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七二章 立场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七二章 立场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七二章 立场

先不说其他,朝廷首先在官方抵报上刊登准备出台商贸方面的法令时,最高兴的便是雄州的官员和陆家了。

他们并不知道此法令的缘由就是源于他们现在棘手的案件。

很庆幸,拖了这么一阵子,没有冲动的做些事。

然而,抵报在分发到国朝地方州府郡县后,也同样在民间的抵报开始征求意见了。比如《时论》、比如《蹴鞠快报》,最起码在名义上还是民间的。

······

“秦时,以法家商鞅为相,严峻刑罚,以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为治国之本,以求秦之强盛。

然暴秦二世而终,已经证明法家治国之弊端。国朝绵延百年,乃是尊儒之果。

如今,大宋抛弃仁而有序,摒弃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是礼乐崩塌之举······”

赵曦不得不承认这些说法是有道理的。可他也没说要摒弃儒家的教化而尊法家治国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内阁的意思如何?”

这文章是曾布带进来尚未刊登的稿件,是阁老院司马光的文章。曾布不知道该怎样,便来请示。

内参是国朝舆论的风向标,曾布并不是单单说司马光的这篇文章,而是担心由此开始便很难刹住这股风气。

赵曦其实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司马光还有这么大的怨念,听说都有几次卧床不起了,还有这种斗争的精神。这篇文章看到最后,感觉只有一点:国朝的首相祸国殃民!

不过这时候,赵曦似乎也有些明白了,从根本上,司马光跟王安石的争端,归根结底还是法家和儒家的认同问题。

“臣尚未请奏内阁······”

“去吧,放内阁议议,朕的意思是理不辩不明。这段时间对于地方抵报的审核,只要不是骂娘的,不针对人的,不抨击时政的,内参一律放行。”

“法家还是儒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国朝朝堂和士林明白,朝廷没有什么法家还是儒家的立场,朝廷就是朝廷,以富国强民为任······”

赵曦的本意,并没有发起什么真理大讨论的活动,就是想颁布一条法令,一条适用于大宋如今产业和商贸的法令,以规范国朝如今的商业行为。

只是没想到,会延伸到儒家还是法家治国的问题上来。

也罢,既然人们有这样的意识,那就先放开口子看看,看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变革,国朝又有这么明显的改观,士林对于朝廷是怎样的认知。

跟以往不同,早年的辩经也好,还是针对朝政的舆论风向也罢,都是从匿名开始,逐渐才有了想博名望的士子参与,再然后才是朝臣,一直到相公。

而这一次,一开始便是致仕的阁老率先开炮······

一时间,整个国朝关于法家还是儒家治国的争辩便进入了白热化。

开始的那几天,赵曦还浏览一下那些辩论的文章,没过几天,赵曦就懒得再看了······没什么新意,无非还是以史为鉴。

话说,这时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已经刊发了,赵曦没有另起炉灶,依然以君王的身份命名为《资治通鉴》。

也因为这部皇皇巨著,让司马光在士林的名望很高,也自然就有附议他观点的。

整体来看,朝臣的观点还是中立的,也是实际的,基本上都是从实用出发。这是赵曦放心的原因。

舆论需要引导,这是在任何一个时代,朝廷都必须要做的。

之所以舆论出现实用观点占据优势的现象,赵曦也知道这是曾布在内参这边引导了。很正确的,赵曦认同。

从最早推动抵报这个行当,赵曦就没有想过让抵报任性发展。舆论需要导向,需要引导正确的言论,需要有益于朝廷,有益于国朝的言论得以宣扬。

事实胜于雄辩,这些年国朝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曦以为还是可以用这种变化左右舆论的。

不过这需要证实。

“子宣,情况如何?你这边扣下多少倾向不同的文章?”

赵曦再一次让曾布留对,没有客气,很直白的问话。

“回官家,早期臣确实有所顾忌,过稿时也有偏向。但是,臣经过对比,发现持中立和实用态度者占上风后,便一定程度上放开了。”

“果真如此?”

“臣不敢欺君,确实如此。”

若真是如此,赵曦倒是彻底放心了。本来还准备着一些后手的,看来倒是也没必要了。

“官家,不过臣对各种文稿做过对比。凡持中立立场,或者混淆法家儒家,只论述朝政者,以朝臣为多,而牵强朝政往法家上靠的撰稿人,以士林居多。”

士林,这个名称真的很让人头疼。自从一个陶潜不为三斗米折腰挂印而去后,整个文人圈子里总是有些不准备货于帝王家的士人。

这些人中有曾经的门阀世家后裔,也有被蛊惑的士人。

哪怕是国朝如此推崇文人,一样有那些自认为是隐士的文人。偏偏都还算有些学问,又与朝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谁又不清楚?没有人能整天饿着肚皮撰文。国朝的产业,到底有多少就在这些所谓的隐士名下,还真不好说。

所谓隐,只不过隐的是朝廷官员这个身份,该享有的利益一点都没少。

“雄州陆家算是士林还是朝臣?”

曾布被官家的这问题问懵了。

皇城司的调查,没有发现陆家有四品以上朝臣的信息,可陆家偏偏拿到了雄州的玻璃产业。

“回官家,雄州陆家与前朝以及早先的山东豪族有所关联。”

曾布作为朝廷舆论的掌控者,自然会详细调查此次**的缘由,也就知道了陆家。

“那也就是士林了······这样吧,再看看。朕将雄州工匠**的所有信息一并交予你,你看时机公布,也好让咱这些所谓的士林名人看一看,针对这样的事,他们将如何处理!”

官家还是要干预了,也幸亏曾布有心,没有在一开始失去立场······官家总是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