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878章 有应对(求月票求订阅)

第878章 有应对(求月票求订阅)

黄龙北顾一千里,极目所至浩淼无涯。

大水泛滥最宽处近两百里,窄处也有数十里。

齐河县与济南城情况算是好的,但两城一南一北之间五十里,也是一片汪洋。

“快,把衣物分发下去……换过衣物的都到北城,你们组织他们到平原县,动作快,城头站不下这么多人了……”

罗德元也是星夜载了粮食物资赶到齐河的。

因齐河与济南正处黄泛中心,故而左经纶坐镇齐河负责北岸救灾。北面各地的官员也纷纷赶来,整合物资再调配到上下游,也把灾民送到北面安置。

“大人,船不够了……”

“先送一批,让平原守军速造小船送过来……”

罗德元自己也是浑身湿透,正忙得脚不沾地,忽感到身后被人拉了一下。

一转头,是个十来岁的小孩。

“孩子,你冷不冷?要冬衣吗?”

“敢问可是罗御史当面?有人在捉我,求大人救我。”

罗德元微讶,转头一看,那边人群拥挤,有几个士卒正推搡人群,在寻找着什么。

他没有犹豫,拉过那孩子,迅速转进一个搭在城头的窝棚。

“是谁要捉你?发生什么了什么?”

那孩子抬着头,眼中忽泛起泪来,道:“小子陈璜,家父陈京辅,家父因直言被夏大人捉了,求罗大人相救……小子早闻罗御史清廉方正之名,曾将全部身家捐国。”

罗德元顾不上那‘全部身家’只有八钱银子的尴尬,听得‘直言被捉’四字,眼神便郑重起来,让陈璜细说。

整件事听完,他稍稍松了口气。

还好,只是夏向维为与陈京辅意见不合。

但这件事他却也并不小觑。

陈京辅要禀奏建议,夏向维却封锁言路,此例一开,败坏吏治之始。

“此事我会报于齐王殿下知晓,但也要事先了解清楚,陈大人说要固黄河于山东,可有详实方案?”

“家父本以画好图纸,但被河水浸毁了,不过他脑中已有方案,只要诸位大人肯听他细说……”

罗德元又问道:“那为何夏大人不愿听陈大人细禀?”

“家父拙于口舌,那夏大人却机锋凌厉,家父一时辩不过他。而且那夏大人什么都明白,就是不想听家父说。”

罗德元点点头表示了解。

——自己就是这样,心有滔滔万言,不知为何一开口就是辩不过别人。

“你可知若依陈大人所言,需花费几何?”

陈璜竟还真知道,道:“家父言朝廷往年治河岁费五、六百万两,如今若用五年之费,可抵二十年之功。”

三千万两?!

罗德元脸色一凝,整个人都沉默了。

他隐隐觉得,这父子俩怕是在逗自己玩。

“堵住上游溃堤,使黄河回归故道,又花费几何?”

陈璜低下头不回答。

这事陈京辅虽未说过,但他一个小孩子也知道那不用花多少银子。

罗德元皱了皱眉,他是做过事情的人,知道账还不能这么算。现在事情都没开始做,说是三千万两,谁知道后面够不够?一旦开始了,那才真叫填不上的窟窿。

回头齐王问自己这治河款项从何而来,难道说“下官攒了三两银子,愿全数捐出来”不成?

过了一会,陈璜忽问道:“罗大人莫非也觉得山东百姓才是治下之民,他方百姓则无关紧要?”

“我从未如此想过。”

“那为何诸位大人忍见南河沿岸年年困苦,也不愿拿出钱银来根治黄河?难道堵住缺口,黄河就不继续为祸了吗?大人是觉得眼不见为净吗?”

陈璜说话不快,但问题却很直接。

罗德元被一个孩子如此质问,登时羞愧,喃喃道:“倒也不是这样,只是山东也没有这么多银子……”

陈璜见到夏向维就转头跑掉,但碰上罗德元大概是觉得他比较好相处,嘴里又是一个个问题吐出来。

“但罗大人刚才不是说,为官当为百姓谋福,为臣当为君王直谏,不管银子拿不拿得出,做臣子的岂能像夏大人那样蒙蔽上听,把我爹直接关起来?”

“罗大人今日觉得何必找麻烦给上官添堵、不予理会此事,但以后黄河在南方溃决,淹没数百万人家,罗大人心安吗?不论事成不成,忠言敢谏才能问心无愧不是吗?”

罗德元倏然起身,道:“我必向齐王殿下禀奏此事!”

“啊?不是奏报国公吗?”

“自是向殿下奏报,殿下就在济南。”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在……济南?”

“是啊,殿下重病了,但此事我必面呈于殿下……”

陈璜闻言愣了一下,忽然觉得好失望啊。

——连我都知道殿下在徐州,这位罗大人却什么都不知道,消息这么不灵通,怎么能救我爹啊……

~~

一封密信从济南出来,一路辗转,在四天后进入了南京。

有人摊开了它,扫了两眼之后,迅速跑去见太平司指挥使徐君贲。

“指挥使大人!好消息……王笑的亲兄弟在大水里死了一个……”

徐君贲一转头,又惊又喜。

“太好了!死了哪个?王珍还是王珠?”

“都不是……是王宝……就是王家老四……”

徐君贲沉默了一会,漫不经心道:“也算是个好消息吧。”

从济南打探一次消息回来不容易,尽是这些鸡毛蒜皮之事……

等到下午,徐君贲到东阁见郑元化,也先提起了此事。

郑元化听了,微微苦笑了一下。

——跑过来说这无关紧要的,搞得好像老夫掘开黄河是为了淹死王宝一样。

……

“卑职是来告知老大人,沈保在朝中余党皆已肃清,就是复社有几个骨干逃走了……”

徐君贲汇报了一会之后,案子后面的郑元化有些不耐听这些,打断了话题,忽问道:“王笑回山东了吗?”

“还没有,他还在徐州……”

“还没有。”郑元化低声喃喃了一句,似乎有些诧异,问道:“他还在徐州做什么?”

徐君贲低下头,拱手道:“卑职不知。”

郑元化刚才这句话却好似不是问他,自语自言道:“这是要取淮安了……”

“老大人?”

“下去吧,记住两件事。第一,多关注山东局势;第二,清理沈保余党,不要只盯着他们骂了老夫什么,看看朝中都有谁家欠了税银……”

“可是谁家又没有欠税银?”徐君贲想问,最后却把这句话收了回去。

他离开东阁,心中依然有些不解。

这次老大人翻手为云,借沈保下令水淹山东一事彻底扫除异己独掌朝堂,但起来似乎并不快意,也不知是为什么?

另外,好不容易重执权柄,为何又要让自己把所有朝臣都得罪光……

带着这些疑惑,徐君贲又去了户部衙门拜会温容修。

两人进了秘室,徐君贲问出心中疑惑。

温容修微微苦笑,道:“清理沈保余党、清理复社,远不是权力之争,更不是你认为的老大人想要报复谁,以老大人之心胸心界,岂会停留在区区沈保身上?”

徐君贲道:“但如今外阻山东、内除沈保。老大人重掌朝纲,大可缓缓图之,何必要心急火燎地催科?”

“你们只知首辅大人玄谋庙算,却不知他的无奈。比如这次水淹山东,不为别的,只‘忌惮’二字。”

“忌惮?忌惮王笑?”

“徐指挥使认为这次大水能削弱王笑之势几成?”

“该能削他三成之势。”

“那又如何呢?”温容修叹道:“削他三成之势,能给江南争多久的喘息之机?一年?两年?力挽危局,不能只盼着敌人有多弱,而在自身有多强。如果江南不是这样的糜烂之局,首辅大人又如苦出此下下策?”

徐君贲依然有不解。

温容修无奈,摆了摆手,把话说得更明白些,道:“你别看江南好像一派繁华,其实像是一个重病跌倒的胖子;而山东虽贫瘠之地,却像一个朝气勃发的虎虎少年。现在这少年想要打过来了,病倒在地的胖子站不起来还击,只能伸脚绊了他一下……但绊过之后,病胖子还是打不过这虎虎少年,怎么办?”

“怎么办?”

“绊倒对方一次,难道还能盼着一个病人次次把对方绊倒?自是争取时间来治病,而治病便要问诊买药,关键在于银子。”温容修道:“天下事,说来说去还是银子的事。”

徐君贲道:“但这银子……怕是不好拿。”

他沉吟了一会,道:“温大人给我打了个比方,我也给温大人打个比方吧……这个病胖子有银子不假,但银子都吞在肚子里,要想吐出来可难。”

温容修眯了眯眼,道:“那就开膛破肚,不然老大人要你这把太平司的刀做什么用?”

“但开膛破肚,病胖子可就死了。”

温容修默然了一会,缓缓道:“自己剖,好过让别人来剖……”

~~

“首辅大人要收织税,此事绝不可取。”钱谦益长长叹息一声,又转向柳如是问道:“夫人怎么看?”

柳如是略略思索之后,摇了摇头,道:“不可取。”

“江南积弊是不假,士绅富可敌国也不假,此事表明上看只是向士绅大户缴税,于国于民皆有好处。但首辅大人忽略了一点……今日向织纺大贾多收一分税,明日这些大贾便要从织工身上再把这一分损失收回来,到最后,苦的还是最下层的百姓……”

“夫人所言甚是啊。”钱谦益道,“江南积弊不是只有他郑元化知道,老夫又何尝不为之忧虑?但正是因为积弊已深,才越做越错,做得越多害民越深。”

“依妾身所见,织税只是尝试,首辅大人只怕是想要效仿虢国公在山东所为,此次还是在为商税改革铺路。”

“学王笑?”钱谦益微讶,抚须沉思了一会,道:“是啊,经夫人一说,如今看来,诸多端倪便是效仿山东的先兆,难怪要如此打压复社……”

柳如是道:“据妾身所知,山东之法有诸多条条框框,僻如有‘最低工钱’一说,似乎是雇用劳工,月奉不得低于八钱……故而加征商税,虢国公做得到,而首辅大人做不到。”

钱谦益点点头,道:“哪怕想要照搬王笑之法也是不行了啊,王笑兵权在握,万事一言而决,江南却有军镇割据。另外,风气亦是不同……”

他摇了摇头,深深叹息一声,又道:“今日我邀了几位好友,说起这催科与织税之事。夫人可知他们是如何应我的?”

“想必是有抵触?”

“抵触自是难免,他们说的是‘听说清朝入关之后,地亩钱粮,俱照我朝会计录原额,还保留士人功名。反观王笑之辈盘剥无度,倘若郑首辅重回内阁是也为了剥皮,还不如投了清朝’,又说‘礼仪之邦,礼仪之邦,如今看来,那顺利皇帝比楚朝官府更讲礼仪’……如此种种,哪怕是气话,也让人心忧啊。”

柳如是听了柳眉一蹙,似觉有些震惊,最后绣口一张,吐出两个字道:“无耻。”

“他们确实无耻,但我只怕首辅大人这样一意孤行下去,万一激起江南民变如何是好……”

钱谦益说着这些,侧目看到柳如是那动人容颜,心中忽然想到另一件事。

——算时间,那复社陈惟中也该已经被清算了吧……

~~

“陈惟中?”

“是,他是延光十一年进士,三年前在绍兴推官任上时,曾平定了东阳暴乱。先帝本想迁他任职兵部,但后来他为母丁忧了……他是复社骨干,才名犹在复社四子之上,与方以智交情最好。”

王笑微微沉吟道:“也是复社才子……他来做什么的?”

“特来投效国公。”张端补充道:“这次郑党把掘黄河之事推在沈保头上,还陷害陈惟中,称他参与了谋划。”

“可堪用?”

张端觉得有些为难,大家都是少壮进士,彼此都有些交情。遥想当年,每有文会,陈惟中、方以智都是众星捧月,自己闷不吭声缩在后面……如今却一个个都要自己举荐。

——方以智已经把办砸了,现在陈惟中也来,自己该怎么说?

思来想去,张端还是道:“陈惟中之才,高下官十倍不止。”

“那就让他进来吧……”

王笑这时不并在徐州,而是在君保山的军营中。

今天是大年夜,他还在与童元纬大军对峙。

不一会儿,陈惟中他走进帐中,他时年已四十岁,比起复社四公子更多了一份沉稳和沦桑。

他风尘仆仆,衣裳上破了好几个地方,似乎是一路逃难而来,但头发却梳得很整齐。

第一眼他给王笑的印象颇好。

二十多岁的侯方域、三十多岁的方以智,再有才华,欠缺磨砺也未必好用。但四十岁的陈惟中比他们显然要成熟些。

陈惟中也在打量着王笑,目光中有讶异,也有些审视。

王笑被他看着也不生气,随口道:“新年好啊。”

陈惟中一时恍然,苦笑了一下。

本想在家中安稳过年,如今遭奸党陷害,颠沛流离,还有什么好的?

“国公不放童元纬大军离开,是要取淮安?”

“是。”

“若我所料不差,国公是想俘虏童元纬大军作为人力,再取下淮安,拿徐淮税赋弥补山东损失?”

“差不多吧,但只有徐淮的税赋还不够。”

“不够?”陈惟中想了想,忽眼睛一亮,问道:“国公是想治理黄河?”

“是。”

“但国公击败童元纬之后,只怕也难以再攻打泗州、扬州了。”

王笑问道:“你有何建议?”

“建议不敢当,在下猜一猜国公的打算吧?国公取了淮安,应该是再取河南,如今河南为各方势力交界,但各方也无力管治,不需多少兵力便可轻易拿下。如此,国公当可在开春之前将控制范围扩至潼关以东、淮河以北。还有时间劝耕兴田,稳定民生。”

“人家下棋占边角,你却劝我占中间?”

“国公本就是这样想的,不是吗?”

王笑道:“但河南比山东还贫瘠,我需要银子。”

陈惟中道:“银子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有了人口和土地,自然能产出银子。”

王笑这才点一点,抬手请了一下,道:“坐吧,说说你的看法。”

“是,如今郑元化开掘黄河,我认为国公最好的应对当是把黄河稳固在山东,并尽快占据河南、徐淮。如此一来,虽然山东小有损失,国公却也得到了没了黄河之祸的大片膏腴之地……”

张端忽拱手道:“陈兄高见,但我认为黄河不宜走山东,但使之回徐淮故道为宜。”

“岂可再走徐淮?”陈惟中笑道:“若如此,国公取徐淮,得到的只是一片烂地而已。”

“山东连河道都没……”

“都住口。”王笑道:“一个是松江人,一个是掖县人,我懒得听你们俩争黄河走哪里。”

“是。”张端道。

陈惟中却是苦笑道:“我说黄河应走山东,与我是哪里人无关……”

张端又道:“岂能无关?你亲朋多处苏地,饱受……”

“还不闭嘴?”

“是。”

“陈惟中,继续说。”

“是,山东本就是四战之地,与其留着河南作为缓冲、不如取之,与山东、徐淮连成一片,西守潼关,南临淮水,东至大海,只等国公收复燕京,则可盘据中原。出徐淮、占河南、伐燕北,这正是太祖皇帝驱逐蒙元的路线……

河南人少地多,而徐淮少了黄河之祸,亦有空出许多良田。到时国公有了土地,缺的便是人口。比如,国公只须遣一能吏坐镇徐淮,开荒分地、救济难民,自可吸引江南走投无路的百姓过来,而河南也是如此……有了人和地,何愁没有税赋银两?”

王笑道:“你就是那个能吏?”

“不错。”陈惟中拱手道:“非是在下自负,国公治下有百战雄兵、有清明吏治,这样的情况下,若还不能把徐淮治理得富饶繁华,这辈子的书也白读了。”

“前提是,黄河需要固流在山东?”

“是。”陈惟中道:“国公只需杀关明、童元纬,震慑徐淮富户,俘虏两镇劣卒,取其金银珠宝,便可先开始固流黄河之工程。只要徐淮没有黄祸,不出两年,必有昔日繁华之景象,再加上河南广袤之地。何愁没有税赋、治河款、军需?”

他脸上有些苦笑,神情却是端正,拱手又道:“国公既然在除夕之夜还与童元纬大军对峙,想必也是如此打算的……或许缺的便是一个到时能让国公抽身回济南的能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