生面孔……”

“小老儿敢保证,我等十几家肯定没有隐瞒粮产,只是里正家两成的抽水,小老儿实在是……”

“你是说里正家验证要抽两成的水?”

“也不是吧,商贾都是里正家拉过来的,人家都只跟里正家做买卖……”

这老头也是怕是,说出去的话又在极力弥补。

不过,老头面对的都是老狐狸,越说的多越能让人明白。

“老丈,你联络十几家能有多少余粮?”

赵曦把话题岔开了。事情已经明白了,没必要让老头担惊受怕。

“不多……几十石吧。”

“老丈,这点粮食真的……”

“算了,看几位就知道是做大买卖的,小老儿唐突了……”

“老丈,老夫建议你先别急,待些时日,或许里正家……”

“嗨!不说倒忘记了,听说里正家儿子回来了,准备跟杜三郎家提亲,说不定就要去汴梁住了。我这本地人倒是需要老哥哥提醒了。”

老头这话让富弼愣了。富弼是想着待些时日,就范纯仁的性子,绝不会让这里正好过的,到时候自然就没了这所谓的两成抽水。

可这老头说的好像跟他说的是两码事。

老头被这么一提醒,倒是没心思继续在这掰扯了,说是要回去跟几家商量,等里正家搬汴梁去再忙乎粜粮的事。

里正家是不是去汴梁,跟里正家是不是抽水没关系,可这老头要这样想,就随着他吧。

只要结果是好的,怎样想无所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