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明 >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半月谈

汉明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半月谈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10:40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半月谈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只有陈子龙唾沫横飞地激昂着,“世人都说吴王曹操,其实不然,他是刘备,明面上是拥汉,实则取而代之,他哄骗的不是世人,而是他自己!不成,我得出海找他去……得和他辩论是否……他魔怔了!”

还真别说,陈子龙说走就走,他拔腿朝外奔。

却被钱肃乐一把拽住,“吴王不想见你。”

“胡说!”陈子龙怒目回瞪。

“这是吴王原话。”

“呃?”陈子龙傻眼了,可随即吼道,“不想见也得见,除非他杀了我……要不,还我两年光阴,我投永历去!”

钱肃乐悠悠道:“吴王原话是,本王不想见他,除非他能自个把自个的心思揣摩明白了,然后把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再来见本王。”

陈子龙一愣,瞠目看着钱肃乐,问道:“什么意思?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钱肃乐摇摇头道:“我只传话,不做解释……因为我也想不明白,正因为想不明白,所以不能为你解惑。”

陈子龙蹩眉想了老半天,使劲地拍打着自己的头道:“这说不通啊,什么叫把自个的心思揣摩明白了,又什么叫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他这只是故意在避我!有道是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他理亏……!”

钱肃乐道:“这话吴王与你说得一样,理不辩不明。所以,他让你去辩,和自己辩,和天下人辩。”

陈子龙再次瞠目起来,他愤怒道:“我只有一张嘴,和自己辩还说得通,如何与天下人辩?”

钱肃乐悠悠道:“吴王在大将军府麾下,新设了一个衙门,称为汉明半月谈,大体上与原邸报相同,但面向的是天下人,以邸报的方式,将大将军府的时政和天下事传递给天下人。吴王说,堵不如疏,愚民不如引导,你陈子龙如果愿意,可为汉明半月谈之总编撰,从二品衔,与三台并立,独立于三台之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汉明半月谈,职责在于以民间舆论监督三台,锄强扶弱,要起到讲真话、办实事的目的,让民众人人了解、通晓法理,唯有将法普及、理辨清、礼传颂,天下方可真正太平。”

陈子龙愣了,愣了很久。

突然怪叫一声,冲着钱肃乐吼道:“好你个钱希声,你就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吗?”

然而他的脸上是兴奋的,因为他等了两年,终于有事做了。

钱肃乐反而没有搭理他,而转头对吴伯昌道:“吴翁啊,你我还有张苍水三人,皆为汉明半月谈之副总编撰,这就是吴王令我与二位商量的原因。”

吴伯昌一直在担心,担心儿子真得会弃世厌俗、自我放逐,可现在他明白了,儿子是对的,既然立心为天下,那么就让天下人,来决定天下事。

吴伯昌颌首道:“此必将为盛事,老夫求之不得!”

……。

报纸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实行的是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办事处叫做“邸”,各郡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主官之间做联络工作。

他们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正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这称之为邸报,一直延续到明朝。

到了清朝,邸报更名为京报。

吴争其实早就想将报纸推向大众,这是开启民智最快速的方法。

可一直以来,大将军府所辖之地,连年的战争,加上嘉兴以北各府一直被战火笼罩,报纸没有合适的运作环境。

而且,当时民间识字之人确实不多,一个县,收拢识字这人,也就百中取一,这还是因为江南比较富裕。

但眼下不一样了,单就绍兴、杭州、嘉兴、松江四府之地,三大院校的生员加起来就有万人

之众。

这还是一届,三年多了,年年都有招收,年年都有毕业。

所以,将报纸推向民众的时机到了。

一户人家中,只要有一人识字,就可以将报纸的内容说给家人听,并解释清楚。

吴争推行报纸的用意,其实只有一个。

让百姓明白,什么才是国家、民族、正朔。

只有明白,才可以真正去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

而对于陈子龙的任命,其实是吴争考虑甚久的结果,陈子龙有才是公认的,当然这才,更多指得是文才,文才也有分类,陈子龙的文才,更擅长的是诗词歌赋。

明朝的进士,在当时的社会中,几乎是全能的。

科考考的不仅仅是文章,在明末时,同样增设了武科,这也是史书上经常看到,明明是进士文人出身,同样在带兵打仗,而且还打得不错。

譬如钱肃乐、张煌言等人,都是正经的进士、举人出身,可一样能带兵打仗。

陈子龙也一样是进士出身,但他的偏好,更适合谋划、编撰。

但吴争用他,也并非仅仅是陈子龙笔杆子过硬,而是陈子龙的性格,为求目的,不择手段。

五年时间,治下十一府中,旧势力、旧观念只是蛰伏,而非被清除。

既然时势不允许吴争用更为激烈的手段,那么,文攻不武斗,成了吴争眼下唯一的选择。

所以,吴争用陈子龙,以他犀利的性格,去抨击官场、商场、民间的弊端。

当然,吴争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因为陈子龙是把双刃剑,伤人也可能伤己,但吴争自问行端立正,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嘛。

报纸配合明社,及三大学院,对社会思想的影响力,这涉及的人数,那可不是个小数目。

以财政司资助,以成本价的五成,亏本向民间销售,并以里、村为单位,建立免费的报栏,供人阅读,以了解时势。

就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让民众真正参与进来的思想变革,正悄悄地在十一府土地上发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