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一八章 实干型内阁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一八章 实干型内阁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一八章 实干型内阁

这宗亲新规,有人觉得这是官家早就酝酿好的,有人觉得这是官家在提前为收复燕云做准备,毕竟,不管是向东、向西,还是向北,都很难脱开与北辽的接触。

至于远洋,那就是个添头······

甚至有人认为官家所谋者大······国朝有这样的实力。之所以让宗室出头,都是赵家人嘛。真的跟太子患病这事联系的有没有?或许有,很少,即便有,也是擦着边的想。

所以,这个议题通过的很顺利,甚至有人还添油加醋的建议,朝廷应该放开退役军卒的使用,采取自愿和安置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宗亲经略外族之地支持。

赵曦准了,这样的结果说不清是不是自己想看到的,有点哭笑不得。

本来只是想告诫一下皇子们,也为自己处置二皇子的行为背书。没想到,朝臣们真的给自己补全了,把所有的一切都认为是谋划了。

可不就是,老二在招揽了不少那些不知情,退役了却热衷战事的军卒,已经将安南的郎颂和高邦一带连成片了。

赵曦都觉得这时候自己有这个念头,真的是有很大的图谋了。

官家新添加的宗亲新规,并没有影响大朝会的议程。大换届的朝会本就事务繁多,根本不在意多这一项。

不过,终归还是会结束。

只是直到大朝会结束,也没见那个亲王,那个宗亲自荐要做哪看上去任重道远的事。

都是些怂货!

其实,有这心的这时候也不敢出这个头。谁知道官家到底想干什么?

……

国朝现在已经基本上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通道,所有事务都可以定义为有序发展。

所以,新一届内阁与上一届内阁不同。

上一届内阁,赵曦还是在继承先帝的政治遗产,所有的内阁、朝廷重臣,都基本上是在先帝时就浸淫朝堂许多年的人物。

这类人或许有才能,但心思都集中在臣工之间斗法,跟皇权斗法,甚至忧虑国朝外部环境而终日不得心安。

那时候,赵曦为大宋国朝谋划的诸多事务,还没有完全显现效果,还不能让朝臣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

那时候,即便赵曦属于携带着十几年声望即位,臣工们都一样敢于随时随地的驳斥官家……因为朝廷事务不多,就靠嘴在朝堂立足。而能怼官家,似乎是博名声最好的办法。

那时候的臣工,都是以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为荣,都是以在朝会上侃侃而谈为荣。

做不做事不重要,能不能做好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就是耍滑溜嘴,多哔哔就代表着为大宋尽心尽责了。

即便是赵曦挟征战西夏的大胜即位,临朝时,一样需要面对嘈杂混乱的朝堂。

一次次的甩脸子,发脾气,甚至过激的不言语离开,都无法根本上解决朝堂议事的混乱。

最终,赵曦借用王安石那执拗的性子,利用了大宋国朝释义经典的分歧,几番腾挪,才慢慢掌控朝堂。

同时,赵曦用权衡之法组阁,在内阁大臣各有所求的间隙中,慢慢的引导着朝政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推进。

各项改革的实行,因对辽夏联军作战大胜,而被朝堂认可。

再经历了平灭西夏和收复大理后,赵曦在大宋的威信,应该达到了连太祖都无法相比的程度。

也是因为这样的形势,才有了可以更换内阁大臣的契机,赵曦才可以依照自己意志组阁。

因为,已经没有任何臣工去忤逆自己了。

这一届内阁,完全是一个实干型的内阁。

从连任的王安石,到新进的所有阁老,从某种程度上,都是属于做事的人才。

最合理的权力结构,就应该是让不同才能的人,处于适合他的位置。

当然,要说这一届内阁就是完全的凝聚一体…~那样的话,就是赵曦也不放心。

比如,吕惠卿、章惇、王韶,都属于曾经受过王安石提携的。

然而,吕惠卿在市易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的国朝,也就薛向可堪一比。

并且,吕惠卿是一个最能读懂形势的人,也最善于揣摩人心。

这就注定,他在内阁,不会也不敢,甚至说不屑于与王安石同气。

至于说章惇,那是一个心中自我意识最坚固的个性。跟王安石的关系,他更倾向于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情况。

没有一点什么感恩的因素存在。

王韶的军功最甚,本来应该唯王安石马首是瞻,但是,有了吕惠卿和章惇在前面,王韶也就那样了。

谁就想一直谦恭着做小弟样?

本来孤立的苏辙,却因为讲武堂的经历,跟章惇成了莫逆。

至于剩下的,赵曦潜邸的旧臣不必说了。

这样的内阁,赵曦应该是最放心了。

平衡,各司其职,官家决断,是这一届内阁最明显的特征。

赵曦也并没有在对待内阁首相上与上一届有多大差别,一样支持内阁首相的统筹地位。

还好,王安石的拗劲,在面对敢于担事做事的臣工时,他倒还不太执拗。

所以,在初始的磨合阶段,内阁显得相当和谐,即便是争端,也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不至于将问题放大。

“王相,从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可还适应?”

赵曦确实有点担心王安石的脾性,担心他因为刚直的个性,不能发挥首相调停的作用。

“官家,老臣自知本性不适合协调,但是,既然担其任,任其职,老臣便懂得折中。”

“臣以为,这一届内阁,官家以干实事为宗旨,臣便围绕这一宗旨行为。处理内阁纷争,臣对事不对人……”

不得不说,赵曦还是低估了王安石的政治智慧,也小看了人家能成为名相的能力。

王安石跟富弼最大的区别,是他懂得因势而为,不拘泥,懂得变通,接受和适应能力很强。

当然,这也是因为两届内阁所面临的国朝形势大不同,所面临的内阁成员也不同造成的。

国朝是怎样的状况,内阁是怎样的形势,他王安石都清楚。

“王相能这样想,朕很放心!朕希望,这一届内阁,能让大宋真正走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

“能铸就一个不同于汉唐,文武和谐,君臣一致,士族和黎民均受益并衷心拥护的大宋。”

“让我们君臣一心,共铸盛世!以待千年以后,后辈世人,均以我等的时代为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