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寻常事

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寻常事

赵曦能想到他的文章会造成怎样的反响,否则就不会不署名了。

果然,在文章发布次日,曾布和高遵裕就请求觐见了,还带着一沓一沓的稿件。

真的很让赵曦无语。

他已经很谨慎了,源于中原文化的几次浩劫,阐述了文化之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也点出了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这些怎么就成了混淆华夷?

“就这些?”

赵曦倒没有多少恼怒,也算正常,没有反响才不正常。

“还有······”

曾布和高遵裕又呈上一沓稿件。高遵裕不再领兵了,或者说老帅都不再领兵了,高遵裕便挂着太尉的职衔,主持高家事务。

赵曦又看了看,从文风能看出来,这应该都是内阁在撰文。还好,虽然对自己文章的理解并非本意,但多少接近了。

“完全的禁止不同意见也不合适······尔等斟酌斟酌,在引导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允许不同意见发生。朕不是独裁者,朕发文也是一时感慨。”

“这并不算针砭朝政,就算是纯粹的争论吧。时论也好,内参也罢,只要确保舆论正确的导向,刊登怎样的文章,尔等自行决断吧。”

都不是小白,如何做,怎样做能让自己满意,相信他们能做好。这还是赵曦第一次通过舆论发生,自己也不想落一个容不下其他声音的名声。

做臣工的,不就是该为君王分忧吗?或者说替君王背锅也可以。什么事都让君王做了,那臣子还有何用?

就比如内阁诸位撰文,就很好的履行了职责。学着点······

赵曦将内阁的那些文章,连同那些士林闲人的文章一并交给了曾布二人。

士林,士林,赵曦就想起后世那些所谓的高知、学者什么的,有大量的拥趸,却经常哗众取宠,甚至不介意颠倒事实来表现自己的认知高人一等。

说白了,就是一群无所事事没事找事的人,偏偏喊着可以站在道德高点的口号,蒙蔽着太多不明真相的人,胡乱起哄。

都无法说明他们背后到底背负着多少任务,要为那些利益服务······

当然,赵曦也不是说所有的都是道貌岸然,也有纯粹认为见解不同而呼喝喊叫的。

大宋很开明,早年赵曦还组织过官方朝廷的辩经,也就造就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

这无所谓,只要朝廷还能左右舆论,引导舆论,甚至对舆论有干预作用,一切都无所谓。

果然,都还是挺懂君王心思的。

不管是时论还是内参,都开辟了专栏用于关于华夷还是文化传承的专刊。只是,在每刊登一篇不同于赵曦意见的文章时,就会有不少于三篇对这种文章反驳特别有针对性的论点。

这已经不是群殴人家了,这是同一量级的高手痛揍对方。

所谓士林,本来就有科举不中后,郁郁不得志不得不混士林以求得名声的人。

那朝堂臣工是什么?那是从所谓的千军万马中创出来过了独木桥的英杰!即便是撰文,相对于士林而言,臣工也是游刃有余。

这就是势。

当时论文章开始刊登时,自然就会有人关注,并开始熟悉这个议题。

这时候,在所有反方文章刊登时,都有针对性的反驳文章,不管是文章的撰写水平,还是文章立意,以及旁征博引的依据,都要高于反方的文章,自然就会引导阅读者的认同取向。

曾布还是相当有悟性的。至于高遵裕,赵曦知道他吃几碗饭。

这些皇亲国戚,特别是国朝传承的将门,在诗书文化这方面,好像都是短板。

自然也很难从诗书文化的攻略中使用兵法。

这一轮的华夷之辩就这样开始了,多数人都觉得莫名其妙的,根本就没有任何诱因,稀里糊涂的就开始了。

知道时论和内参是怎么回事的,也就能明白朝廷的指向。而不明白时论和内参本质的,也因为这些文章的高下,开始有了华夏和蛮夷的认识。

根本就不是这回事……那些理解了官家文章本意者,也不能宣扬这是为收复燕云做舆论准备。

就这么糊涂着,连赵曦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糊涂事。

总是有明白人的……

“官家,耶律乙辛遣信使到汴梁了,并且在都亭驿入住,通过北辽使官向朝廷递书信,号称国书……”

这到底是个事,王安石很不耻,却也没有在内阁随便就决断了。

“什么意思?耶律乙辛递所谓的国书?”

赵曦也惊着了。

据各方面传来的北辽战况奏报,这时候的耶律乙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溃败迹象。

北辽朝廷平息内乱,完全可以用指日可待来判断了。

这个时间,耶律乙辛居然大言不惭的跟国朝递国书?

“回官家,确实如此。来人所言,耶律乙辛率本部,以及依附于他的三个大部落,将恢复契丹的国号……”

赵曦已经无语了,屁事没做成,做帝王的心倒是挺成器的。

“然后呢?”

“来使说,受他们契丹大王耶律乙辛所托……”

还好,没敢称帝,不过敢直接用契丹这个称呼为王,也足可以看清楚耶律乙辛的心思了。

“耶律乙辛要求有两个,首先,耶律乙辛请求国朝对他予以支援,在他登基之日,便是契丹归还燕云十六州之时。”

“所谓的支援,便是让国朝大军借道耶律乙辛控制的区域,直接对战北辽朝廷的兵马……”

“第二个要求,若国朝怯战,不敢出兵,请国朝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允许耶律乙辛率部内附。”

“只需要给他耶律乙辛一州之地,他将率部替国朝守卫北方防线,不允许北辽踏入国境一步!”

王安石真不想跟官家说这些侮辱大宋朝廷智商的事,可这是大事,不得不禀报朝廷。

“完了?”

“嗯,就是这些。”

赵曦真有点哭笑不得,真想不明白,这耶律乙辛是睡糊涂了还是吃错药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来使说,他们的契丹大王,对国朝时论所争论的华夷之说非常认同。”

“契丹,只要内附大宋了,他们就是大宋的子民,将会效忠大宋!”

唉,文章哪能是寻常事?这不,就有人借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