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明 >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战(一)

汉明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战(一)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10:40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战(一)

汉明正文卷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茶山海战Ps:感谢书友“20190102151451055”投的。

对于施琅而言,能独领一师,确实出乎他的意料,这也让他对吴争的知遇,感恩之心油然而起,相较于在郑森手下的憋屈,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提防和疑心,对他而言是题中之意,那么,就用战功去消除它吧!

施琅望着越来越近的敌舰,他沉声下令,“七舰前出迎战,山阴号率十二舰左侧迂回,慈溪号率十二舰向右迂回……。”

前出迎战?

这又是一个敢于临战抗命的主。

显然,这与吴争事先的命令是相悖的,施琅是参加战前军议的三大水师主将之一,他岂能不知轻重?

可他还是抗命了。

敢于抗命的将领,多少真有些本事。

……。

吴争接报之后,怒了。

怎么自己的手下,一个个都是抗命的主?

是得在战后好好惩治、整肃一番了。

可此时,吴争强忍心中怒意,改变战术,“令王一林率己部水师迅速转向东北,抢占战场以北位置,随时对舟山水师进行增援,令张名振率三十艘主力舰及战舰若干,立即接应舟山水师后撤……告诉施琅,本王生气了!”

吴争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这个道理,就算屡次抗命的蒋全义都很清楚,真到了那时,蒋全义就会乖得象只小白兔,所以,吴争这个威胁,在北伐军将领中很好使。

……。

这时的通讯自然没有后世那么灵便。

但古人从不缺少创造力,二十里一艘传令船,桅杆上的了望哨可以随时用旗将命令传达出去。

这种方式的传递,二百里的距离就根本不是距离。

然而,施琅依旧固执地抗命了。

海战一触即发,舟山水师打响了此次海战的,第一炮。

或许,番人舰队根本没有想到,汉人敢打第一炮,他们虽然有更远的火炮射程,虽然他们在二十里距离开始减速、准备开炮,但毕竟没有开炮。

舰船的转向,不是一蹴而就,船舷对目标,也不是正面相对,而是约三十至四十五度角对准目标,也就是说,船依旧在前进。

而施琅令七艘主力船前出迎战,虽然阵型是“品”字三角形,可方向同样也是夹角对敌。

这样一来,双方的实际直线距离,其实已经缩短,堪堪进入了水师主力舰的射程范围。

施琅所部,有一批从郑森那“挖”来的老水手,他们操炮、使舵的技能是熟稔的。

对风向辅助更是得心应手,此时的风向,正对着敌人,那么水师的炮弹射程,实际上是高于十八里的。

或许施琅正是见风向可用,才敢抗命迎战吧?当然,这是揣度。

七舰一轮试射,无数的炮弹在敌舰四周炸一道道水柱。

敌舰队吓了一跳,但随即向水师开炮反击。

这一轮,双方都是试射,也就是说,以一侧舷炮,各层每隔一、二门射击,以测定炮弹落点进行下一轮开炮前的校正。

那么,问题来了。

水师七舰此时是全速的,而敌舰是减速的,大型战舰加速和减速,所需要的时间有些长,船体沉重嘛。

这样一来,敌舰的炮弹大都是落在七艘身后,而水师的炮弹,却在这一轮中,幸运地形成了跨射。

幸运吗?

不。

有句话说得好,幸运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

施琅有准备,这七舰之上的舵手、水手、炮手,无一不是老兵。

他比吴争更疯狂,这是打算一仗就报销掉舟山水师的骨血啊?

但后面怎么不知道,此时,水师七舰却领先于敌,形成了第一次跨射。

跨射倒不是说下一轮就一定能击中,而是南路的概率会变得很大,但这对敌我双方的士气、信心都是不可估量的。

相对于水师七舰上将士齐声的欢呼,敌舰上的水手们,脸色就有些黯淡了。

海战,没有撤退二字。

战败,要么被俘,要么死,再无另一条路可选。

在这种士气此消彼涨之下,双方第二轮炮击开始了。

敌军主力舰是三层七十二门炮,单侧三十六门,比水师五十四门炮的主力舰,单侧要多九门。

然而,当第二轮炮击时,敌舰一艘中弹,冒出滚滚浓烟时,水师七舰完好无损不说,还迫近敌舰至十五里距离。

这就引起了敌舰阵型的一阵混乱,许多士兵纷纷猜测,这是上帝在帮着黄种人,否则,怎么会赐于黄种人恰到好处的风向呢?

当然,联军之中也有人不这么想的,譬如从马六甲海峡起来凑热闹的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第二舰队统帅纳布尔,他就是个异类。

此时欧洲海战,由于双方参战舰船动辙上千艘,海上通讯极不方便,所以,有一种不成文的战法,那就是双方各自将战舰排成线列,彼此接近,然后互相对射,甚至下锚对轰。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炮越造越大,船舷炮门数越造越多,譬如“海王霸王号”,几乎创造出单艘舰船火炮门数的最高记录,达到一百三十多门。

将战舰排成一线,便于司令官指挥和实地监控,可以清楚地看到是谁在出工不出力,亦或者消极怠战,甚至后撤。

否则,浩瀚的海面上,谁能保证每艘战舰都在向敌人射击?

这种战法,基本上就是脱胎于欧洲火枪兵的“排队枪毙”战法,也是“战列舰”称谓的由来。

英吉利特地为此撰写了“海战条例”,将这种刻板、近乎于僵化的战法形成固定模式,被各国效仿。

纳布尔是个异类,他崇尚于标新立异,譬如,他就不喜欢抢占上风位,而是喜欢抢下风位。

上过船的人都知道,上风位好啊,顺风船开得快,炮打得远、精准度也高些,最关键的是,万一打不过,大喊一声“扯呼”,溜不也溜得比人快吗?

可纳布尔却喜欢抢下风口,他认为这是老天爷当督战队,逼着大伙一起死战,否则死一块。是不是有些象兵法中的背水一战?

而且,纳布尔更喜欢部署双纵队或者多纵队,以强行分割对方阵线,进行进攻。

很显然,这对于战术已经僵化的欧洲佬而言,纳布尔绝对不受欢迎,打破成例的人,最不受欢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