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七零章 商业立法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七零章 商业立法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七零章 商业立法

一码归一码。虽然赵曦也不允许这工匠逃回到北辽,可是对于雄州衙门如何处置此案,赵曦更关注。

世间不是朗朗乾坤,任何一个王朝都难免存在蝇营狗苟的事,特别是地方州府。赵曦明白这点,早就明白。

可自己看到了,心里总是很不爽。

倒不是认为陆家这种方法不可取,好歹在一定程度上是尊重国朝法令的,没有动私刑处置此事。

可这样指鹿为马的行经,也同样是在践踏法令,戏弄衙门。

想要让地方官员跟乡绅没关联,这几乎不可能。

可朝廷还设有监察衙门呀!难不成真的是都抓着把柄等内斗呢?

一个工匠的事不大,可赵曦看到的是体制的缺陷……

当然,监察衙门这时候还没有相关奏报,朝廷也没有接到雄州方面的奏报,还不能下结论。

赵曦也只能等着。

“此事你如何看?”

赵曦把太子唤来了,把雄州抵报的文章递给了他。

文章不长,很快就看完了。

“爹爹,此事另有隐情?”

老爹不会让自己看这些无聊的故事,既然说了,肯定是有另外的意图。

“再看看皇城司的奏报……”

“爹爹,孩儿于地方执政,对州县此事的判罚也有所了解。”

“义交之事,人证即可定罪。陆家这般也是无奈,同样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此工匠的结果,基层牢狱之乱,陆家若使力也未必完不成。”

“虽然朝廷有法令,也有监察衙门监督地方官员,可从案情而言,此案若有人证存在,雄州衙门,以及监察衙门倒是不难断案。”

太子能明白老爹让他说此事看法的目的和意义。

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或者说角度问题。

作为大统的继承人,自然知道法令对一个朝廷的重要性。

可他是有过地方任职经历的,也知道基层的一些做法。

对于雄州此事,太子觉得谈不上勾结践踏法令。从事实上,陆家以及雄州衙门,基本上是清楚此工匠身份的,说白了就是个细作。

可偏偏是工匠,不是关乎军伍的细作,还是国朝的身份。

“爹爹,若是陆家将实情告知雄州,那才是衙门最难处理的……”

赵曦明白儿子所说的意思,也可能是自己责备求全了。

“爹爹,国朝治国,终归还是以儒为尊,法家视为补充。世间万事,不外乎人情法理,就雄州之事而言,孩儿以为,或许这样便是最好的办法。”

“陆家若是无动于衷,任由此工匠逃脱,玻璃工艺外流,先不说工坊城与其契约的问题,就是对国朝的损害也并非小事。”

“孩儿不敢说监察衙门是视而不管,是实在没法管。监督雄州叛案执法,势必会导致此工匠最终逃逸······不可能衙门时时看管此人。”

“如今边境贸易繁荣,国朝与北辽边境已经分不出什么榷场不榷场,时时处处都有交易之事,人员往来更是频繁,关卡形同虚设······自河东之战后,朝廷也在如此引导,以国朝的繁华促使北辽汉人归心。”

“是故,孩儿以为,朝廷只需保持关注即可,不干预为善。”

要说太子对此事的看法,赵曦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欣慰的,可毕竟还是思维固化了。

虽然说条例清晰,事理分析也到位······算了,估计朝廷都回如此行为。

“你知晓一下内阁吧······”

赵曦没想去驳斥太子,思维的局限是时代的局限,这没有责怪的必要。而赵曦也想看看,太子的思维是不是代表整个国朝的思维方式。

自己终归还不完全是大宋人,不能对比。

如果是单纯的朝廷知道此事,或许内阁根本就不会禀告官家。此事说大也大,说小也算是小事。

说大,因为这涉及到了国朝新产业工艺外流的问题,也涉及到国朝丁口户籍认证的问题。说小,也就是陆家和雄州处理一个细作的事。

可既然官家知道了,内阁就真不能当小事了。

“官家,此事就此作罢为好。”

事情如此,王安石也觉得如此处置最为妥当。

“此案中,陆家没错,雄州府衙也错不了,监察衙门没法判定对错,唯有任由雄州处置。”

王安石的观点跟太子类同。

“诸位内阁也如此认为?”

赵曦还是不死心,可内阁给他的回答都一样。

“国朝内若出现这类大匠逃脱事宜呢?如何处置?”

“回官家,市易之事,除朝廷审核之外,有牙行作为补充,调停国朝商贸纠纷。若国朝内部有此类事务,此工匠会被牙行通告,所有国朝同类行业将不得聘用此工匠。”

牙行,赵曦倒是把这个非官方的组织忘记了。

吕惠卿执管商贸多年,对这类事情的处置也应该见识不少。借非官方,或者算是第三方组织来对国朝法令漏洞的补充,倒是不能说不行。可真遇到像雄州此案时,便有所不及。

还有一点,非官方组织的权利有限,所以限制,赵曦觉得不可能真的能禁止商业上的无所不用其极。

资本和利益,作为后世人,赵曦却是相当了解的。道义、契约以及非官方的做法,作用很有限。赵曦敢肯定,所谓的不得聘用,只是一个明面上的形式。

“诸位内阁,朕不是求全责备,有些事真的靠道义的限制,终归是有所不及。朕在想,朝廷是否可以出台法令,针对商业犯罪的法令。”

“比如盗取或泄露工艺,比如泄露扑卖标的,或者诸如雄州此类案件等等。如此一来,也可以避免外邦细作钻国朝法度的空子。”

“北辽对国朝各产业工艺的觊觎,不会是雄州这一件,也不会就此一件。总不能到时候国朝的乡绅都把自家小妾的名声丢完吧?”

“还有一点,雄州是否如实禀告朝廷,监察衙门······尧夫,此事你也需要跟进,看看地方监察衙门的责任心。”

“错对暂不说,也不必做处置,但有些职责是必须明确的,该尽的职也必须担起来。”

“此工匠一案,若是不能办实了,很可能会是一个范例。朕以为,不说边境,就是全国朝,估计北辽的细作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