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三八章 荣誉勋章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九三八章 荣誉勋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九三八章 荣誉勋章

本以为文彦博会是一副忆苦思甜的情绪,没想到,文彦博陈述时很平淡······

也算正常,国朝如今的现状,朝廷所具备的实力,让臣工们感触的只有自豪。这是一种超脱,或者说是可以俯视的情绪。

“官家,朝廷抵报老臣时时在看,老臣很庆幸能活着。百多年了,大宋一直以来的心结,也终于要解开了。”

“老臣惭愧的说一声,算是知兵事,能看明白,朝廷这次出征,必将全胜,而全胜不仅仅止步于燕云······老臣很欣慰。”

“过几年吧,老臣争取还能强撑几年,争取看到我大宋的疆域东西万里,南北万里;能看到我大宋将士在北疆牧马,在南海擒蛟······”

“到那时,老臣归天了,也可以带着这些消息,告诉先走的同僚们······我大宋是真的强盛了!”

说着,文彦博跪拜了,向官家跪拜了。

同时,整个内阁的阁老也跪拜了,整个议事厅的吏员、内监和下人,也一起跪拜了。

“官家,我宋真的强盛了!臣等为陛下贺!臣工为陛下贺!”

这一刻,所有人的跪拜都是真诚的,没有一丝杂质的虔诚。因为,大宋之所以能有今天,一切都来自于这一位真正意义上,英明神武的君王······

文彦博在内阁时,多少还有些矜持,可现在,对照大宋的改变,他的跪拜是诚心的!

赵曦受得起!

······

封桩库清点完了,所谓导致现状的原因也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这些物品的处置了。真心话,赵曦以及内阁大臣们,还真看不上这点财物。

尽管旧历时,先帝跟相公们在选择财物时也有甄别,留下的多是些越规制的物件,这些物事对于这才北伐就更没什么用处了。

这玩意儿别说兑换出去,就是赏赐都不可用。这一阵折腾,倒是给官家找下事了······

“毕竟是太祖遗愿,也是历代君臣的寄托所在,朕以为,还是赏赐下去吧。”

就这些破铜烂铁的,赵曦也看着烦,不值几个钱,徒增烦恼了。

“官家,老臣看过这些物件,多数是越规制的,赏赐于将士,不合适。”

估计也就是因为越规制,否则,就早年的朝廷财政,能不能留下还两说。王安石觉得这些破烂也只有留在内苑了。

“这是封桩库,是用于收复燕云的,用途不能变。朕意已决。至于所谓的越规制,换个样式即可。”

“还是以封桩库的说辞,以犒赏大功计,依照官窑瓷器的做法,对那些金银器重新回炉,落封桩库的款,作为荣誉的象征,赏赐于有功之将领臣工。”

赵曦有意做成后世勋章牌牌的样式,想了想还是没这样定。

“怎样的功劳获怎样样式和材质的赏赐,什么层级的又该是怎样的制式,内阁定一个标准,甚至可以广泛征求意见,把这件事作为战前鼓励宣扬······”

“同时,对早年的将士抚恤标准进行微调,将这次赏赐的制式标准,与抚恤标准相关联······”

封桩库是不再具有收复燕云赏赐的价值了,但是,朝廷并不是不能让所谓的封桩库,再次拥有太祖定下的价值。

功劳的赏赐,一直以来都是以布帛职衔作为赏赐的。国朝不是军功爵制度,是募兵役兵制,除了银钱,就是军阶。

对于那些退役的,死亡的将士,没有可以彰显他们功劳的物事。这一次,利用封桩库这个说辞,将剩下物件的价值虚化,却又可以让这些破烂增值。

这是一种赞誉,是一种认可,甚至是一种将来朝廷政策倾斜的依据。

赵曦相信,只要将这次宣传做到有效宣讲,必将能得到国朝所有军卒的认同,甚至会在战争中,为这样的奖赏而拼命!

甚至于那些外族番骑,会因这样的勋章赏赐,而自觉认同这个王朝······

大宋,早已不是一个在乎钱粮的王朝了。

内阁的诸位,也同样看到了官家这种方法执行后的效果。

果然······

赵曦没想到的是,首先关注这所谓勋章事宜的,会是讲武堂的那几位:狄青、种颚、郭逵,包括熊本。

“官家,臣依然可以上马作战,老臣自请前往河东,恳请官家将种谊调任河北道。他正值壮年,正是冲锋陷阵的年纪······”

种颚是在请战,倒是不提勋章。

“官家,老臣也可以上马作战·······”

“狄帅,你这是······”

狄青已经八十多了,跟文彦博都已经算是祥瑞了,这时候也在凑热闹。不就是狄家的子弟不在河北道吗?

还好,折家的直接告老了,没有在讲武堂混事,否则,这时候算是议事厅老将聚会了。

也是官家这些年提升武将地位了,即便是如此,老将也不敢直接谈赏赐勋章的事,只是以出征为借口······目的还是为这次的勋章来的。

至于郭逵,长子次子借亡,倒是有三个儿子,都是后期入伍的,都在河北道服役,不存在不属于主力战场的问题。纯粹是陪着来凑热闹的。

“狄帅、种帅、郭帅,封桩库是为收复燕云所设,云应四州也属于燕云。朕不会忘记收复云应的战功,内阁也不会忘记。”

“收复云应四州,是收复整体燕云十六州的基础。朝廷会拟定一定的方式,对收复云应四州的功劳进行奖赏。”

赵曦的话,让狄青等几人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他们还真不是为自己的战功来跟官家提诉求的。

一介武夫,一生能拥有他们这样地位,受官家这般善待,已经是止境了。可是,谁家都保不准有个子不贤孙不孝的······

这种荣誉证明,就连新入伍的小兵都清楚将来所产生的影响,他们这些老将,又如何不清楚这勋章的作用?

虽然不至于跟开朝时的世家荣誉相比,也算是大宋武勋的中坚了。

这一点,狄青和郭逵是体味最深的。国朝的文武之分,从来不是普遍的,而是他们这类草根出生的武将,才是朝臣攻讦的对象。

有了这样的荣誉勋章,就相当于以耕读传家的士族称呼······一代的荣誉哪能够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