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六二章 立场和态度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六二章 立场和态度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六二章 立场和态度

赵曦处理的很随意,但内阁却不能这样随意,也不能随意。

在太子将宗泽的文章带到议事厅后,让书记员誊抄后,每位内阁传递了一份。

不一会儿,内阁就又集中议事了。

不仅如此,王安石还让人把曾布唤来…~

“子宣,此人来历可清楚?”

曾布很少参与内阁议事,这是范纯仁的活,他不像蔡确那样。所以,相对于蔡确,曾布在内阁的人缘还不错。

突然被召集议事,他还有点奇怪……毕竟近日内参没有什么涉及三品以上朝臣的弹章。

没想到是这事……

“回王相,宗泽宗汝霖,婺州人士,其父虽为读书人,并未参加过大考。”

“宗汝霖十六岁外出游历,在国朝各州府的抵报撰写些风土人情的文章,并以此自给自足。”

从抵报允许民间承办以来,这些年也施行了撰稿人赚取稿费的事。

官家为此还有过专门的批示,认为抵报撰稿也是一种学识传道,既然求学有束脩,撰稿人也应该有稿费。

“前段时间宗汝霖抵达京兆府,便撰写了此文。”

“曾布以为,以此文判断此人颇有才华,胸中算有文韬武略……”

曾布也确实是从这篇文章而看重宗泽这人,否则也不会直接将文章呈于官家。

“子宣,老夫是问,此宗汝霖现在可还在京兆府?”

王安石似乎有点焦急。

“回王相,下官在见到此文之后,便知晓京兆府监察官予以关注,应该此时还在京兆府,否则京兆府会有奏报。”

这一点曾布还是考虑到了。虽然曾布不曾参与过内阁议事,总监察衙门还是有相关记录的,他也有权阅览。

“没必要如此慎重吧?不过是一位士子求幸进而选择的一个途径而已。”

在章惇看来,即便是宗泽文章中所说的事真的,对国朝不会有任何意外。就以现在国朝的军力,即便是西北、西南都有些小范围的作乱,根本不会影响到朝廷的决策。

再说了,宗泽估计也就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作为阁老尔等他们,完全没必要如此重视此人。

朝廷越重视,就证明这条路行得通。倘若此风一开,天下读书人都算是找到的捷径,动不动就妄议边疆形势,就没边了。

这样召集内阁讨论一个士子的文章,在章惇看来已经算是殊荣了。

“章阁老,并非如此。若真是一名士子的求进之为,倒也好说。老夫看此文章,应该是对北辽、西北西南都有所了解的,所陈述的也是事实。”

“不管怎样,为国朝稳妥计,都应该予以重视。在老夫看来,一旦此文刊登并被有心人看到,势必在朝廷未完全之前,国朝内部就会生乱事,更有可能是一些势力蓄积力量,待国朝与北辽战事开始时作乱。”

“不管是那一种形式,对于国朝而言都不是好事。”

从看问题的角度而言,王安石的观点是真正站在朝廷立场的,而且相当稳妥,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也不是说章惇不负责任,而是章惇是对国朝军力相当了解的内阁,知道国朝火器相对于其他王朝的军备,甩开了两条街。

别说经过这些年的西南西北都在安靖,当地的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大宋为尊的事实。就即便是,西北西南真有作乱,对国朝而言也是疥廯之疾。

章惇并没有跟王安石争论这个,事实上,他也承认王安石所说的比较稳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朝廷战时的麻烦,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王相以为如何?”

这事本没有曾布多大关系,但是因为他在事实上成为了宗泽的引荐人,就有了关系。曾布不明白官家怎么会将此事交予内阁······

“老夫以为,朝廷此时应将宗泽带回汴梁,如何处置待官家定夺。”

这个带回······怎么说呢,见仁见智,就看具体执行者的意思了。

“王相,只是撰稿,而且文章还是通过正规的流程上报内参审核的,下官以为严苛了。若朝廷需要,下官可通过抵报渠道,通知宗汝霖进京便是。”

只是一片文章,虽然文章涉及朝政了,或者说是涉及到朝廷的谋划和部署了,也不至于这般大张旗鼓。

“王相,惠卿倒觉得曾监察所言甚是。文章撰写,并没有公之于众,合理合规的呈报,没必要缉拿,倒是继续通过内参渠道合适一些。”

“老夫并非是要缉拿,既然如此,那就请这宗汝霖进京吧······诸位可有其他意见?”

这是内阁统一意见的程序。

一篇文章,一名士子,能让内阁议事定夺,也算是破天荒了。自然没人再提什么意见。

虽然阁老们因为看到文章后的切入点不同,但重视撰文的宗泽这点是一致的,也都认同宗泽的观点。

只是,宗泽目前还是白身······就已经及第了,内阁也就这样。即便是执宰之才,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跟他们不怎么相关。

“王相,诸位阁老,孤不知能否承担请宗汝霖进京之事?”

太子在内阁,算是听政,也算是理政,在多数时候是不发言的,内阁也很少专门征求他的意见。

这也是规矩,官家在位,没有哪位重臣去跟太子谄媚,甚至说亲近都忌讳。不管官家是不是在意,朝廷的重臣都很在意。

“太子殿下,此事······”

王安石也不知道怎样回复太子了。能让自己召集内阁针对一个人商谈,那太子重视也是常理。问题是,官家那里······

“王相,宗汝霖的文章是曾总监察呈于官家的,孤也是从官家处获得。官家令孤先见一见此人······”

早说呀。如果官家已经让太子接见宗泽,内阁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很显然,官家这是在给太子找未来的执宰······从文章的深度来看,此宗泽宗汝霖确实有执宰的才能,最起码在武略方面,堪比在场的各位内阁。

这是基于文章出自于宗泽本人之手来考虑的。

估计官家让太子见一见,也是为了避免朝廷郑重其事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