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访(十五)

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访(十五)

王中正不是一个人过去的,种建中挥手让三名军卒跟随了。

这不是防王中正,这是护。这样的异常,真说不定会出什么事。

马车靠了边,可赵曦和富弼并没有下车,没心情。

赵琴谨慎的陪着,不敢吭气。其实,赵琴知道些,但是是传言,她可不敢这时候参言。这是本份。

还没一阵,王中正就跑回来了,还气喘吁吁的:“官家,是北逃者······”

“什么北逃者?”

“回···回官家,这些都是从北辽逃过来的,或者是有人从北辽组织逃过来的汉人。”

赵曦明白了,也糊涂了。早年河东之战后,国朝和北辽的停战协议中有过这么一条,北辽不得阻拦有意南归的汉人,乃至契丹人。

赵曦也能想到,多少应该有人会南归,可不至于南归的人在河北道已经多到需要往京东路转移了吧?

富弼好像也是一脸的疑惑······

“再探,把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

有打下西夏后对党项人的处置做基础,在济州出现北辽人转卖的事就没那么严重了。禁止贩卖人口,这是对国朝,对大宋人而言,至于党项和北辽人,国朝的法令还不至于适用于他国。

当然,河西、银夏现在已经是国朝的州府,自然不允许了。但是在未纳入国朝治理机构时,朝廷也是默认的,甚至在战后初期,朝廷还有些放任、纵容,为的是尽快把党项人打散了。

可一旦被雇佣,就摇身一变成了大宋子民,也就适用于大宋法令了。

济州,是在京东路,并不是与北辽搭界,北逃者到了此地,居然还在被转卖······这需要彻底了解清楚。

“富相,既然来了,要不就下车看看济州如何?”

不是大宋的人口买卖,赵曦的心情就没那么坏了。这不是后世,有些观点不能以后世的价值观来评判,就是赵曦也慢慢接受了。

贩卖非大宋子民,好像赵曦没什么接受不了的,似乎内心还希望这事多一些,只要不违法大宋法令······

“不敢请尔······”

就随意的找了一个酒肆,一处临街面的包厢里,一切都是赵琴打理的,估计这酒肆也被包场了······国朝有这样傻帽行为的富商并不少,倒也不显得稀奇。

也好,省的说个话还需要压着声音呢喃。

“小琴,是不是你知道什么?”

赵琴代替了小二,自己亲自端着酒进了包厢,一进门就被赵曦这样问话了。

“回官家,妾身确实听说过一些,但不敢肯定,所以没敢禀报。”

赵琴的动作还自然,手脚很稳,依次将酒水、酒具和下酒的的小菜一一摆放合适。没有惊慌,也就是没有隐瞒。

“官家这事碍不着赵掌柜,赵掌柜的产业多是与朝廷相关的,用工需要良家子,甚至三五代都需要清查,哪能掺和这类北逃者的事。”

富弼解围了,不过不解围也没事,赵曦就是那么一问,赵琴也没觉得这是责问。

“妾身确实听人议论过,不仅仅是北逃者,就是高丽人、扶桑人、甚至西边的大秦人、波斯、大食人等,都有在国朝卖身为奴的。”

“如今国朝各地产业发展快速,用工荒越发明显了。妾身为臣工经营的这些产业还好,毕竟有朝廷的法度为圭皋,雇工的待遇很好,招工还不至于有难度。”

“但是那些地方州府乡绅们的产业,因为没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工艺改进不善,规模上不来,成本要高一些。而大宋的子民俸禄逐年升高,就有好事者开始从他处招揽一些雇工。”

“虽然这些产业的薪酬比不了大宋子民,依照大宋律条,在大宋做工五年者,皆由当地州府登记造册,成为大宋子民。这一点让周边王朝的流民趋之若鹜,也就滋生了这样一行。”

这些话里有赵琴听说的,也有她自己分析的,还有一些是在具体经营过程中感受到的。赵曦能品出味,富弼也能。

“赵掌柜不错!”

赵曦的表扬也赏赐都无须在明面上,而得到国朝首相的赞扬,对于赵琴而言也是一种荣幸。从某种意义上,富弼也是赵琴的东家······

从赵琴的这番话中,似乎济州以及梁山泊的一些异常都能想明白了,只需要王中正这边带来具体的调查结果了。

酒没过三巡,王中正回来了,不仅仅是了解了人口市场的情况,一并连梁山泊人迹罕至的调查也带来了。

果不其然,梁山泊之所以没人,并不是有什么诡异。早些年,别说是捕鱼,就是梁山泊那些滩涂地,百姓都会冒着被水淹没的危险去栽种,因为需要求活,为一口糊嘴的粮食去冒险。

这些年,市面上新鲜的粮食就没断过,甚至有些小涝小旱的灾情,粮食价格都不会有一丝变动,而且做雇工要比从天地里刨食更容易,关键是还体面。

商贾们即便是游玩,济州周边的水域多了去了,谁也不去险要之地。至于百姓,即便是做工的闲暇,也是先顾着自家的田地,哪有功夫开荒?顶多了,想尝尝鲜去梁山随意捕几条鱼而已。

所以,梁山泊也就真成了梁山泊。

至于济州城内的人口市场,倒也不是河北道就不需要雇工,而是河北道距离北辽太近,这些从北辽鼓捣过来的丁口,在河北道经常遇到北辽那些贵族抓逃,常起纷争,这些丁口的转卖就逐渐向南转移了。

“富相,中枢可曾有北辽这方面的折子?”

看情况已经相当久了,赵曦不觉得北辽没有什么反应。

“哪能有?官家,按河东协议,北辽是不可以对南归者有限制的。当初双方的协议可没有规定南归者有身份限定,即便是北辽的贵族、朝廷大员要南归,北辽朝廷也不得阻拦呀!”

富弼说这话时是相当自得的。赵曦想了想也释然了。倒不是在跟北辽玩什么文字游戏,跟北辽签订的停战协议,针对这一条几乎是照搬好水川二次战争后跟西夏的模板。

谁能想到这些年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大宋真的成了所有人向往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