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二九章 出行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二九章 出行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二九章 出行

这样的误会,归根结底是赵曦这个帝王这些年的威信有点太高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执政,赵曦在如今的国朝,基本上能做到一言而决了。而且,现在的内阁,多为潜邸旧臣,是绝对遵从赵曦决断的。

即便是章惇、吕惠卿,在这些年也深受赵曦各种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赵曦的话奉为圭皋。至于王韶,似乎有点小富即安的想法,越发低调了。

刚才所谓的讨论,其实更多是的王安石一个人在对苏颂这些建议挑刺······内阁还真需要这样的臣工。

这时候赵曦说完,王安石才明白理解苏颂的说法笼统了。

“官家,今年可有计划?”

王安石是真担心官家独断专行了,不顾朝廷的税入,盲目的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

细说历代,凡是英明的君王,在执政一段时间后,在具备了一定的威信后,在朝廷可以一言而决后,总是会做些好大喜功的事,以便为能千古留名。

往远说汉武帝如此,往近说唐太宗也如此,甚至说前朝衰败源头的唐玄宗,早年也是励精图治的。

所以,王安石不介意做个诤臣,以确保大宋的盛世不至于昙花一现。

“需要看一看,内阁看一看,朕甚至有意实地看一看,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赵曦是真想出去看一看,这时候说出来,就是想试探一下内阁对他出宫的看法。

“官家何必亲行?臣与沈存中地形勘查准确,完全可以依照地形地貌的沙盘确定营造泄洪道的地点。”

苏颂明白官家的意思,就是想走一走黄河流域。他跟沈括沈存中走过,那不是什么让人向往的活。

倒不是说官家受不了那苦,实在是没必要。

“官家,正如苏阁老所言,依地形沙盘,朝廷议定,由工部执行便可。官家无须亲临······”

“黄河治理只是一条河流,而君主于汴梁,乃是大宋之根本。官家,万不可舍本逐末。”

“查验黄河,需要沿黄河北上而行,国朝自开朝以来,潼关以降尚可通航,进入河东和京兆府之地,黄河险峻,不宜通航。如此水陆转运多变,官家出行随从者众,与沿河州县无益!”

就差直接说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了。

这不是私访,这是要出行,帝王出行有其特定的规制。在王安石看来,他宁愿官家随便确定几处开工营造,也不愿官家出行。

营造所谓的泄洪道,多少还是有利于防范黄河水患的,官家出行,除了耗费钱粮,对国朝没有任何好处。

“朕不准备以帝王规制出行。至于说沙盘,朕不是说沙盘不能形象的表现地形地貌。可黄河水流如何?泥沙携带量如何?季节性水位变化如何?泄洪之于周边的耕田又有何种改变等等,这都需要综合评估。”

“诸位臣工也知道,营造黄河的水利设施,不管是泄洪道,还是枢纽性质的其他设施,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任何一地营造,都可能改变其农桑。”

“其次,上游植被状况如何?如何改变植被状况?是否会对地方性航运产生影响?地形结构是否适合等等,朝堂有谁能全面的评估这些?”

“是功是过,因为朝廷的条令条例,都多有不便,做事存在缩手缩脚的情形是必定的。”

“至于朝政,新一届内阁执掌朝政的态势以形成,经过半年多的磨合,诸位理政也进入一种相对稳定合理的状态。如今国朝并无大事,也只有此事,朕出行为最佳时机······”

赵曦说了很多理由,其实,他自己也未必懂这些,可在这个时代,他绝对是所谓的综合性人才,这就是见识的差别。

想要黄河中下游受益,治理黄河的方法是逐级建造水库,分担泥沙的量,可赵曦不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就能完成这样的事。

赵曦不确定这千年时间,陇右、环州、麟府有多大的变化。后世的说法,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也是自本朝起。因为与西北对峙的原因,征战不断,军营驻扎、营造军械的需要等等,过度砍伐导致了整个黄土高原生态恶化。

在事实上,麟府、环州、鄜延,包括兰州、银夏,一直到京兆府等地,在前朝时算是内陆,甚至称得上是富庶之地。因为五代十国的原因,秦州以北、以西一带战乱,百姓生灵涂炭,再加上本朝与党项人的征战,确实是祸害了这一带的居民,也确实改变了这一带的生态。

“官家如何出行?”

官家是怎样的性格,都了解。王安石本来也不是迂腐的人,倒也不再继续纠结这些。

既然官家不以帝王规制出行,不是为彰显平灭西夏的功绩,不劳民伤财,倒也没必要硬扛着反对官家出行。

至于安全,现在的国朝可以说是真正的海晏河清。早年那些处处盗匪的奏报根本就见不着······也是,各地产业兴盛,外朝的奴仆都成了抢手货。只要是有一把力气,在现在的国朝就应该不愁生活。

当然,这也不是说国朝没有苦寒之地,最起码州府郡县的周边,已然是一片欣欣向荣。

“相关衙门,少量官员,近卫若干即可······”

赵曦还准备费唾沫来着,没想到王安石居然就应了!

有些事赵曦还是需要考虑的。所以,便诏令太子监国,除苏颂外,将李诫、沈括、贾宪等作为随行官员,钦天监、都水监、工部等衙门遴选相关官员陪同。

同时,赵曦命高敬贤回朝,主汴梁安防,管辖汴梁驻军。并且,授予狄青密旨,以备不测······

着令王中正留守,将李宪从西北调任回朝,主宫内安靖。

这些布置,不要说内阁大臣,就是太子也觉得是应有之义。

赵曦并不是要防备谁,若是不这样布置,恐怕留守的内阁大臣都不踏实。

现实就是这样,就如当初微服私访一样,朝臣们总是有另外的心思和想法。越是这样做出防备的布置,越能让臣工踏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