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明 >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复海州(三)

汉明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复海州(三)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10:40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复海州(三)

岳乐是真听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

这炮声非常独特,完全不是己方红衣大炮所传出的声音,也与此时城外敌军的炮声不同。

炮声一响起时,岳乐心里就惊骇了,这才让他整个人为之一震——东门一定是出事了。

可岳乐不能当场明说啊,他如果将东门出事说出口,那就是事实了,城中军心必定大乱。

两面受敌,而且都是清军无法还击的火器。

血拼不怕,怕得是只能挨打啊!

东门传来如此密集的炮声,只能说明一件事,南门外敌人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岳乐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一直将海州东门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可这时他意识到,海,对于拥有三大水师的吴争而言,绝对不是阻碍。

岳乐由此想到两年前天津卫、大沽口海战,吴争派了一支水师袭扰,当时仅不足千人登岸,就一直从大沽口打到了天津卫城下。

当时朝廷还是派了钱翘恭率其枪骑增援天津卫,击退了来犯敌军,可眼下想来,这或许只是掩人耳目的伎俩吧?

岳乐不得不喝问东门“缘故”,意图拖延东门受袭的消息在军中流传开来。

但他知道,这,瞒不了多久!

岳乐稍一思忖,立即调出一支偏师增援东门,而他自己则迅速击鼓召将,准备出战。

所谓出战,就是迎战,出城迎战!

这已经完全悖离了岳乐只守不攻的策略。

可眼下,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两面皆是强敌,如果等天亮,守军发现两面受敌,士气定会一落千丈。

海州城太小了,小到东、南两个方向一旦同时向城内开炮,足以覆盖城中任何一个区域,清军原先找到背靠一堵实墙来躲避城外炮火的方法,瞬间就失去了效用。

而城内,一万六千余人中,有五千人是骑兵,与其被闷杀在城内,让敌人兵不血刃地攻下海州城,不如出城拼死一搏,就算失败,也可……转进。

这是岳乐此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而这方案,是正确的。

吴争对海州城已经志在必得,不是岳乐一万六千人能抗得住的。

但,岳乐依旧没有认识到两点,一是东、西两门已经被封堵死,哪是短时间内能清理的?

二是风雷骑已经守在东、西两座城门外,清骑出击,岂不是正中风雷骑下怀?何况,还有一支正磨刀霍霍的小林骑?

……。

钱翘恭之前很郁闷。

被吴争冷不防地点了迈密,钱翘恭就明白,吴争对北伐军的掌控,已经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

连自己一个风雷骑指挥使做了什么事,都很快传到了吴争耳朵里,可想而知,军中发生任何一件事,都难逃长林卫布下的耳目。

钱翘恭倒不是怨忧,他其实心里很清楚,正象吴争说的,迈密是私德,战场才是公义。

如果迈密真是清廷派来的细作,那么,她与自己的关系,必会在军营中来去自如。

可真要钱翘恭对迈密装作路人,以钱翘恭的心性,也做不到。

吴争提出以他的名义,送迈密去杭州府交给父亲,这让钱翘恭确实松了口气,最大的难事解决了一半,那另一半,就是自证清白了。

怎么自证?

杀敌!

杀得越多,便越能证明清白!

这便是钱翘恭此时的心理。

对他而言,清白二字,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所以,在西门扑了个空之后,钱翘恭不加思索地下令,向北门迂回。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出战时,风雷骑是分兵两路的,一路西门、一路东门。

但钱翘恭心里很清楚,吴争在东面部署了奇兵,那么,钱翘恭不用多想,就在两路兵马中厚此薄彼了。

东路由祖大弼率领,而钱翘恭亲率另一路和小林骑到了西门外。

而此时,钱翘恭率部去了北门。

……。

真正地劳民伤财啊。

挖了一个时辰,西城门厚达三丈的甬道,才清理出一丈多。

眼见着两个方向的炮击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密集,岳乐开始有些慌乱了。

他一面催促赶紧清理,一面派一队骑兵向北门增援,这是岳乐下意识地反应,因为此时北门,是城中清军唯一一个与外界联络的生门,当然要守好它,甚至在抽调东西二门兵力时,岳乐都没有去动北门。

当然,岳乐此时并不知道,那个曾经的“部下”,已经心有“灵犀”,也去了北门方向。

而此时已至丑时末、卯时初。

南门外,一道焰火,直射天际,几乎照亮了半个天幕。

岳乐心中一跳,虽然猜不到这焰火的意思,但征战多年的岳乐,已经意识到不寻常了。

他猜测,很可能是敌人要强攻了。

岳乐,猜对了。

吴争的部署,说穿了很简单。

水师确实控制着沿海,可此时舰炮没有那么远的射程,根本够不着海州城。

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登陆上岸。

可运送拆卸下来的舰炮至百里外的海州城东,最难的不是炮太重、路难走,而是随时会出现的敌骑突袭。

于是吴争决定大张旗鼓以正合,加上自己亲临战场,城内岳乐想不被吸引都难啊。

只要吸引住城中目光,趁着天黑,奇兵就可以轻松登陆扑向海州东门。

这就是吴争下血本不计炮弹,也要将炮击持续到现在的真正原因。

而东门的炮声传到吴争耳朵里时,这道总攻的焰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当吴淞卫以数十纵列,抬着云梯呐喊着向城墙冲刺时。

城上的守军慌了,不是他们怯战,而是城上的守军太少了。

炮团这一整天的炮击,岳乐在城上红衣大炮先后被毁后,不得不采取守军临时下城墙,待敌军攻城时,再上城墙御敌。

可问题是,上城墙需要时间啊。

几个或者几十人上城墙,那还快些,可要上千,甚至二千人排队上城墙,至少得半柱香的时间才能完全进入防守位置吧?

虽说是从左右阶梯分批上的,可毕竟无法同时在城墙上形成足够密集的火力输出。

岳乐以为,北伐军不会夜里攻城,因为没有人会明明可以炮击不死人却冒着两败俱伤的风险攻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