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八章 苏颂是个有意思的人

第九八章 苏颂是个有意思的人

赵瞻很希望此时能有人出来帮一下腔,那怕是讨伐他也行。可没有,什么也没有,他能听到的只有自己噗通噗通的心跳。

他不明白,国朝这是怎么了?难道太子殿下就不能弹劾吗?

要说这人吧,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尽量还是别想着出风头,指不定招惹到不该招惹的大神。

赵瞻自庆历元年及第,便一直在州府转任,因磨堪经历满,今年方初转京官。

此时,东宫护卫对教导有了空缺,总教导定下来后,分教导成了鸡肋,也就没多少人争抢,所以轮上他了。

地方任职多为下州,初到京师听闻了不少太子的传闻,他将信将疑。在太子殿下将那个什么东宫职责让他誊抄时,他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一个根本不知道东宫护卫队是在怎样的妥协下筹建的人,居然就这么冒失的指手画脚了。

结果可想而知。

朝堂上大多数都知道这东宫护卫队是怎么回事。

那是从两三万的编制,太子殿下自愿裁减到十一的六率。并且太子殿下主动在军伍设立了文佐官,还是除了训练和战时管理整个护卫队的文佐官。

都已经这般了,你还想怎样?

况且,谁都晓得,这就是太子亲军,相当于官家的皇城司亲从官……你往皇城司塞一个文官试试?

再说了,所谓护卫作战,那就是在太子殿下遇险时保护,你能让那个时候文官指挥吗?文官是干那个的?

一个傻缺,被太子怼回来了,活该。

整个紫宸殿,没一个同情赵瞻的。

所以……

赵祯感觉等了很久,他在等着这些朝臣因为曦儿的自辩檄文。开始大范围的朝自己喷唾沫。

可奇了怪了,等这么久,居然没人吭气。怎么回事?

赵祯刚才闭着眼,是准备忍着呢。这时候睁开眼……场面很诡异。

所有人,没人看他,不是在闭目养神,就是在偷窥赵瞻。这回……这又是怎么了?

“庞相公,此事该当如何?”

“国朝不杀士大夫……国朝不杀因事上言者……此乃祖宗法度……”

这……赵瞻再一次惊着人了。官家也只是问一下相公针对太子殿下自辩书如何了结,你叫唤啥了?

谁杀你了?谁又要杀因事上言者了?

就这德行,也算是士林奇葩了。真如太子殿下自辩书中所言,立场不坚定,遇事不冷静,随时会变节的见风使舵之徒……

“陛下,外放广南吧。”

随着庞籍的这句话,也就是说这事算是落下帷幕了,或者说告一段落了。

然而,就是然而,赵曦所撰写的东宫护卫队内部管理以及职责的奏疏,居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在朝堂通过了。

因为谁也不想外放,更不会想去广南,广南那地方……也只能呵呵了。

……

赵曦这边还没有完全就绪,倒也不是很急的事儿,就是自己所设计的护卫队近身格斗武器一直做不出来。

军刀,赵曦压根就没敢想,他就是想把军刺搞出来。说真的,那玩意儿他觉得用起来最顺手。

可赵曦高估了此时的炼钢水平。想当初,全民炼钢……好吧,那是哄人的。但后世确实几乎遍地皆钢厂了。

没想到这代表着国朝先进技术工艺的将作监,居然无法做出一把合格的军刺来……倒也不能这么说,赵曦不希望是做自己手喷子那种,一把万贯,他需要的是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工艺。

赵曦废那么大劲,又跟庞相公耍心眼,才从将作监划拉过几个大匠,结果也就是这种水准。

至于给他做手喷子的,他是铜匠,没掺和这事。不过那老头已经被赵曦戴上了整个营地工坊的总负责了。

没人看得起这些人,也没人看得起这些职位,又不是将作监序列的职数,有太子的面,朝堂也没吝啬。

这还是本朝的匠人位置提高了很多,早些年都归于奇淫巧术了。

赵曦又一次来工坊了,这已经不知道第多少次了。

“崔匠,今日……”

咦?这工坊怎么会有文士?哦,是教导,是那个苏颂。

“颂见过殿下。”

“子容因何而来?”

赵曦有些奇怪,好好的教导,不去背诵条例,以便将来好处置丘八。这文士怎么想起来到这地方了……

“听闻殿下责工坊做事,颂素来对工匠之艺喜好,故到此观之。”

喜好工艺?这倒是赵曦第一次见这时代有这样的文士。那个写《梦溪笔谈》的沈括,他还没见过,那个还是知道的。

“子容如何看待此事?”

“回殿下,吾这几日观之,工坊大匠工艺精湛,所铸之军刺堪比刀剑锋利,有棍锏之重力,是乃良器。”

得,这话……大哥,这不是朝堂,这是私底下,至于那样谨慎吗?一堆话全是恭维,就不能说些有用的?

嗯?不对,好像意思是说自己为什么不满意?

“子容觉此物尚可?”

“非尚可,实乃精良。”

果然如此。赵曦也真没法说出理由。

军刺对他来说太熟悉了,可工坊做出来的,他一上手就知道份量不对,重不少,并且他也试过,太脆,韧性不够。

“中正,拿锏来……”

好几次了,王中正和李宪也都明白殿下要做什么。他俩一人拿锏,一人拿军刺……

“叮当……”

十七八的后生,正是有用不完劲的时候,两人对砍,军刺瞬间就断了。

“殿下,锏为重器,以重砸为攻击手段,而军刺可刺、可砍、可挑、可砸,刀剑与锏的用法均可适用。自不可以其之短攻锏之长。”

嗯,这苏颂倒是看到军刺的优点,可……怎么说呢。

“太脆,吾期此番碰撞而不断。”

没法说清,不是说现时的语言限制了,是赵曦没法解释自己熟悉的感觉。

“殿下,若论脆性,恐非铁物,需添加些他物或许能成。”

对呀……这时候赵曦脑子里想起一个概念,好像是说生铁跟钢的含碳比例,该不是炼钢就是在炼铁中添加碳吧?问题什么是碳?有怎样往里添加?。

不懂,不懂不怕,可以试试。

“崔匠,汝将焦炭碾碎,于锻造整个过程添加些做个尝试。”

不过,这个苏颂,是赵曦发现的第一个有发散性思维的人。

有点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