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

这一份书信,能看到耶律乙辛在最后时光的情绪。

有北辽魏王的感触,也有耶律乙辛作为一个人的领悟。只可惜,他还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到死了都没有醒悟。

书信所表达的很乱,愤懑?懊恼?愧疚?以及不甘,可能都有些。

甚至带着对大宋浓浓的不满,以及自己对大宋朝廷猜测的得意……

倒是真不失一个枭雄的本色。

“官家,出兵吗?”

王安石也不得不承认,耶律乙辛猜对了,大宋确实是想在耶律乙辛那些叛军被歼灭的那一刻,开始出兵北伐。

这无可厚非。

内阁商量过,也跟官家交流过。

北上跟北辽作战的难度,在于北辽骑兵改变以往列阵对战冲击的做法,学耶律乙辛那样,化整为零,采取官家所说的游击战。

若是那样,国朝应对相对要麻烦。番骑队对北辽骑兵,不像战车阵对战,没有绝对的优势。

而国朝出战的时机,选择在北辽朝廷歼灭耶律乙辛叛军之时,是因为那时候的北辽朝廷,是自认为最无敌的时候。

经过大宋朝廷两次的试探性进攻,也给北辽朝廷造成了大宋战力不过如此的印象。

最为重要的一点,北辽内乱一年,耶律乙辛祸害多半年,这近两年的战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北辽的战马储备,甚至让北辽的战马捉襟见肘。

以多数将帅的分析,这时候的将士最为暴烈,甚至发生营啸都可能,更何况作战?

也就在这样的时机出战,才能将北辽的作战主力,尽数拉到河北道,堂堂正正的跟大宋正面作战。

耶律乙辛猜对了,王安石不舒服,估计整个内阁都不舒服。

谋划了这么久,官家和内阁,所有的事都表演的很真实,包括两次出兵的不同意见,以及这次舆论的风起云涌。

结果却被一个逆臣看明白了,确实让人不舒服。

“造势吧!”

“造势?”

“对!朝廷要在全国朝掀起准备出兵北伐的舆论导向,造出一副要大举发兵北上的势头。”

官家的话,让王安石有些不明白。朝廷本来就是要筹备出兵了。谁都知道,一旦北辽朝廷决定围剿,那么耶律乙辛的叛军就很难活下去。

而时机就在此时。现在官家说要造势,做出一副北上态势来,难不成还不准备出兵吗?

“官家,如何造势?目的为何?”

“所谓造势,自然是势为主,而不是以实事为主。北辽朝廷围剿耶律乙辛的叛军,如今在国朝也应该是有所觉察,那朝廷就将这样的事广而告之。”

“同时,朕以为,可以选择部分叛军家眷情真意切的书信,也公之于众。受国朝恩惠,而心向国朝,自然有心劝叛军归属国朝。但,路途遥远,又被北辽围剿阻隔,实在难以南下归顺大宋。”

“一些叛军将领的书信,包括耶律乙辛的书信,也可以节选一部分予以刊登,让国朝的臣工百姓乃至叛军的家眷都看到,这些叛军因为国朝善待他们家眷,便生出了归顺大宋之心······”

“想做国朝顺民的叛军,国朝也是有义务解救的,特别是即将被北辽围剿之前,朝廷喊几声出兵征讨,甚至遣使北上斡旋以解救那些叛军,都是应有之义······”

这······王安石明白了,内阁诸位臣工够明白了。

先刊登北辽朝廷围剿叛军的事态,再选择性刊登心属大宋家眷的书信,再配合叛军书信的节选,在国朝形成一个这些叛军择良木而栖的现状,却被北辽朝廷阻拦。

因此,朝廷便遣使北上斡旋,为那些有心归属大宋的叛军斡旋。这不正是与朝廷恩准党项贵族自己入番骑为大宋征战相辅相成吗?

关键是,有了这样的舆论态势,即便是国朝有举兵北上的意图,北辽朝廷也只能是集中兵力继续围剿耶律乙辛的叛军······

耶律乙辛没想到,即便是临死,他的价值还是要被利用一次······

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些叛军的家眷,必将真的像耶律乙辛所说的那样,将他们的死亡都怨在北辽朝廷上。

“官家,老臣以为,在公布北辽朝廷的围剿行动之时,朝廷派遣北上的使臣,应该在汴梁乃至整个京畿道,兴师动众的北上。”

“另外,老臣以为,内阁,或者国朝民部、兵部等衙门,可以在这个时间拜访叛军家眷,以安慰其情绪,尽我大宋朝廷之诚意······”

朝廷本来就是这样,更何况还是敌对的双方。赵曦对王安石一个正人君子表现出一定水准的阴谋论调,并没有觉得意外。

本来就该是这样。内阁也都对这样的计划喜形于色了。

于是,汴梁的抵报先是刊登了北辽朝廷大军正集结兵力,准备围剿耶律乙辛叛军的文章。文章从耶律乙辛叛乱开始说起,一直说到近一年叛军在北辽境内仓皇逃窜的经历······

任何问题都可以从对立的两方面来陈述。比如耶律乙辛祸害北辽境内,笔锋一转,那就是被北辽朝廷追击着遍地逃窜。

这并没有什么,对于大宋的臣民而言,北辽的混乱,那是喜闻乐见。

本来还有些文士,准备着在第二天针对这样的事评论一番,甚至还有想发出大宋应该出兵的声音。

然而,时隔一天,抵报中刚刚出现了幸灾乐祸的文章,就再次出现了叛军家眷那情真意切的劝阻叛军归顺大宋朝廷的书信······

原来,根据大宋跟北辽的河东契约,大宋是可以接收平民,却不得接收违犯北辽律法的罪人。因此,在叛军溃败之后,这些家眷不得不跟叛军离别,从此天各一方。

当诸多家眷在大宋得到妥善安置后,那些所谓的叛军,多数便希望解甲归田,来大宋做一个寻常的顺民,只为能跟妻小相聚。

偏偏北辽朝廷不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一定要赶尽杀绝,导致他们不得不化整为零分散逃窜。

然而,北辽朝廷经过一年的谋划,终于将那些零散逃窜的叛军动向掌握了,便集结大军,准备歼灭。

同样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真相到底是什么,不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